“于无声处听惊雷”,30年前曾在话剧舞台上响起一声惊雷,轰动整个中国的经典话剧《于无声处》,将于11月20日重返北京舞台,和观众一起重温那热血沸腾的时代。昨天,该剧导演苏乐慈、编剧宗福先,主演徐幸、韩秀一来到北京与媒体见面。
“火车到站时我们都惊呆了,月台上站着三百多人来迎接我们,人群中有于是之、夏淳、欧阳山尊……这些可都是我很崇拜的大师呀!”宗福先回忆起《于无声处》30年前来到北京的那一幕仍然激动不已。
因为对时代的反思,说出了许多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该剧成为当年的社会热点,几乎人人必看,在北京一气儿演了四十多场。为了满足读者要求,本报还刊登了该剧剧本。 “那天傍晚,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我和很多观众一起走进位于虎坊桥的工人俱乐部,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很多观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演出结束后大家都涌向舞台,抱着演员又哭又笑。”著名剧作家苏叔阳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于无声处》在北京上演时的情景。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著名制作人李胜英想起了这部在30年前曾给中国带来新鲜空气的剧作,决定重排此剧,这与曾经萌生过复排此剧念头的导演苏乐慈不谋而合。
将一部30年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搬上今天的舞台,观众能接受吗?是不是应该进行一些修改?复排之初,宗福先和苏乐慈都非常忐忑。“不要改,改了就不是《于无声处》,失去它的历史意义了。”作家王安忆的意见,让宗福先下定决心就以30年前有些粗糙的、幼稚的原貌来面对今天的观众,只修改了个别今天很难理解的政治斗争词汇。
该剧今年6月在上海的亮相获得了观众认可,除了怀旧观众,还有不少年轻人拥趸。一个年轻观众说:“原来以为这是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戏,没想到看了以后一下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虽然时代不一样,但人的感情是一样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上海演出的成功让宗福先和苏乐慈面对北京观众时自信了许多。宗福先笑着说:“要是有谁看了不哭,可以到我这里来领奖金!”苏叔阳相信,30年后再看这部戏,可以使年轻人了解到改革开放之初是多么的不容易,也会更加珍惜今天改革开放的成果。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