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帕特里克·马勃的话剧《CLOSER》在伦敦开演,随后,它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世界100多个城市上演。
马勃形容这部戏剧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描述了两性的猜忌、男性的立场、我们的谎言、暧昧的关系等等,但最终它还是一个简单优美的爱情故事,和大多数的爱情故事一样哀婉。”他为这部戏命名为“CLOSER”(靠近)。可不知为什么到我们这里,它就被露骨地译成了《偷心》。这个意指十分明确的名字,恰恰辜负了剧作者的一番苦心。因为,在“CLOSER”后面,似乎还有一句“ORNOT”没有讲出来,那种心有多近,爱有多远的怅惘,和那种无法企及的渴望,才是剧本曲径通幽之所在。
昨天刚刚结束第三轮公演的话剧《偷心》,孤独感被一再强化。虽然剧本描写的是上世纪伦敦的街头,可天幕上的投影却是上海的街景———主创人员特意去上海街头拍摄制作而成的。它清楚地表达了这个经典之作在当下的意义。当看到4位主人公在各自的情感迷城里做着撕心裂肺、惊心动魄的困兽斗时,我们同样能感到跟自己情感生活的种种关联。
由新生代演绎的第三版《偷心》,采用的是全80后阵容。4个人物设置的反讽意义,可谓绝妙。爱丽丝有着天使的面容,却是个职业的脱衣舞女郎,单纯敏感的她至死都向深爱着的人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丹是讣告专栏记者,然而最终亲手为自己的爱情写了一首挽歌;摄影师安娜,善于观察人事,镜头底下记录的不过是所有过客脸上孤独的底色;拉里是个皮肤科医生,却没有医生常见的洁癖,极度迷恋感官刺激。帕特里克·马勃是擅长“声东击西”的高手。在他的作品中,牌局、计算、筹码都暗示人性的关系。
新版话剧《偷心》与那部裘德·洛克、克里夫·欧文、娜塔莉·波特曼、朱丽娅·罗伯茨等众星云集的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结尾。电影的结尾是,爱丽丝回到了纽约,镜头跟着美丽的女主角走过依然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一见钟情的现世,谁将是她遭遇的下一个陌生人?而戏剧的结局,则是多年以后,形同陌路的旧时爱侣安娜和丹,一起在公园墓地的长凳上追忆爱丽丝的死。两人也终于在一块墓碑上得知爱丽丝冒用别人名字的真相。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引进中国的一本名为《先上讣告后上天堂》的书中,就提到了这部叫《CLOSER》的作品。爱情死了,丹的文字是写给死人的讣告,丹的生活却是一则写给爱情的讣告。
《偷心》中,爱丽丝一直在找的那个叫“爱”的东西,一点儿也不简单,并不容易接近,更令人佩服的是那些“这次被伤害了,下次仍然义无反顾的人们”。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