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京剧谭门故乡行”的大型京剧汇演活动正在筹办之中,江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蔡明贵昨日向记者透露,同时将启动建设谭鑫培文化主题公园、出版《京剧谭门》专著等项目。
京剧大师谭元寿之子谭立曾近日在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听老家人来谈此事,我们特别兴奋,我们会努力配合好,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会积极去做。我父亲今年80岁了,还参加了CCTV、北京TV等电视台举办的抗震救灾义演。如果身体许可,他肯定会回家乡去看看,亲眼看一看谭鑫培公园、谭家祖居的落成,尤其希望在家乡登台答谢父老乡亲。”
江夏区文联副主席陈本豪正在广泛收集资料,撰写一部纪实作品《京剧谭门》。目前该书前期工作受到北京谭家后人的大力支持。根据谭家意见,此书要将谭门世家的艺术活动悉数收入,详尽展示源于江夏的谭门京剧发展史。
江夏区极为重视谭鑫培故里这个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将启动系列谭鑫培文化品牌建设的工作。对正在建设之中的“汤逊湖湿地公园”,江夏拟将为其命名为鑫培公园,并开辟一处鑫培文化长廊,树立谭鑫培铜像、建谭鑫培纪念馆等。
从谭家祖居中以汉戏传统剧目为内容的雕花格扇,可见谭家人对汉戏的热爱。
汉调,即今汉剧之前身。1790年徽班进京,随后有汉调演员进京,并对京剧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所谓“班是徽班,调曰汉调”。汉调原有曲调优美之特长,进京之后,又广泛吸收京、秦、昆曲各调优点,形成京剧的声腔系统。京剧韵白使用最广泛的是湖广音(实际上就是湖北方言语调),自以余三胜为主的汉调演员创制以来,又经原湖北籍的老生名家谭鑫培、余叔岩加以继承发展之后,它已形成京剧韵白的一种独特的“四声”规范,并保留至今。
自徽班进京之后,进京之汉调演员见于记载者有四喜官、米应先、余三胜、李六、王洪贵、龙德云、童德善、谭志道等人。汉调表演技术充实了徽班的表演技艺。如徽班所擅演的关羽戏,最早就是由汉调演员米应先带进徽班的。随着汉调生行演员的进京,老生戏的流行,使当时北京剧坛由以旦行为主,逐渐向着以生行为主的趋势迅速发展。
(实习编辑: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