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妻》剧照
前天下午,“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的第五场艺术欣赏讲座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这也是名家名剧月的最后一场讲座。和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讲人是幕后创作者———甬剧《典妻》的编剧、著名剧作家罗怀臻。
“零存整取”排《典妻》
24日起,来自宁波艺术剧院的甬剧《典妻》将作为参加“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的第四台剧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两场。甬剧《典妻》创排于2002年,当年曾赴沪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此次属二度来沪。和名家名剧月前几次讲座不同,没有演员,没有投影,整场讲座只有罗怀臻一人在台上,但他风趣幽默和深入浅出的讲演,让台下的观众无不深深地被吸引。
罗怀臻首先回顾了《典妻》的创排过程。《典妻》的创排要追溯到1996年。当年,《典妻》的女主角王锦文在上海听了罗怀臻的讲座,被《金龙与蜉蝣》给淮剧带来的影响深深震撼。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两年后,她以宁波甬剧团的名义邀请上海的好戏到宁波演出,其中包括淮剧《金龙与蜉蝣》、越剧《梅龙镇》等,同时邀请罗怀臻、陈薪伊等优秀编剧、导演到宁波办讲座。当时,甬剧的市场已经急剧萎缩,王锦文所在的甬剧团改演儿童剧谋生。1999年,王锦文担任甬剧团副团长,在排演儿童剧的同时坚持发展甬剧,因为前期的铺垫,宁波有关部门支持王锦文的做法,于是有了《典妻》,也有了之后甬剧的复苏。罗怀臻把王锦文的做法称之为“零存整取”,多年的铺垫终有成果。
不会宁波话写了宁波戏
罗怀臻说,当时王锦文让他写剧本,他没答应,因为他写剧本有个条件,他必须会讲那个地方的方言。因为戏曲的声腔是寄托在语言上的,而语言是传达某个地方的生命和神韵的东西,不会讲方言,就没法进入到那个特定的气场。但他太想帮助甬剧了,于是选择了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罗怀臻说,《典妻》是按照原著改编的,柔石是宁波人,小说讲的是宁波故事,是原著作者的生命体验帮他走进了宁波这个特定的气场。
2002年,《典妻》首演的时候是柔石诞生100周年,逝世70周年,《典妻》引起轰动。罗怀臻强调,地方剧种现在都搞大制作,希望能出精品,但各个剧种总有最本体的东西,一定要演适合自己的题材才能出精品。《典妻》讲的是宁波的故事,其中有一种不可改变的密码,只有甬剧才能传达出这种特别的神韵。
之后京剧、花灯戏等都移植过《典妻》,但因为不是宁波戏,就没有了这种神韵和气质。《典妻》的舞美曾经在布拉格获得国际舞美大赛的金奖,但舞美设计周本义说“他没有设计,它就是看到了宁波的江南水乡,那么美,他就画下来了,搬到了舞台上。”罗怀臻说,看了《典妻》的舞美,就知道这是宁波,不是徽州民居,不是乔家大院。他还举了《赵氏孤儿》的例子,京剧、越剧及很多地方戏都有这个剧,但最好的却是河南的豫剧,所以他呼吁各剧团各剧种在改革创精品的同时一定要坚守本体,坚守一种本剧种固有的气质和神韵。
据悉,在本次迎世博长三角名家名剧月中,《典妻》是唯一的一个小剧种地方戏,因此相比京、昆、越剧,《典妻》承受着巨大的票房压力,但主办方之所以坚持邀请甬剧加入,是希望给小剧种优秀剧目一次在大众面前展示的机会,并借此呼吁相关人士关注小剧种的生存和发展。
(编辑: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