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张怡凰

2007-12-31 11:26:5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一度梅’获得者,张怡凰!”12月3日晚,苏州科文中心大剧院响起主持人充满激情的声音,广东潮剧院一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怡凰成为全国33名“一度梅”获得者中广东省唯一获奖的代表,此奖项填补了潮剧女演员摘取“梅花奖”桂冠的空白!在镁光灯的聚焦下,张怡凰款款登上中国戏剧的最高领奖台,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张怡凰手中捧着的精美梅花奖盘上,一枝红梅傲霜凌立,映衬着“梅花香自苦寒来”7个大字。这或许正是她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她用心血和对潮剧的执着追求浇开了这株雪中红梅。

      海岛飞出“金凤凰”

    张怡凰生于海岛南澳,从小就爱唱爱跳,每年学校的文艺演出总少不了她。张怡凰说,她的“文艺细胞”来源于自己的母亲:“妈妈唱歌跳舞样样在行!”既是她的启蒙老师,也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个“伯乐”。本身就是个“戏灯笼”的母亲,只要有潮剧团到南澳演出,就会带着自己一起去看。耳濡目染,她也喜欢上了潮剧,很多唱段都熟记在心。剧团一走,她就开始有板有眼地模仿起一个个角色———眠床作舞台,蚊帐为帷幕,枕巾当水袖,渐渐的当一名潮剧演员的梦想在她小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张怡凰说,母亲为她取名“怡凰”,正是希望她做一只快乐的凤凰。从小不间断的文艺训练,让她这只“凤凰”羽翼渐丰。1985年,汕头戏曲学校到南澳招生。抱着试场胆的念头,张怡凰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凭着临时学的潮剧片段《盼亲人》和一段舞蹈,她从几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潮剧艺术,把她带出了海岛,飞向了更宽阔的天地。

    那一年,张怡凰只有13岁,22公斤还不足秤,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尽管如此,她却总想拿第一。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练功房。有一回天没亮,她就摸黑到练功房去,谁知练了半天还不见有人来,敌不过睡意的她只好倒在凳子上昏昏睡去……为了把身段练得更优美,她常常把十几块砖头或几个哑铃绑在腿上,一直练到“不知腿为何物”。上天没有辜负怡凰的努力,4年中,她各门功课名列前茅,每年都拿一等奖奖学金。在毕业作品《白狐仙》演出时,她被前来选角的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黄瑞英看中,成为一团的一名演员。

      凭韧性追寻梦想

    在广东潮剧院一团这个人才荟萃、竞争激烈的地方,张怡凰一如既往地刻苦,凭借一股韧劲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为了开拓戏路,丰富表演,她在主攻闺门旦的同时,又向花旦、青衣、刀马旦等行旦发展,虚心求教、博采众长。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95年,她被电影导演和戏剧导演选中,担任《烟花女与状元郎》的主角。首次担任主角就“遇”到大戏,让张怡凰既紧张又期待。为了塑造李亚仙这位唐朝丰腴女子的形象,她特地增肥,每天鸡肉、鸡蛋、面包……仅一个多月,体重就从原来的41公斤飙升至49公斤。提起这段拍摄经历,她记忆犹新:“在酷暑里拍大雪重逢的哭戏最难熬了!片场没有空调、风扇,加上灯光直射,热得好像烤炉一样。‘雪’是泡沫掺尿素合成的,一飘起来就往衣服里钻,又酸又涩,很是难受。”除了酷暑的“烤”验外,与舞台表演完全不同的电影表演让张怡凰面临更高的挑战———动作不能太程式化,加上拍摄过程变化多端,感情需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要完成每一拍摄瞬间,需要演技、情感的积蓄。张怡凰调整心态,逐渐适应,倾情演绎,使李亚仙这一艺术形象显得立体、丰满。

    1999年,张怡凰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潮剧新秀张怡凰》。此时的她,已是潮剧界小有名气的演员。处于事业上升期的2000年,她毅然选择了进修,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的表导演班。“如今看来,这个选择是对的。”张怡凰说,两年的学习和锤炼,丰富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更热情地投入到潮剧创作、表演当中,在后来的“申梅”派上了大用场。2001年暑假,她随汕头文化艺术团访日,举行潮剧个人专场演唱会,她集设计、编排、表演于一身。在节目将近尾声时,她灵机一动,把学校里学到的长水袖功夫用了进去,甩、绕、卷、抛、翻、抓、提、扬等高难度的动作舞得行云流水般,令日本观众叹为观止。

      “申梅”路上风雨兼程

    代表着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的梅花奖,是每一位戏剧演员梦寐以求的最高目标。然而,潮剧女演员的名字却从未出现在梅花奖的榜单中。宛若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历届广东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中摘取金奖的张怡凰被省剧协、广东潮剧院的领导“相中”。2003年,“申梅”首次提上议事日程。当时,不少人提议用张怡凰过去的代表作作为申梅剧目,她却希望塑造新的角色。2005年4月,新创作的《东吴郡主》剧本送到她的手里。这部首次将女性作为三国故事第一中心人物的剧目,一下子抓住张怡凰的心:能塑造这位深明大义的贵族妇女形象,真过瘾!内心深层的表演欲望再度唤起。一系列的讨论、座谈后,广东潮剧院决定以《东吴郡主》作为申报剧目,并邀请了全国著名川剧导演谢平安、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涂玲慧担任导演。

    2005年10月,艰苦的排练拉开帷幕。在导演的调度下,广东潮剧院一团几乎全“动”了起来。张怡凰说,导演排戏胸有成竹,特别紧凑,在短短一周里,就得把整台戏的框架搭建起来。以往一场戏至少排2天,现在只能浓缩在半天时间。这对于戏分极重的张怡凰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那段时间,她整个人浸在戏里,白天排戏,晚上背台词,睡觉也想台词。没多久,张怡凰就完全适应了导演快速的排练手法,常常是导演刚说完她就能记住,熟悉台词后又马上投入演出。投入的态度和较强的理解、接受能力,令导演都不由得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在《东吴郡主》中,孙尚香志存高远,期盼嫁一个扶危平乱、振兴汉室的天下英雄,在她的美梦背后,却隐藏着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10年后,劝和无效的她心灰意冷,投江自尽。戏中人物的年龄、感情跨度很大,在表演时必须从花旦演到闺门旦,再跨越到青衣,在唱、念、做、舞的处理上要有所变化和区别。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张怡凰经常在导演的启发下,结合生活实际,融入个人创作,使人物塑造有血有肉。如在第六场闯营谏夫的戏中,孙尚香得知刘备执意“不灭东吴誓不休”后,绝望地跌倒在地。本来导演只是要求她跌倒后就起身,她灵感一闪,设计了一个再次跌倒后用手撑住身体的动作,配合音乐中急促的琵琶乐声,表现出孙尚香不堪打击又想保持尊严的心境,将这一段戏表演得凄绝动人。在排戏的过程中,张怡凰常常唱到流泪,因为她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用心、用情投入到孙尚香这个角色中。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除了《东吴郡主》外,张怡凰还为“申梅”精心准备了4出折子戏:《斩娥》、《十八相送》、《江姐上山》和《失子惊疯》,多种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她扎实的唱功和精湛的技艺。同为潮剧演员的丈夫林小丹告诉记者,由于《斩娥》中的“翻转+僵尸倒”动作很容易伤及头部,张怡凰在自家床上需先寻到肩膀落地的感觉,在舞台才能准确定位,刚开始几乎每次都要撞到头,家里的床也被她练得裂开了缝。

    在全身心投入“申梅”排练的同时,张怡凰仍然坚持下乡演出,为基层送戏。有时,白天排戏,晚上还得到农村演出,许多观众一听是张怡凰的戏,早上就赶来等看戏,“观众的鼓励就是对我的支持。”有一次张怡凰带病下乡,上台前还在输液……12月6日,从苏州领梅花奖乘机回家已是下午2点多,稍事休息后,马上又下乡演戏。

    历经苦寒,“梅花”傲然开放。如今,那代表着最高戏剧水平的梅花奖盘和题有“中国戏剧奖”的奖杯静静地陈列在张怡凰家的柜子里。盛誉之下,她仍是一颗平常心。她说:“千万不能做昙花一现的角色,唯有不知满足,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