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北方昆曲剧院“四大梅花奖”得主杨凤一、史红梅、王振义、魏春荣集体亮相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以一台集纳了《水浒记·活捉》《长生殿·絮阁》《白蛇传·断桥》等经典折子戏的专场演出,为北昆为期一个月的建院50周年展演完美谢幕。满眼的青春面孔,满耳的余音袅袅,令整个舞台美不胜收。
走进高校觅得知音近万人
北昆建院50周年展演11月30日开始于清华大学,12月27日收官于北京大学,意味深长。
展演的17台剧目中,近10台剧目被安排在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吸引师生近万人。大多数师生是第一次接触昆曲,就深深爱上了它。一位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教师,跟随着北昆转战高校,看了数场演出。学生们感叹,原来昆曲如此美丽,中国传统文化如此深厚!
北昆院长刘宇宸表示,昆曲的文学品格与高校的文化氛围十分契合,因此在高校更容易找到知音。因为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学生还没有机会见识昆曲之美。争取青年观众是北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争取让更多学生有机会看一次昆曲。
专家鼓励北派风格独一无二
北方昆曲剧院作为长江以北惟一的昆曲院团,在昆曲界享有特殊的地位,它的发展备受关注。纪念北方昆曲剧院建院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首次邀请数十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戏曲专家,专家充分总结和评价了北昆50年在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等方面的成败得失,并对北昆今后的发展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许多专家认为,有别于南派昆曲的吴侬软语、轻歌曼舞,北方昆曲显现出慷慨悲壮的豪迈气概,这种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希望北昆支撑起昆曲艺术的半壁江山,捍卫自己的艺术特色,将北方昆曲艺术发扬光大。经过数场演出的观摩,专家对北昆总体的评价是,传统深厚,后继有人。
55年庆典将在自己的剧场举行
北昆院长刘宇宸说,纪念北方昆曲剧院建院50周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面对北昆的下一个50年。据悉,明年北昆将有两项重要任务:第一,第29届奥运会召开之际,北昆将携带着新排剧目《关汉卿》走进人文奥运。第二,将在元大都的遗址上演“大都人”王实甫的名著《西厢记》。该剧对王实甫原著只缩不改,曲谱以乾隆年间叶堂的《纳书楹西厢记全谱》为依据,连演两个晚上,争取把《西厢记》打造成北昆乃至北京市的标志性剧目。
最让北昆人兴奋的是,北昆院址改造工程也已经提上日程,北昆建院55周年的庆典活动将在自己剧场里举行。
(编辑: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