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2007中国话剧:高调步入大众视野

2007-12-24 11:19:12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07年中国话剧迎来百岁诞辰。近年来与大众颇为疏离的话剧,再度成为中国艺术界无可争议的重要角色,围绕话剧引发的话题和事件一再触动着人们的神经。 

    临近岁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两部戏来结束全年的演出:根据莎士比亚剧作改编的实验性剧目《大将军寇流兰》,以及老舍的经典名剧《茶馆》。人艺并非刻意的安排,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画上了一个“开放的句号”。

    这一颇具象征意味的巧合,恰恰喻示了2007年中国话剧的特征:回顾曾经的辉煌,正以更加充沛的激情探索未来。

      百年纪念的“聚光效应”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瑾说,很难说2007年就是中国话剧的“拐点”,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今年的话剧无论市场化程度还是取得的艺术成就,都呈现出非同以往的转折和上升态势,这使2007年注定成为话剧史上令人回味的一年。

    整整一个世纪前的1907年春,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留日学生创办的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根据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这一举动,成为中国话剧的发端。春柳社提出“开通民智,鼓舞精神”的口号,使中国话剧在诞生之日就带有强烈的济世救国情结。

    为了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政府部门组织了大规模、高规格的纪念活动。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从全国申报的74台剧目中遴选出31台精品轮番上演,在北京13个剧场演出了62场,有数十万人观看。“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经典剧目展演”“话剧百年纪念演出”“中国话剧百年学术研讨会”“经典保留剧目展演”等,使公众反复关注到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形式。

    北京人艺老演员78岁的朱旭和81岁的郑榕,在此间领衔主演了经典名剧《屠夫》。幽暗的剧场里,大幕徐徐拉开,耀眼的灯光打在为话剧痴情奉献一生的老艺术家身上。精湛的演技和始终饱满的激情,使观众领略到话剧艺术震撼心灵的魅力。他们的每场演出都引发了无限的敬意、掌声和泪水。在低票价、增加学生场的情况下,北京人艺今年的票房收入仍达到历史最高记录,目前已近1500万元,而往年则在1200万元左右。

    事实上,经历过几十年的繁荣发展,至上世纪80年代末,在商业浪潮和影视、网络的冲击下,一路走衰的话剧曾陷入深深的低谷,直至近年来才开始复苏。话剧不仅与普通百姓隔膜,也被主流知识分子所遗忘。傅瑾说,非常遗憾的是,成长在80年代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普遍缺乏剧场体验。

      国营与民间出现明显分野

    经过几年的悄然复苏,话剧界内部在艺术理念和商业化程度方面,逐步显示出明显分野。对于多数国有剧团来说,无论创作还是演出,其计划经济的色彩还很浓厚,仍然深陷窘境。很多剧团还为演出场地、道具更新、演员报酬等发愁,抱怨话剧的不景气是因为观众还不习惯花钱买票看戏。

    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观摩了十几场角逐“文华奖”的话剧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建平评价说,很多作品的创作目的还是为了拿奖和完成任务,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和受众。在诸多剧目中,只有《秀才与刽子手》以及《全家福》表现了出众的市场潜力,演出期间门票场场告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话剧的民间市场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培育走向收获的转型,很多民间剧社已经不再赔钱赚吆喝,过上了自己自足的“小康生活”,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创作,得到了艺术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以陈佩斯为例,卧薪尝胆数年,他终于在话剧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他主持制作的三部话剧《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的观众人数超过40万,直接拉动票房6000万元。他把今年命名为“创作年”,又推出了喜剧《阿斗》。

    在一些城市和群体中,话剧已经不再意味着寂寞、挣扎和艺术坚守,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在上海登台的民间话剧就超过60部,演出超过2000场。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龙头的民间话剧,已形成民营剧团、小剧场创意园区、边缘话剧和校园话剧等多股力量共同发展的局面。

    李建平说,商业话剧的制作模式日臻成熟,且投资门槛很低,15万元就可以完成。上海已经形成了以35岁以下年轻白领为主的稳定观众群。话剧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艺术创作繁荣多元

    2007年,在不断提高市场化的同时,话剧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收获。

    经过几年不断锤炼,描写山西晋商兴衰,褒扬传统诚信价值伦理的《立秋》,其影响力在今年达到空前高度,好评如潮。三度晋京,四下珠三角,东进长三角,甚至奔赴台湾,创下了近年来中国话剧界演出的奇迹,被专家学者赞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

    由北京人艺林兆华、易立明执导,濮存昕主演的《大将军寇流兰》,是英若诚晚年翻译的莎士比亚比较冷僻的剧作,它的出现让很多专业戏剧人感到兴奋。傅瑾说,将一部外国名著激活,并爆发出强烈的感染力,这种难能可贵的艺术追求和戏剧驾驭能力,使林兆华达到了国际一流导演的水平。

    李建平认为,今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不少参赛剧目,一改多年来话剧创作苍白、说教的积弊,表达出理性、深邃,强调还原生活的诉求,出现了不少可圈可点的作品。比如,选材大胆,用崭新视角诠释革命与人性的《马蹄声碎》;关注下层,直面现实困境的《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郭双印连他乡党》《全家福》;强调人物内心世界,挖掘戏剧美感与诗意的《天籁》《我在天堂等你》《黄土谣》等。

    今年话剧格外吸引眼球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影视明星的参与。如葛优出演《西望长安》,夏雨和高圆圆出演《艳遇》,何炅与谢娜出演《暗恋桃花源》等。明星给话剧带来一定人气,他们当中优秀分子的加入,也使话剧拥有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

    与此同时,当代话剧人在百年之际对话剧的忧思,集中反映在由任鸣执导的话剧《寻找春柳社》中:该剧采用“戏中戏”的形式,追忆了春柳社排演第一部话剧《黑奴吁天录》的过程,创作者借剧中人为找回中国话剧创立的本源精神而发生的激烈争吵,表达了对话剧的使命、定位、走向等种种疑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研究员宋宝珍说,话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替代的迷人魅力。这不仅如狄德罗所说,只有在剧场,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会流到一处;也意味着这一艺术形式更加需要与广大受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傅瑾表示,最寒冷、难过的时候已经过去,作为一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剧种,话剧将按照自己应有的轨迹乐观前行。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