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画巨匠齐白石百年前的衰年变法,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一段耀眼的篇章。齐白石由此达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由之境,中国画也在革新中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本周末,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在长安大戏院首演,第一次以京剧的方式讲述这段故事,通过国画与京剧艺术的交融,展现东方写意之美。
大幕开启,一张张垂落的半透明幕布,似国画宣纸,在光影之间呈现出蜻蜓、荷花与水面的圈圈涟漪。青年齐白石追逐着衣袂飘飘的“蜻蜓”舞者,短短的序章,就体现出了新编京剧《齐白石》虚实结合、朦胧婉约的舞美特色。随后拉开的第一章,舞台背景中古色古香的牌楼街景,台前奔忙的黄包车夫、卖菜货郎与出嫁的姑娘等人物,展开了一幅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市井民俗画卷。
新编京剧《齐白石》的剧情,围绕着上世纪二十年代齐白石的经历展开。旅居北平的齐白石最初靠刻字卖画艰难度日,一次中日画展上的画作大卖,使其声名鹊起。订单纷至沓来,润格一涨再涨,齐白石却陷入沉思:画家若不能遵从内心作画,与花圈店画像师傅何异?一番挣扎后,花甲之年的齐白石决定遵从伯乐陈师曾的教诲,开启衰年变法之路。
身着长袍、拄着杆拐、银白胡须,北京京剧院青年奚派名家张建峰饰演齐白石的扮相十分还原,在体态与动作上也近似于花甲之岁的老人。作为一部重在着墨于齐白石心路历程的作品,新编京剧《齐白石》的一大创新,就是对白石老人的“内心外化”,在齐白石角色之外,又塑造了“神思”“尘想”两个存在于白石老人意识中的精灵角色,将齐白石说不出的话,交给了“神思”与“尘想”,这或许也是白石老人“不喜平庸”精神的延续。
剧中用了较多片段展现齐白石与梅兰芳的忘年友谊,体现了京剧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互相启迪。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叶派小生名家李宏图扮演的梅兰芳,在形象与唱腔上都力求靠近梅兰芳的风采与韵味。剧中的一场戏设计得格外耐人寻味:当梅兰芳在演出《贵妃醉酒》中,演到虞姬拔剑自刎的最高潮时,齐白石也在“神思”“尘想”的激烈争斗中决绝地选择了“别旧我,得新我”,终于完成了自己艺术道路上最伟大的蜕变。
在音乐方面,该剧也有诸多创新之处。“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这首儿歌作为全剧的音乐主题,道出了齐白石的一颗童心与人生阅历。剧中还加入了曲艺、京鼓等元素,凸显了北京风味,增加了趣味性。
在舞台上融合京剧艺术与国画艺术,用京腔京韵讲述中国故事,新编京剧《齐白石》做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跨界创作并非易事,但如同齐白石衰年变法的经历告诉世人的,求新求变方能推动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