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老舍爱戏

2019-12-29 11:38:18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徐淳

   
我爱老舍先生,为什么?我说不出。我爱老舍先生的文章,为什么?我说不出。倘若非要让我说出个子丑寅卯,我最爱怹那地道的京味儿。

  今年是老舍先生“双甲”之年。要想品咂出老舍的京味儿,就不妨多听点儿京戏;多听点京戏,或许会更容易走近老舍。


  我爱老舍先生,为什么?我说不出。我爱老舍先生的文章,为什么?我说不出。倘若非要让我说出个子丑寅卯,我最爱怹那地道的京味儿。怹的文章京味儿扑脸,醇厚自然。我总琢磨,为什么很多人再怎么模仿老舍先生的文章,却都不是那么回事儿。总觉得少点什么,少什么?少京戏味儿。老舍先生不是一般地喜欢京戏,怹是把自己泡在了京戏里。不信,你可以从老舍先生的文字里听出锣鼓点,闻到油彩味:戏味儿十足。


  爱唱京戏


  老舍先生可不是一般的戏迷,怹是京戏超级发烧友,爱听、爱唱。怹能唱花脸、老生、老旦。


  著名戏曲编剧翁偶虹曾在北京郎家胡同京师第一中学读书,当时,他的国文老师就是老舍先生。据翁先生回忆,有一次,老舍先生教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把文章讲透之后,又谈起京剧里的诸葛亮来。老舍先生逸兴遄飞地大讲谭鑫培演《失街亭》如何传神,当念到“……悔不听先帝之言,错用马谡,乃亮之罪也”时,怹分析谭先生如何从神色苍郁、字音沉重的表演上体现了诸葛亮内疚自责的痛悔之情。怹说:“你们听戏,不要只听那些劲儿味儿,要看有益于身心的感人之处。诸葛亮这几句念白,感情何等真挚,胸襟何等开阔,知过认过嘛!”说着,怹又模仿了谭鑫培这出戏的一段念白,学生们听得异常欣喜。


  老舍先生是真爱京戏——爱听,爱唱。怹在课上由读文而演戏,由演戏而析文,将文与戏融会贯通,最终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感情。老舍先生的教学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学生不仅学会了读文,还懂得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学生终身受益!


  老舍先生为母亲庆祝八十岁生日,大宴宾客,怹还请了京戏“堂会”,怹自己也在席前清唱助兴。1953年,老舍先生随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怹给战士们唱了一段京剧《钓金龟》,这出戏是老旦的应工戏,怹唱得韵味十足,当时在场的梅兰芳、马连良对其演唱称赞不已。


  会写京戏


  作为剧作家的老舍先生以话剧享誉文坛,怹的话剧《龙须沟》《茶馆》可谓家喻户晓,其实怹还写了不少京剧剧本。早在抗战期间,怹就创作了抗战京剧:《新刺虎》《忠烈图》《薛二娘》《王家镇》。新中国成立后,怹又创作了京剧《十五贯》《青霞丹雪》《王宝钏》。


  我曾祖父的著作《徐兰沅操琴生活》中有许多老照片,由于印刷质量不好,书中的照片都不甚清晰,但我还是从一张影像模糊的照片中辨认出了老舍先生。照片上老舍先生的左边是我的曾祖父徐兰沅,右边是身穿戏装的马连良。这张照片是何时拍摄的,又是缘何而拍摄的呢?1959年3月8日《北京日报》的《演出广告》写着:“1959年3月9日晚,由老舍改编的京剧《青霞丹雪》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首次演出。主要演员: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周和桐;导演:王雁;音乐设计:徐兰沅、唐吉、李慕良;舞台美术设计:张雪峰、安振山、赵金声。” 这段文字道出了这张老照片的身世。这张老照片既记录了老舍先生和我曾祖父的友情,又见证了他们的艺术合作。


  《青霞丹雪》是一出新编历史戏,剧本根据《今古奇观》第十三回《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改编而成。京剧剧本的创作对编剧的要求很高,编剧既要有文笔,更要精通京剧。因为老舍先生会唱京戏,所以在创作剧本时,怹用手有板有眼地敲着桌沿,一边闭目凝神唱着自编的戏词,一边不断修改自己的戏词。怹既把自己当编剧,又拿自己当演员。怹的创作很符合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说的“手则握笔,口却登场”。怹编的戏词里有动作身段,有表情神态,因为怹最知道演员需要什么样的唱词和念白。怹除了把自己当编剧、演员之外,还从观众的立场出发进行创作,因为怹最懂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戏。


  广交戏友


  京戏是角儿的艺术,爱戏的老舍先生自然结交了不少京剧界的朋友。梅兰芳、尚小云、萧长华、郝寿臣、马连良……都是老舍的好友。老舍爱他们的艺术,更欣赏他们的人品,在创作京剧剧本时还会向他们请教,跟他们交流。


  1963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五),老舍先生到我们家给我曾祖父拜年。我曾祖父送给老舍先生一件特殊的礼物。老舍先生甚是喜爱,怹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到此事。老舍先生在《戏剧漫谈》一文中写道:“首先说一个故事。今年的春节,徐兰沅老先生(徐老给梅兰芳大师伴奏了几十年)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梅先生画的一张扇面。这样的扇面,是梅大师当年唱《晴雯撕扇》时候用过的。”


  我曾祖父为什么会送给老舍先生一个撕碎了的扇面?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这个特殊的礼物?或许这就是朋友间的默契。我曾祖父知道老舍先生喜好书画,更了解老舍先生的为人。老舍先生虽深知梅先生的绘画造诣极高,但绝不会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向梅先生索画。况且这个扇面是梅先生在舞台上使用过的道具,又是梅先生亲手绘制的,这个扇面既有艺术,又含故事,实乃不可多得。老舍先生不仅从这个小小的扇面中读出了梅先生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更读懂了我曾祖父的心意。最好的礼物不见得有多贵,而一定要可心。


  旧时京剧名伶虽然没有什么学历,但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擅长翰墨丹青。我曾祖父最喜书法,有“梨园第一书家”之美誉。老舍先生曾经送给我曾祖父一把折扇,折扇的一面是老舍先生手书清代诗人赵翼的一首七律《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下款题:兰老书家正字,老舍录瓯北句。另一面是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先生画的一幅《竹石水仙图》,上款题:养寿,徐老正教,絜青。很可惜,这把扇子如今不知流落何处。作为“清风纸半张”的折扇,既承载了书画雅趣,又记录了人情过往。诗画相赠的情谊是清风明月,清而不浅,淡而有味。


  老舍先生在《戏剧漫谈》一文中写道:“我刚才说的徐兰沅老先生,他知道的戏很多。他原来就是演员,正因为他会唱,所以就帮助梅先生创造了很多好腔儿。演员也应懂得音乐,多数的大师是精通音乐的。” 1962年2月怹给我曾祖父写了一首诗《赠徐兰沅》:“胸如乐海手如波,春水春风尽唱歌。晚岁勤载桃与李,管弦交响壮山河。” 这首诗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我曾祖父的敬佩之情。怹知道我曾祖父是“六场通透”,亦知道我曾祖父对梅派艺术的巨大贡献,更知道我曾祖父培养出了很多京剧人才。


  人生中有很多人不是我们可以随便选择的,比如父母、兄弟、儿女。而朋友却是我们可以因个人喜好自由结交的。如今有些人因利交友,利尽则友散。老舍先生是因志趣交友,怹愿意和那些有情有趣、有才有德的人成为朋友。


  文中有戏


  老舍先生听戏,唱戏,写戏,还点戏。《老舍点戏》一书首次全文公开了老舍先生68篇介绍传统京剧剧目的文字手稿。老舍先生为这68出京剧每出写了一段介绍(或也可称为剧目提纲)。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说:“父亲爱京戏,他不仅学过京戏、唱过京戏,而且也很懂戏。”京戏为老舍先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老舍先生又用文字将京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老舍遇到了京戏,不知是老舍之幸,还是京戏之幸?


  老舍先生在短篇小说集《赶集》的序文中说:“我本来不大写短篇小说,因为不会。可是自从沪战后,刊物增多,各处找我写文章;既蒙赏脸,怎好不捧场?同时写几个长篇,自然是作不到的,于是由靠背戏改唱短打。”老舍先生把长篇小说比作“靠背戏”,把短篇小说比作“短打”,“靠背戏”“短打”都是京戏里的行话,怹在这里用得自然且恰到好处。


  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有不少都会唱几句京戏。《赵子曰》中的赵子曰是个一心想出风头的大学生票友,他跟他那帮瞎捧场的朋友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滑稽剧;《兔》中的小陈是个很有天分的票友,他受到歹人的引诱走上了不归之路;《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夫妇,丈夫小文拉琴,妻子若霞唱戏,老舍先生说他们夫妇美得像并蒂莲;《正红旗下》中的金四叔嗓子很好,会唱几句《三娘教子》,一张嘴便唱“小东人”……老舍先生懂得台上京戏的妙处,了解台下艺人的生活,怹把自己最熟悉的京戏很自然地融进了笔下人物的血脉里。


  赵景深写信向老舍催稿,在信笺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赵”字,并用红笔圈起来,旁边写了一行小字:“老赵被围,速发救兵!”老舍接到信一看,就在他的信上画了一杆枪,直刺红圈,也在旁边写了一行字:“元帅休慌,末将来也!”在寄稿的同时,附了一封带有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日月,杀气满山头!”爱戏的老舍化戏为文,将日常琐事用京戏的味道写得意趣盎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文字自然天成,不是写出来的,是流淌出来的。老舍不是将京戏语言机械地搬挪,而是得了京戏的神韵。


  得戏神韵


  我们可以对应着京戏行当去读老舍先生小说中的人物。这样更能咂摸出人物的味道。在《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如果按京戏行当划分,都应当算是老生,祁老太爷戴白三,祁天佑戴黪三,祁瑞宣戴黑三;祁瑞宣的妻子韵梅应该算是大青衣,祁瑞丰算是小花脸,祁瑞全算是小生,冠晓荷算是大丑,冠晓荷的二女儿冠招弟算是花旦,胖菊子算是彩婆子,李四爷算是花脸。最特别的是大赤包,她是个女的,但她完全是花脸的做派。蓝东阳身上没有一点优点,大奸大恶,就像京剧舞台上勾着歪脸的坏人,老舍先生用京戏脸谱化的方式塑造他。


  老舍先生的幽默是京戏小花脸式的冷幽默,按北京话说就是蔫哏。小花脸在台上绷着脸逗哏,他没觉得自己是在开玩笑,可已经把台底下的观众逗得不行了。老舍先生的幽默就是这种幽默,很高级,不是去胳肢人让人乐。比如:“小唐铁嘴: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万一我下半天就死了呢?”这是话剧《茶馆》中小唐铁嘴和王利发的一段对话。王利发说这句话不是在开玩笑,事实上他真的死了,但观众听了这句话会有一种想要苦笑的感觉。老舍先生的幽默不是让人嘎嘎乐,而是笑后给人留下更多的思考与回味。


  老舍先生爱京戏,但不是溺爱,而是一种深沉的大爱。老舍先生把爱京戏、爱家乡、爱祖国融为一体,怹认为如果因为喜爱京戏而玩物丧志,耽误了国家大事,那么宁可不要京戏。爱之深则忧之切,忧之切则虑之远。老舍先生对以京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四世同堂》中,祁瑞宣很喜欢安静的老式点心铺,那里面伙计干净,有礼貌,不会向顾客推销什么。其实,老舍先生很喜欢这样的店铺,但在短篇小说《老字号》中,老舍先生安排这样一家老式店铺被一家会推销的新式店铺挤兑倒闭了,怹对这家老式店铺的感情是复杂的。老舍先生很明白,有些东西即便再喜欢,但对时代来说已经不大适合了。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