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牡丹亭》以高马得的书画为背景在南京的古戏台上演。
在知名画家、善绘昆曲人物的高马得的书画背景前,“百戏之祖”昆曲与中国画的墨韵糅合在一起——汤显祖的《牡丹亭》前天在南京甘熙故居附近的古戏台上演。在当天同时举行的“作家书画家与昆曲首届高峰对话”上,60位文人雅士汇集于此,为多媒体南京版《牡丹亭》助兴。作家苏童表示,对于昆曲,他这次是来“接受启蒙”的。
唱出昆曲纯净宏阔酥麻
昆曲唱词高雅,曲调优美,被称为世俗艺术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的一个门类,但社会的变迁和昆曲阳春白雪的特性使其曾一度衰微。江苏省昆剧院等方面经过一年的策划,于8月18日邀请了江苏60位作家、书画家和艺术家,让昆剧院的演员以600年前的昆曲演出形态与他们进行了艺术创作互动。在昨天的高峰对话上,不少书法家、画家现场写诗作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赵绪成在听完一小段昆曲表演后说,他听到了昆曲名家胡锦芳唱出了昆曲的纯净,石小梅唱出了昆曲的宏阔,一些青年昆曲演员唱出了昆曲的酥麻。他认为,在当今财富急剧累积的情况下,现在的人们应当放慢脚步,给自己的精神领域留出一点空间。阿兰·德波顿的写字台更像是咨询台而非作家的书桌
文化人为昆曲助兴
当晚8时,由江苏省昆剧院青年演员演绎的多媒体南京版《牡丹亭》成为这次高峰对话的亮点。
南京作家苏童和叶兆言也前来捧场,苏童表示,对于昆曲,他并不是非常了解,在他的认识中,中国有很多文化圣地,而昆曲是这些文化圣地之一,对于这次的邀请他表示是来接受启蒙的。叶兆言认为,对昆曲最有力的支持者除文化人之外,还应有来自其他的力量,“100多年前,对昆曲最大的扶持者和传播者就是盐商,昆曲想要繁荣还需要来自政府、社会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作为文化人的我们只能为昆曲助兴。”
这一高峰对话中,一些诗人、楹联专家还在昆曲声中作诗作词作对联,书法家、国画家则挥毫泼墨。
柯军告诉早报记者,这个版本的《牡丹亭》将在位于金陵历史文化街区的古戏台上连演5年,2个小时的演出,将多媒体技术与昆曲进行有机结合,以高马得的书画意境为背景,将水墨三维动画和名家书法解说词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衔接,而昆曲最基本的唱念做打,仍会严格按照传统的演艺方式来展现,不会加入更多现代化的舞美、灯光等辅助。
历史上,昆曲的创作队伍基本上是文化精英,如创作《牡丹亭》的汤显祖、《长生殿》的洪升、《桃花扇》的孔尚任等,大多都是士大夫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而昆曲典雅深邃的文词、营造心理气氛的功底,唱腔上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如果离开了这些文化精英将会无法传唱600年。
(编辑:李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