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昆曲、京剧、传统泰国舞蹈、戏剧及古典爪哇舞蹈的艺术,由来自东南亚四位国宝级艺术家共同演绎的实验新戏《录鬼簿》将于下月情人节前后在香港演艺学院剧院上演,全剧借“鬼”为题交流创作,于舞台上分享“异类空间”。
十年后再演《录鬼簿》
据艺术总监荣念曾介绍,《录鬼簿》的灵感来自元朝戏曲作家钟嗣成(约1279-1360年)所著的一本工具书,主要罗列元代杂剧及散曲作家的生平及著作。当时戏曲之类不登大雅之堂,而钟嗣成突破时人思想,为“小人物”杂剧家们树碑立传,高度评价有才华的戏曲作家为“不死之鬼”,使整个元代戏曲艺术得以流传。
据了解,荣念曾于1996年,首次于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舞台版本的《录鬼簿》,当时合作的有刘索拉、钟阿城、张宏图、蔡崇力、潘德恕、杨志谷、刘小康及来自日本的小川摩利子、铃木美绪、白井祯子和关口满纪枝组成的一群“鬼”。1996年版《录鬼簿》是出用“声色拼贴”挑战舞台装置极限的歌剧。
数十年过去,荣氏仍坚信舞台可以是对话互动、文化跨越合作的地方。说得玄些,当然也还可以是跨越“现世”和“另世”灵性的桥梁,也可以是推动“自我”和“另我”沟通对话的桥梁。
“今年的《录鬼簿》计划就在这样的想法下模塑出来,集合不同城市的传统及当代表演艺术家、评论人、制作人、策划人及文化组织,系统地共同发展出一个亚太地区交流互动网络平台。”荣念曾表示。
昆曲和爪哇舞蹈都有
荣念曾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漫画、剧场、电影、视觉艺术、装置艺术等实验创作,为香港华人实验艺术先驱,是当今国际文化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自2000年以来,他启动了一系列实验传统戏曲的计划,发掘传统戏曲及当代剧场融合的可能性。他广邀各地当代戏曲精英,包括柯军、石小梅、吴兴国、周龙、田蔓莎、赵志刚等,为他们提供开放的现代表演平台,从而让传统艺术家进行跨越探索,寻找当代剧场艺术新方向。
今年,荣念曾导演的《西游荒山泪》于2008年在德国的Music Theare NOW比赛中荣获荣誉奖项,见证着荣念曾跨地域、跨文化创作的成就,同时为《录鬼簿》揭开序幕。
此次,荣念曾特意邀请了江苏昆剧院的柯军、台北新剧团团长李宝春及雅加达、曼谷地区的艺术家。这次荣念曾将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融入这出剧目中,结合雅加达的艺术家Sardono W. Kusumo的舞蹈及来自泰国的Patravadi Mejudhon的表演艺术。
据悉,在香港演艺学院剧院演出时,所有场次均设有演后艺人谈,同时还有四位当代表演艺术家,分别是朴豪彬(首尔)、Manop Meejamrat(曼谷)、黄宇琳(台北)及杨永德(香港),他们将与四位《录鬼簿》大师进行交流互动,并将在观摩几位大师演出之后作一场响应表演。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