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京剧《赤壁》实景名家新段演唱会

2009-01-03 11:00:0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王阿

   

作者:王阿

    我一向自认为自己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于传统艺术的任何创造性发扬都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但是,看了《赤壁》,我还是对这部在舞台上规模浩大的“新编史诗京剧”,充满了诸多疑惑。

  首先,从场面上来说。新编京剧往往注重场面和视觉效果,这一向被人批评,但我却一直怀抱“理解之同情”。某种程度上我自己就是冲着要看《赤壁》的场面去的,想在舞台上看到张力十足且美轮美奂的戏剧场面。

  但《赤壁》的场面却让我失望。我想在《赤壁》中导演最为看重的应该是“草船借箭”那个场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场面也有些意境:这边是曹孟德横槊赋诗,那边是诸葛亮与周瑜泛舟长江,而且这小舟还可以在舞台上来回摇曳,省得演员四处行走了。从一个静态的角度看,这场面算得上优美,但戏曲不是静态的,它是发展的、变化的。在这场面中,三人最开始只是各自抒情,然后只一句“雾气来了”,草船就借了箭了。一出静态的场面,省略掉了“草船借箭”中所有动态的故事,也就省略掉了戏剧最扣人心弦的紧张感。

  从戏剧情节的角度来看,我有些诧异的是这部作品并不是从《群英会》、《借东风》中吸取元素,看上去却和电影《赤壁》有些相似之处:至少这二者都突出了小乔的戏份。如果这么突出是要给扮演小乔的李胜素多一些戏份,我也能理解:这么优秀的演员,谁不希望多听她唱、多看她演?但《赤壁》中围绕小乔的戏,实在有些蹩脚。“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刻,这里有历史大势,有英雄豪杰,有血腥杀戮,有奇谋机巧,也有后人感怀……但这些,和“小乔送征衣”都没有什么大关系。《赤壁》把非常多的着重点放在小乔与周瑜身上,只能说还在以一双猎奇的眼盯着历史的缝隙,而把历史大势丢在了一边。

  从人物角度来看,这里的哪个人性格都不突出———除曹操横槊赋诗,用吹腔唱了一段“山不厌高”,煞是动人,其他的人物,都很平淡,没有出彩之处。周瑜和诸葛亮是惺惺相惜,可以坐在一起草船借箭,但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特色就都弱化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慨,虽然让周瑜显得气量狭小,但再气量狭小他也运筹帷幄指挥了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也是“有缺憾的英雄”。但在这里,看不到周瑜指挥千军万马的淡定,看不到周瑜与诸葛亮在那个特殊历史时刻的暗自较劲,反而是“小乔自杀”激发了周瑜的斗志,这样的“周郎”,哪里算得上胸中装着天下的年少英雄?

  当代人总觉得自己能站在古典的肩膀上,往上一蹿,就比古人高出很多。这我不否认,但舞台终究是舞台,所有的阐释、理解、再解释,都要在舞台上形成让人信服的叙述。但现在的这套叙述,空洞无趣。

  这么一台“新编史诗京剧”,在我看来,更像是“带实景的戏曲名家新段演唱会”,与“史诗”毫无关系。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看,当代艺术等到哪一天,可以不再在历史的缝隙里做文章,而是能从容面对历史大势,纵论天下格局,我们的“新编史诗”,才真的有可能出现。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