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老愤青”哈罗德·品特走了

2008-12-27 09:21:0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诺奖得主、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在平安夜去世。据报道,品特早在2003年就被诊断患有食道癌,但手术后,他仍然坚持发表作品并参加社会活动。本报记者曾于2007年5月在英国利兹大学与品特见面,亲眼见证了他所获的荣誉与当时无奈的病弱状态。

  哈罗德·品特1930年10月10日生于英国伦敦,1957年发表第一部戏剧作品《房间》,经典剧作包括《生日晚会》、《看房人》、《情人》、《归乡》和《背叛》等。他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英国戏剧界最杰出的代表。

  品特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认为,他的戏剧作品常常在简单的布景中拉开帷幕,虽然主人公说的都是一些平淡的日常话题,但这些对话却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对立、权力的“撕咬”、情感的“隐现”,从而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化效果。他的戏剧也因此被戏剧界称为“品特剧”。

  多年来品特一直在与自己身上的病魔搏斗。2007年5月,在英国利兹大学英语学院,本报记者曾与品特见面。为庆祝利兹大学向品特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来自英国、美国、尼日利亚、法国、希腊、韩国等国的专家学者聚集在学院内的一个戏剧工作室进行为期两天半的活动。当哈罗德·品特出现在利兹大学时,除了本报记者以学术研讨的名义出席之外,其他国内外媒体均未到场,因为校方显然不希望这次学术活动受到媒体的干扰。

  当品特在马克比提博士的搀扶下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并未出现名人到场特有的喧闹拥挤,所有在场者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与冷静。利兹大学的研究生们静静地坐在最偏僻的位置上,他们手里拿着刚刚在学校里买的品特剧作与诗作,却没有一个人上前要求签名与合影。

  刚刚做过手术的品特,比以前消瘦了许多,即使处在剧场暗淡的灯光下,他脸上深深的皱纹和额上的虚汗也是一览无遗。他的座位旁边放了一杯清水,他不停地喝水,却一言不发。当时,本报记者就在品特的后面,于是上前去对他说:“品特先生,我来自中国,非常希望能早日在中国见到您的作品出版。”一直低眉垂目的品特这时才抬起头来与记者握手,嘴唇翕动着说着什么,可惜根本无法听清。

  哈罗德·品特在英国有“愤老”之称,但两年前记者见到的品特老则老矣,“愤”则未必,因为他压根不能说话。即使在2005年10月13日获得诺贝尔奖的当天,他也显得有些憔悴,拄着拐杖,头上还贴了纱布,眼睛里是上了年纪的慈祥和忧伤。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