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金华市文广新局、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婺剧理论学术研讨会在金华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如何光大婺剧出谋划策。
婺文化是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这一地域中,经过2000多年孕育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婺学、婺剧、婺州窑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金华市文广新局局长杨鸽声介绍说,自去年3月9日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以来,当地大力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工作,编辑出版了《婺文化概要》、“婺文化丛书”,创办了婺文化大讲堂,举办了婺文化研讨会,建立了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网站。今后,还将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包括“中国百部婺剧数据库”“金华火腿数据库”“婺州窑烧造工艺数据库”等。通过逐步加大对婺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婺文化的影响在逐渐提升。
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张福海、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大同和副院长蒋中崎等专家围绕婺剧地位、价值的认识、婺剧特色等踊跃发言。
刘祯认为,婺剧是一个很古老的剧种,戏曲和别的非物质遗产区别在于它的特殊性,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保护剧团。黄大同则认为,从生存状态上看,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婺剧的保护和发展要保留传统,大胆创新。
只有理出婺剧的特色,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专家们认为,婺剧是以婺州方言和地域文化为土壤、融古今南北戏曲传统为一体的剧种,声腔多样,音乐华美,表演规范,节奏感强,人物造型有雕塑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叶志良说,专家学者们共同研究探讨婺剧这一原汁原味、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将婺剧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是婺剧发展和保护的飞跃。
此前,为期一个半月的“婺星争辉”婺剧青年演员选拔赛,经过初赛、决赛和总决赛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新星脱颖而出。获“婺剧之星”的是楼胜(浙江婺剧团)、杨霞云(浙江婺剧团)、陈丽俐(义乌婺剧团)。王玲、黄曼婷、巫文玲、汪霞蓉、金嘉佳、张向军、陈建旭、张磊、汤盛存9位选手获“婺剧新秀”称号。
“婺星争辉”活动自9月开赛以来,金华、衢州、江山、建德等地区的专业婺剧团积极参与,有85位青年演员参加了初赛,最后12位选手得以进入总决赛。
在决赛现场,选手们通过自选折子戏表演(即本工表演)、命题即兴演唱(即选手通过抽签方式将抽取的金华古代山水诗、金华茶花诗,以及金华民歌和流行歌曲的歌词,即兴用婺剧曲调演唱出来)、个人才艺表演等环节的比赛,除了本工表演外,还有反串表演、街舞、小品、民族舞蹈等,可谓精彩纷呈。
据悉,“婺星争辉”婺剧青年演员选拔赛花絮和总决赛实况,央视戏曲频道将分四期在《青春戏苑》栏目播出。
(实习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