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文化局主办的社区文化群英会重要活动之一,由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与朝阳区文化馆承办的社区戏剧小品大赛举行了决赛。由14个区县选送的20个作品展开激烈角逐。让人想不到的是,北京人艺一级编剧梁秉堃、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林荫宇、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青年戏剧评论家陶庆梅等业内专家成了这次比赛的评委,他们一致表示,从参赛者纯朴踏实的创作中,看到了当前专业话剧创作所缺少的东西——生活。
几乎所有的参赛剧目都是戏剧爱好者、社区干部或文化馆工作人员创作的。朝阳区三里屯街道隔壁剧社的《全家福》讲述了住在康复中心的老人帮助一心工作的医生挽回婚姻的故事。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一件红毛衣》通过一件时隔30年才织完的红毛衣,牵出了孤寡老人匿名捐助贫困学生的故事。通州区文化馆选送的《宴“门官儿”》借农村干部接待不同检查团时设置的不同宴席讽刺虚假瞒报等不正之风。这些或长或短的故事无不来自创作者身边,虽然有的故事很平常,却让人感觉真实可信,与自己相关。
作品《SOS》是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的文化志愿者创作的,讲述单亲家庭孩子的孤单,最被评委们看好。人艺编剧梁秉堃称赞:“戏路很对。如果换成孩子的视角来讲故事会更有力。”
青年戏剧评论家陶庆梅评价:“当前专业戏剧的问题是要么太虚,要么太市场,要么太官方。而这些社区普通人的创作踩在地面上,真实、有生活。”和时下正流行的搞笑风格不同,参赛作品大都用严肃手法挖掘日常生活的意义。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说:“搞笑是戏剧商业化的结果,社区居民不需要商业化,他们是虔诚地把舞台看作高于生活的东西。” 虽然有的作品还带着说教的印迹,但杨乾武觉得这种简单化的创作正在逐渐改善。
(实习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