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小林
琼剧真正红火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琼剧界力推走市场路线以后,专业和业余剧团演出不断,戏金逐年提高,琼剧的市场和人气愈来愈旺。
“现在琼剧走市场,变得越来越红火了。不像我们当年演出,都是上级安排剧目和场次,我们照着演就行了。”提起琼剧,老一辈琼剧表演艺术家李桂琴甚感欣慰,“这样做就对了!演员有戏演,剧团有收入,真是羡慕年轻演员啊!”
省琼剧院院长陈军也感触颇深:“其实琼剧红火也是近几年的事。新中国成立后,琼剧是按计划演;‘文革’期间破四旧,琼剧不准演;改革开放后一下适应不了市场,琼剧又没地方演,所以直到前几年,琼剧还处于低迷状态,有过长达10多年的萧条期,萧条到剧团快没戏演,演员快没工资发!最近两三年,琼剧市场才变得红火起来,光省琼剧院一团去年一年就演了190多场,今年比去年还要多!”
海口市琼剧团团长、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珍说起琼剧亦感慨万千:“哎呀别提了,海口琼剧团最困难时一年也演不了60场,最近两三年市场火起来了,我们去年就演了170多场。今年更多,单单1—7月就演了130多场,还不包括出访和排练占去的时间场次。我感到,琼剧真是愈来愈红火了!”
陈军则认为,现在琼剧之所以走红,除了党和政府重视、戏迷有经济能力支持外,主要是全省琼剧界自觉改变琼剧面貌、努力振兴琼剧的结果。
省琼剧院艺术研究室主任符实对琼剧市场走红并未喜形于色,他冷静地告诉记者:“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琼剧虽然在艺术方面暂时还谈不上形成了多少新特色,但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确走出了一条摸索之路。”符实说,譬如全国著名的琼剧文化名镇大致坡,就是随着改革走向深入,各市县琼剧团体适应不了市场,纷纷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后,一些对市场敏感的琼剧界人士为应对新兴文化娱乐形式分流琼剧观众的处境,经过慢慢摸索,逐渐号准市场脉搏后才形成了“大致坡现象”。虽然开始阶段全省琼剧都处于萧条期,但大致坡的剧团挺过来了,从当初一个团一年演不了几十场,而且戏金低至一场才一两千元,到现在面貌大变。“我调查过,最近几年大致坡演出最多的琼剧团,一年能演300场以上,戏金也比当初升了几倍到十多倍,就见证了琼剧在随时代发展壮大。”
面对琼剧市场如此红火,陈军并未沾沾自喜,他反倒在冷静中多了一份忧虑。“目前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这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剧目储备?艺术上有没有创新?能不能跟上市场需求的节拍?琼剧能不能与其他大剧种对话?”陈军心头其实有点焦急,“所以省琼剧院要下大力气搞新剧目,目前我们正在创作新编琼剧《下南洋》,邀请全国最著名的编剧、导演来扶持,力争用这台戏把琼剧舞台上的陈腐气清除掉,使当代琼剧在舞台上更清新靓丽,在艺术上更光彩夺目。”
(实习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