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在上海美琪大剧院,越剧吕派弟子周妤俊身着天蓝色西式洋服,用越剧方言吟唱《简爱》中的“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矮小、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这不能不说是越剧在拓宽题材和表演手段上又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越剧以其细腻的表演、委婉的唱腔和抒情的风格,曾经俘获大批观众的心。然而,随着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贵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正遭遇“寒流”:观众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且仍在不断萎缩,年轻一代少有人问津。
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推出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另类题材作品,到《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现代题材作品被改编成越剧,再到杭州剧院三十周年院庆推出的“越歌剧”《简爱》,越剧工作者的孜孜探索和大胆变革能改变越剧现有的艰难处境吗?
用东方古典演绎西方和当代经典
7日在上海美琪大剧院演出现场,当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妻子跳着舞、以歌剧女高音的唱腔出现时;当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大群身着白衣的舞蹈演员伴舞时,《简爱》已更接近音乐剧,甚至被人冠以“越歌剧”的新名称。周妤俊表示,之所以选择排洋戏、演洋人,就是想从外国名著那里汲取营养,通过中外文化碰撞,为越剧艺术争取更多观众。
周妤俊坦言,目前一些表演形式和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眼光,“我们要努力争取到新一代的观众,让他们看到越剧并非只有才子佳人的题材”。
这并不是越剧界在越剧题材创新上做的第一次尝试。浙江越剧团前几年曾推出演绎网络时代恋情的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舞台上,男女主角都是现代装扮,在不少年轻观众看来“别有一番风味”,拉近了这门古老艺术和年轻人的距离。
由“中国第一越剧女小生”茅威涛领导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也在去年推出了日本同名小说《春琴传》的越剧版。美丽的和服、纷飞的樱花和三弦琴伴奏下的越剧唱腔,以全新的姿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剧情老套、唱腔拖沓,一些传统的越剧剧目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情趣,这也是戏曲难以吸引青少年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改革,戏曲这种艺术形式将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突破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
越剧从1906年诞生以来,诞生了不少经典剧目。然而,无论是《梁祝》《红楼梦》,还是《西厢记》《陆游与唐琬》,都是清一色的才子佳人题材。有专家指出,如果不突破这一传统模式的禁锢并在题材上有所创新,越剧很难有长远的发展。
早在60多年前,越剧界的老前辈们已经开始了新题材的探索之路。194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排演了越剧《祥林嫂》,“越剧皇帝”尹桂芳和“越剧皇后”姚水娟也分别排演了《浪荡子》和《啼笑因缘》。这些戏摆脱了才子佳人的俗套,顺应了时代需求,赢得了不少观众。
随后,越剧舞台上又诞生了《忠魂曲》《舞台姐妹》《疯人院之恋》等现代剧目。上世纪九十年代,茅威涛接过了改革大旗:《藏书之家》突破了传统越剧中悲欢离合的情节,突出了哲理和沉重的使命感;取材于日本同名小说的《春琴传》将东瀛风味的三弦琴与优美委婉的越剧唱腔结合在一起;为演好《孔乙己》中的主人公,茅威涛甘愿放弃“美小生”的名号,剃去满头青丝,演起了鲁迅笔下“彷徨的灵魂”……
作为越剧的中生代演员,茅威涛经历过“文革”后越剧的复苏,也经历过改革开放后越剧的“沉寂”。“现在越剧市场在萎缩。”茅威涛感叹,“越剧已经经历了一个一百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越剧,思考越剧还能否有下个一百年。”
“作为越剧演员,在保留前辈流传下来的声腔外,还要不断做新的探索和尝试,寻找更能适应新时代文化消费主体的题材,为越剧的艺术表现寻找新的增长点。”茅威涛说。
越剧还有没有下个一百年?
尽管越剧界人士不断为拓展题材、提高越剧影响力而努力,但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买账”。对于《藏书之家》《孔乙己》等作品,一些观众直言“看不懂”;也有人表示,把《简爱》这样的西方作品完全越剧化、中国化有些不伦不类,且难以完全表达原著的思想。
对此,茅威涛有自己的解读,“只有题材的开拓,才能让越剧在今天的社会里有更多的文化承载,才能让越剧得以分享我们这个时代的思考,站在时代的精神高地上,和这个时代的主流观众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身为国有剧团的领头人,茅威涛表示,制造号召力、培养名角和推出经典剧目,是国有剧团责无旁贷的责任。
不过,茅威涛也指出,尽管越剧需要改革,但有些“本质的东西”永远不能变,例如,越剧的写意性精神不能变、“女子越剧”主题不能变、浙江嵊州方言不能变,“要保证越剧堂堂的中国气派和委婉的江南风格”。
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也肯定了越剧与时俱进改革的重要性。“有些老戏迷说,现在的戏曲是‘一代不如一代’,其实是不正确的。”他说,“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不能纵向比较。现在是‘观景时代’,越剧艺术家应该做到博采众家之长,打造综合艺术,不能守着‘老东西’,自己封闭自己。”
2006年,越剧迎来了百年华诞。然而,面对观众减少、市场萎缩、人才流失、资金缺乏等一系列困难,不少人提出了“越剧还能否有下个一百年”的质疑。不少业内人士呼吁,越剧要想再辉煌一百年,必须根据观众的实际需求开展创作,立足于现代生活。
“青少年尊崇时尚艺术,一些媒体也跟着推波助澜,是导致戏曲等民族传统文化失去年轻观众的原因之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说。他还指出,艺术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引导,要想激起青少年对戏曲的兴趣,必须加强对戏曲文化的宣传。“无论是戏曲的主管部门还是创作者,都要积极调整姿态和定位,以适应年轻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