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由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候任舞蹈总监、电影《黑天鹅》编舞本杰明·米派德创办的洛杉矶舞蹈团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演舞作《光影之城》,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三位国际舞坛“重量级”编舞家作品的“三合一”精品荟萃,更充分展现了“天使之城”洛杉矶强烈的艺术能量和融汇创新的艺术理念。
洛杉矶舞蹈团《光影之城》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包含了三位编舞家的经典作品——本杰明·米派德的《映像》、伊曼纽·加特的《摩根最后的嚓嚓声》,和威廉·福赛斯的《五重奏》。本杰明·米派德的《光影之城》是编舞家在洛杉矶舞蹈团成立之初受法国著名珠宝品牌梵克雅宝委约创作的《宝石》(Gems)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据本杰明·米派德介绍,《映像》的灵感正是来自珠宝雕琢中精湛的工艺与芭蕾的悠久历史碰撞出的迷人的火花,以及其与编舞处理颜色、光线和运动的微妙联系。
当首演大幕升起,舞台上由装置艺术家设计、醒目的红白两色大写粗体字的布景立即吸引了观众的视线,“留下,想我在想你”(STAY/THINKOFMETHINKINGOFYOU)在灯光的配合下,与舞者或浪漫灵动或简约自然的舞姿相映成趣。而作曲家大卫·朗作曲的《手写的音乐/记忆中的作品》钢琴曲唯美舒缓,爱情、期盼、欲望交织的感官体验和转瞬即逝的情感贯穿整支舞作,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以色列现代舞编导伊曼纽·加特的新作《摩根最后的嚓嚓声》则强调了音乐、音响与舞蹈的紧密契合,配乐中加入了荒诞派文学和戏剧大师塞缪尔·贝克特在《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中迷人的独白,本身体现了现场表演和录音带之间的戏剧对比感,身穿明亮色调服装的舞者通过一系列持续的变奏、与时间构成相关的多种模式,将舞蹈作为一种内在的音乐实践,而巴赫活泼优雅的音乐、普塞尔肃穆的葬礼曲叠加进画外音中,使作品呈现出充满哲学和解构思维的独特质感。
不同于这两部新创作的作品,14日演出中登台的最后一支舞作《五重奏》是现代舞殿堂级大师威廉·福赛斯1993年作品的重新演绎。《五重奏》是福赛斯为罹患绝症的爱妻创作的“最后一封情书”,在英国“后极简主义”作曲家凯文·布莱尔的配乐下,五位舞者以衔接紧密的双人舞、独舞和三人舞传达出了流畅抒情的生命律动,令人印象深刻。
与许多带有鲜明编导风格印记的现代舞团不同,洛杉矶舞蹈团以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为特色,力求实现不同领域艺术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多元合作,舞团并不强调以创始总监本杰明·米派德为核心,也不仅仅专注于呈现米派德个人的作品。
“我梦想创造一个艺术家的行业协会和创作者的集体,因为舞蹈无处不在……一个立足于舞蹈以及或许能够代表当下一切的项目。”米派德在舞团成立时曾这样表示,他希望舞团能与新兴视觉艺术家、音乐家、作家跨界合作。而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活跃着众多艺术家,恰能让他感觉到创作上的随心所欲,“这里似乎潜藏了巨大的艺术能量,我相信舞蹈将是这里的下一场艺术盛宴”,他在此前的采访中说。在《光影之城》演出中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的不拘一格,其中《映像》则最能印证米派德与其他艺术家的跨界合作。
为《映像》设计舞美布景的装置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以对消费主义文化进行辛辣讽刺而成名,作品以图像和文字结合,选用红、黑、白等反差色彩,将字幕做扩大夸张处理,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映像》中,舞者们身着温和黑灰色调的服装起舞,在灯光配合下与克鲁格的红白布景形成反差对比,烘托出了充满感性的效果。美国“后极简主义”当代作曲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大卫·朗谱写的钢琴独奏曲单纯而富有生命力,巧妙承载了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主题。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