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从领舞到编导的成长

2013-07-31 08:48:06来源:亚心网    作者:

   

  这几天,艾买日江·买买提依明很忙,要去录音棚监制音乐,又要到排练厅执导演员们排练。而他1岁半的小女儿很多天没见过他了,从南疆来乌市看病的父母对他颇多怨言,他陪他们的时间实在太少。

  32岁的艾买日江是新疆木卡姆艺术团舞蹈队副队长,7月31日、8月1日由他参与编创、表演的《永远的麦西来甫》将在新疆艺术剧院演出,这也是他第三次参加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

  “没办法,实在顾不上,马上要演出了,我的压力很大,我要对观众负责,要把最好的水平展现给大家。”7月23日,记者在新疆艺术剧院的排练厅见到这个维吾尔族小伙时,他正因为一些舞蹈细节的处理和舞蹈演员们做细致商讨。

  他和舞蹈节之间的情缘,要追溯到5年前。

  2008年,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举行,作为台柱子的艾买日江,被团领导从北京紧急召回,以领舞的身份参加大型歌舞晚会《木卡姆的春天》的演出。就在前一年,26岁的艾买日江,作为新疆木卡姆艺术团的技术骨干被公派去北京舞蹈学院进修舞蹈创作。

  对于《木卡姆的春天》,艾买日江再熟悉不过,2006年这台晚会问世。此后,艾买日江随着这台晚会先后到过叙利亚、卡塔尔、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喜欢上了木卡姆艺术。领舞,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歌舞晚会的艺术水准,而艾买日江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出生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艾买日江是不折不扣的“刀郎人”。从2岁开始,艾买日江就在村里的沙地上跳刀郎舞。14岁那年,他考入新疆艺术学院学习舞蹈,毕业后分配到新疆木卡姆艺术团,自此立志终身与舞蹈为伴。

  “我每天7:00起床跑步,然后在身上绑5公斤沙袋进行体能训练,然后再练习技巧,小跳500个,大跳500个……差不多除了吃饭和睡觉,我都在排练厅练功。”说到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时候,我跟女朋友吵完架,从来不哄她,我就在排练厅练功,心里就想着‘我一定要成为新疆最好的民族舞演员,她要不嫁给我一定会后悔终生。’”女朋友古丽加娜提是新疆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 如今已经是他的妻子,同时也是《永远的麦西来甫》编导、演员。

  舞蹈节,在艾买日江眼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新疆不同于广州、深圳这种沿海城市,对外来文化的接触机会相对较少。”第一届舞蹈节,他希望能多看几场演出,遗憾的是,国外院团的演出跟他的排练时间有冲突,他总共也没看过几场。

  “大学4年,让我有机会接触演出市场,私人企业,找我跳一支舞就付1万元。如果留在北京,对我个人而言机会似乎更多,中央民族大学曾有意调我去当舞蹈老师,我拒绝了。我爱家乡,希望通过我在北京的所见所学能够为新疆的舞蹈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艾买日江说。

  大学4年里他学了28种舞蹈,有印度舞、拉丁舞,还有云南土家族的舞蹈等,这让他眼界大开,对艺术的创新成了强烈的渴求:“现代舞和民间舞要走不同的发展方向。民间艺术的原生态和演生态要分开。原生态是原汁原味的,不做任何变化的。演生态是经过再创造的,表现形式要有时代精神。再也不能抱着不变的东西演下去了。”

  2011年,艾买日江学成归来,正好赶上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而他再次被抽调参加开幕式的演出。[NextPage]

  开幕式演出结束后,他比上届有了更多机会观摩国外团体的演出,他说:“多看看人家的演出,取长补短。”他的手机里至今还保留着上届舞蹈节一些外国团体的演出视频,遇到精彩的舞蹈演出,把它录下来,然后一遍遍看,琢磨其中的动作技巧,已经成了他的一个工作习惯。

  艾买日江手机上最新的一段舞蹈视频,是7月23日晚去人民剧场观看格鲁吉亚巴统舞蹈团的舞蹈晚会。他说:“那些演员是用生命来跳舞,那种敬业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今年舞蹈节举行时,艾买日江已经开始从事舞蹈编创工作。从事舞蹈编创需要查阅大量资料,需要去各地采访,而舞蹈演员一旦减少了练功,身材会迅速发胖。《永远的麦西来甫》是艾买日江承担的第一个大型演出编导任务, 艾买日江不仅要编也要演,为了拿出最好状态,他逼着自己在一个月内减肥8公斤。

  不仅如此,他也对参加排练的舞蹈演员同样严格,经常会要求他们进行一些高难度的技巧训练。而他的妻子古丽加娜提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引起脑供血不足,经常在排练时突然晕倒,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艾买日江虽然心疼她,依然选择让她出现在排练厅。“对于一个舞蹈演员而言,18岁到30岁,是艺术生命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在此时拼尽全力绽放光芒,那么你在舞台上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他说。

  夫妻两人把全部心血投在了《永远的麦西来甫》上,古丽加娜提说:“白天把孩子送到我妈妈家,晚上接回来。有时候我们在家排练队形,女儿哭闹,他就发脾气。女儿原本最喜欢黏着他,但是现在都有点不喜欢他了。”听到这话,艾买日江的眼眶开始发红。

  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招:孩子安睡后再排练。每天凌晨两三时,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工作周期的开始。“前段时间,有天晚上刚睡下不久,发现女儿的额头滚烫,一量体温39.9度,我们赶紧抱孩子去医院,到了医院把孩子安顿好,天就亮了,他整晚没合眼照样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排练厅。”古丽加娜提说。

  古丽加娜提说,本来在《永远的麦西来甫》中,艾买日江要跳一段独舞的,但是他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对此艾买日江解释:“能在这么重要的演出活动中跳一段独舞,对舞蹈演员而言是一种非常大的荣誉。前两届舞蹈节,我已经享受了这个荣誉,这一次我希望把机会让给新人,这个舞台,对于新疆的舞蹈工作者而言,需要展示的不光是舞蹈的魅力,也需要展现新人的素质。”

  “艺术没有创新的动力,是会僵死在那的……”不久前,舞蹈节开幕式总导演邢时苗的一句话,给新疆的舞蹈工作者敲了警钟。而在《永远的麦西来甫》这部歌舞诗中,6位编导大多是像艾买日江这样的80后。他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不一样的创新元素。

  艾买日江说:“麦西来甫曾经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就是欢快的歌舞,其实麦西来甫代表维吾尔族的文化,每个地方的麦西来甫都不一样,在这部歌舞诗中,大家可以看到有哈密特色的青苗麦西来甫,有硬朗豪气的刀郎麦西来甫。为了使麦西来甫活动丰富多彩,还穿插了一些小游戏,如敬茶舞、鞭带舞、对诗、判官司等。一个半小时的晚会像一条线,把维吾尔族的歌、舞、乐、礼等串起来。”

  (实习编辑:谭啸)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