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硕的小伙捣着酥脆的炒米,俏丽的姑娘挤着香甜的牛奶,马头琴声悠扬,牧人赶着成群的牛羊归来,草原的晨曦如诗如画……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15日将在北展剧场演出的大戏《天歌云舞》中的一个画面。乌兰牧骑带着原汁原味的草原风情再次来京,将草原上驰骋了50年的红色文化和时代记忆献给观众。
蒙古语“乌兰牧骑”意为“红色文化工作站”,他们的任务就是给草原人民带去歌颂社会主义、弘扬民族文化的歌舞表演。
自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成立以来,他们就以“演员一专多能,行动轻便灵活”的特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走遍了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草原。为了深入到最偏远的戈壁沙漠,受伤、迷路对乌兰牧骑人来说是家常便饭。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玛乃呼和德”,意思就是“我们的孩子”。
此次演出的《天歌云舞》由“草原牧人家”和“情满天地间”两大板块组成。被称为蒙古音乐三大瑰宝的呼麦、长调和马头琴在表演中都有充分的展现。描绘牧民生活的《筷子舞》、《捣米舞》生动活泼,描绘古代祭祀的《太阳鼓舞》神秘热烈,每一个节目都展现出草原文化的特有韵味。
1964年第一次进京演出的乌兰牧骑队伍只有12个人,曾教周总理唱《草原人民爱延安》的杨玉兰回忆起当年:“周总理那时候和我们一起吃窝窝头,他说请我们吃这个,是要让我们进了城市别忘农村,要回到自己的马背上继续为草原人民服务。”如今,铭记总理教诲的乌兰牧骑再次来到北京,将50年的辉煌历程,描绘成一幅风格浓郁的画卷,呈现在首都的观众面前。
(实习编辑:闫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