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舞蹈剧场,是上海几代舞蹈家的梦想

2016-09-01 11:13:11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廖阳

   
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舞蹈剧场,是上海几代舞蹈家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即将实现。

1.jpg
上海芭蕾舞团的《哈姆雷特》将作为开幕演出登场。

  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舞蹈剧场,是上海几代舞蹈家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即将实现。


  2012年9月动工,2016年10月开门迎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建设历时整整四年。以舞蹈为核心设计元素,它填补了沪上舞蹈剧场的空白,也让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更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舞蹈家摇篮”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所在地,是上海市民家喻户晓的“舞蹈家摇篮”。


  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上海观看民族舞剧《小刀会》后说,上海也要有芭蕾舞团和舞蹈学校,既要学会民族舞,也要学会跳芭蕾舞。


  1960年3月,上海舞蹈学校(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前身)正式成立,在石门一路过渡一年后,1961年搬迁至虹桥路。


  1966年,上海市舞蹈学校首批学生毕业。为组织毕业公演,当时学校将学生一拆为二,演出一队排演了《白毛女》,演出二队创作了《长征组舞》,成就了中国舞蹈界的两座丰碑。


  1979年6月,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相继在两个演出队的基础上成立。


  半个多世纪来,老一辈舞蹈家如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都曾在此言传身教,汪齐风、辛丽丽、杨新华、谭元元、季萍萍、范晓枫、吴虎生、朱洁静等也都是从这里走向了国际舞台。


  早在2004年,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领导就开始酝酿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项目。


  2010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长韩正前往虹桥路现场调研,最后拍板决定,正式开始筹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时任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牵头,正式组建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项目推进领导小组”。


  2012年9月,舞蹈中心正式开工动土,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不得不暂时搬离此地,另觅他处落脚。


  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隔四年,它们都回来了,同来的还有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四个主体单位,交叉分散在新落成的4栋主体建筑内(1、2、3、4号楼)。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自1973年在这里跳舞,就再也没离开过。


  踏进舞校大门时,她才10岁。她至今还记得,那时的舞校安静得就像“尼姑庵”,“都没声音的,早上只有叽叽喳喳的鸟叫,晚上8点半就没公交车了。”


  舞蹈中心的落成,最让她感慨的是48个大大小小的排练厅。


  第一次带演员重回这里探班时,他们都很兴奋,“就像家里买了大别墅,像篮球运动员看到了好球场。大家都很珍惜,特别是北京、沈阳来的演员,都觉得赶上好时候了。”


  她最感激的是排练厅里的“弹簧式”地板。


  地板下有10厘米的架空层,可增强地板弹性,大大缓解了演员与地板的“硬碰硬”。


  培养一个芭蕾舞演员不容易,辛丽丽也特别希望他们能多跳一些时间,“以前,我们的演员不到30岁就喊老了,不行了,其实35岁、38岁,哪怕40岁的演员都是宝。国际上的首席芭蕾舞演员,基本都要签约跳舞到42岁。”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副校长陈家年,同样是1970年代初在这里学舞。


  他还记得当初自己学舞时的排练厅只有现在的一半大,“我们跳两下就会碰到钢琴,要跑回去再来一遍,日常训练和真正的舞台表演是脱节的。”


  如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现有五大专业——中国舞、芭蕾舞、国标舞、音乐舞蹈、现代舞,几乎每个专业都配备了专属的排练厅。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用了“翻天覆地”来形容舞蹈中心前后的变化。


  48个排练厅,他们占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宽18米,长20米,面积和一般的剧场舞台差不多,除了排练,还能满足舞团合成剧目的要求。


  “几个年轻老师跑进来一看,很幸福。既能排练,又能合成,他们觉得肯定能出精彩的剧目。”


  陈飞华介绍,为舞蹈中心项目配套的两团“人才公寓”也已经落成。


  人才公寓位于长宁区虹梅路3990号,距舞蹈中心只有一站路。


  人才公寓共计120套,两团分占60套,一间房的房租只需500元,“目前入住率在85%左右,还留了一部分吸引其他人才。”


  今年,歌舞团招了几个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高材生,速度比以前快得多,“尤其是家长陪着孩子,看了排练厅再看人才公寓,心里比较踏实,很快就签约了。”


  两团两校零距离互动


  今年9月-12月,四个主体单位将陆续入驻舞蹈中心,两团两校的互动合作将愈加频繁。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校长李莹介绍,目前,舞校已聘请两团表演艺术家陈飞华、辛丽丽、黄豆豆、吴虎生等8人为客座教授;舞团将成为舞校毕业生、高年纪学生的实践基地;舞台经验匮乏的老师,也可以至舞团回炉再造;舞团演员也可以重回学校完善学历教育,实现无缝对接。


  早在去年12月,双方的合作就已经开始:上海芭蕾舞团赴荷兰巡演《天鹅湖》26场,就有一名舞校老师带着6个学生全程参演;上海歌舞团《朱鹮》在上海大剧院演出第一百场时,也有舞校学生参与。


  “今后这种合作会越来越多。”李莹明显感觉到,从荷兰巡演回来后的6个学生,要比其他学生老练,进步快,“舞校学生太需要舞台实践经验了。”


  陈家年则说,和普通学生不同,舞校学生一直是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他们在舞台上都能胜任各自的岗位,但对剧团的运作以及应变能力,和演员差距很大。比如灯光出了问题,学生就无法自如应变,台上跳得越多,经验才能越丰富。”


  明年演出200场


  10月,舞蹈中心将开门迎客,中心内1078座的大剧场、291座的实验剧场,也将正式接受观众检验。


  10月-12月,大剧场已策划安排演出35场,其中,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安排演出20场。


  作为开幕演出系列,上海芭蕾舞团《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花样年华》,将于10月1日-9日亮相。


  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朱鹮》、谭元元芭蕾专场《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巴切瓦舞蹈团现代舞专场《十舞》、广州芭蕾舞团《吉赛尔》等,亦将于此登场。


  两个剧场均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注资。


  目前,舞蹈中心的演出季只排到了今年年底,明年计划推出200多场演出。其中,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出60-70场,占三分之一,余下皆为引进剧目。


  总经理张博文打算按春夏秋冬四季来安排明年的演出季:春季是新人季,主要展演新人新作,青年舞蹈家可以把实验剧场当成新作的孵化地;夏季适逢学生放假,主打舞蹈营和亲子季;秋季是大师季,与上海国际艺术节息息相关;年底则偏商业化,志在做一些热闹的剧目。


  演出季的安排首先以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的安排为考量,“我们会和两个舞团密切沟通。他们有了想法,会提前一年或半年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再做相应的演出安排。”


  今年1月,张博文才正式接手这份工作。她引领的是一支平均年龄27岁的9人团队,“年轻人做事可能全局观会弱一些,但领导和我们开会时一直强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定要紧扣两个字,international(国际)和open(开放),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怕犯错,而是会尽量多地去尝试。”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