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共分《错毂》、《卧薪》、《裂衫》、《踏屐》、《抱璞》、《泛舟》六幕。打造史诗般的作品 ――大型民族舞剧《西施》诞生记“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伴着潺潺水声和悠悠古韵,扮演西施的19岁演员张娅姝在袅袅婷婷之间轻轻开启了一个梦,这个绚丽无比的梦编织着金戈铁马和儿女情长,此刻,时空在交错,历史在重演,沉醉梦中,让人久久不愿醒来。
“西施浣纱”是民族舞剧《西施》的序幕,历经一个多月的排练后,无锡歌舞团倾力打造的这部史诗般的作品,终于将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精雕细磨:剧本15次易其稿
2005年下半年开始酝酿,2007年3月定稿,《西施》的剧本创作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一个月会往北京跑5、6次,这比我一个月去无锡市中心的次数还多。”身为无锡市歌舞团团长的刘仲宝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在他看来,《太湖鱼米乡》、《阿炳》和《红河谷》等精品在前,《西施》是不允许失败的,“创作一流作品,必须与最高艺术档次的权威反复交流,吸收理念。”
表现西施的艺术作品很多,惟独没有舞剧,因此,如何以舞剧的形式来展现西施特有的美,如何将她对国家、对家乡、对同胞的爱以及对爱情的忠贞表达出来,剧本的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实现创新:打造真正的“精品”《西施》是美的,故事美、舞蹈美、音乐美、布景美,而这种美感,源于高标准、严要求下的创新意识。“为了表现吴越地方特色,我们综合运用了中国古典舞中的多种表演模式。”据刘仲宝介绍,这次的编舞不仅吸收了戏曲里面的元素,还借鉴了江浙民间舞蹈的风格和运用了武术太极的招式。“舞台感染力的体现需要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门文元导演称这一次的灯光、道具、服饰等环节都非常讲究,为的就是用现代的、新颖的手段来表现民族的、传统的元素。第四幕中梅花纷纷凋零的一幕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几位编导不约而同地表示,这一幕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地营造氛围,表达人物的感情。“这出戏加大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从人物个性上寻找江南的东西。”高度导演认为展现人物内心的舞蹈是《西施》的看点,“从情感出发,挖掘最本质的东西”,一个月来,他按照这一思路对《西施》打磨着。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