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想了解法国大革命?不妨读读《狼厅》作者曼特尔的处女作

2016-07-21 13:52:34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杨宝宝

   
“这是关于法国大革命很厉害的一本书,作者当时只有25岁。”作家小宝对曼特尔在历史书写方面的才华印象深刻。

1b7a8f7bdc475bc_size92_w445_h573.jpg
(左起)小白、小宝、汤惟杰、宋玲在发布会上。

  在影视文学界,法国大革命在西方的地位大概可与“清军入关”在中国的地位相抗衡,无数作家和导演以之为背景孜孜不倦地创作,演绎出浩如烟海的作品。而当中国清朝题材小说从“戏说”到“穿越”,越来越走向娱乐化的时候,曾蝉联布克奖的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法国大革命小说《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中文版出版,这部小说在史料方面异常严谨,以至于《纽约时报》给它的评价是“这部小说可以更小说一点”。


  “这是关于法国大革命很厉害的一本书,作者当时只有25岁。”作家小宝对曼特尔在历史书写方面的才华印象深刻,“按常理来看20几岁的人写这样严肃的历史著作是不成立的,国内作家这个年纪写历史小说,第一反应是写穿越。但这本书写出来以后,在欧美主流文学界、学界获得了一致好评。”


  7月17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了《一个更安全的地方》首发式,作家小宝、作家小白、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汤惟杰与编辑宋玲一同与读者分享了希拉里·曼特尔这部充满真实史料细节的小说。


  充满野心的处女作


  这部洋溢野心的历史小说开始创作于1974年,而1973年曼特尔刚从谢菲尔德大学毕业,拿到法学学士学位。这一学历并不足以让她从事律师工作,因而曼特尔毕业后在一家老年医院做社会福利工作,后来又到一家百货商店做销售员。其间,曼特尔阅读很多大革命相关的书籍和史料,并开始了《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的写作。


  曼特尔在历史小说写作方面极具天赋。现年64岁的她是当代英国最好的历史小说作者之一,2009年、2012年凭借描写克伦威尔的历史小说《狼厅》《提堂》两度摘得布克奖。作者“克伦威尔三部曲”的终章《镜与光》也在创作之中。


  但当《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完稿之时,曼特尔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她携这本小说在伦敦寻找出版机会,却处处碰壁。她将书稿寄给出版社,自己写推荐语说“这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传奇”,意在强调小说的严谨性,但出版社大概连推荐语都没仔细读完,给她的回复是“我们不出历史传奇”。


  在发表了一些小说积累了一定知名度后,1992年,压箱底已经快20年的《一个更安全的地方》才得以出版,并获得《周日快报》奖。“这个奖项现在已经不评了,但在1990年代是英国非常奢侈的小说奖,获得提名就有1000英镑奖金,给获奖作品的奖金更是高达一部小说2万英镑。”汤惟杰特意强调了这个奖项在英国的地位。


1b7a8f7bdc475bc_size92_w445_h573_副本.jpg

  “这本小说可以写得更小说一点”


  《一个更安全的地方》选取了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去描写法国大革命,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国大革命中著名的三巨头——丹东、罗伯斯庇尔和德穆兰。历史上,这三个原本平凡的年轻人后来都成了大革命中翻云覆雨的重要人物。巧合的是,三人起初从事的都是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互为挚友。初到巴黎时,丹东与卡米尔都在同一家律师行工作,而卡米尔与罗伯斯庇尔是路易大帝高中的同学,友谊深厚。卡米尔无疑是三人关系的纽带,正是通过卡米尔,丹东和罗伯斯庇尔才相识。然而,最后却是罗伯斯庇尔将另外两人送上了断头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写了三人的这段故事——这也正是法国大革命的图景。


  写以历史名人为主人公的小说,很容易落入“戏说”、“传奇”的窠臼,而曼特尔却成功地避开了这个大坑。“戏剧性的场面她都避开了。”小宝认为,曼特尔有意识地在写作中避免把书写成传奇,“比如写马拉之死,前一页还是马拉在辩论,后一页就是‘一个凶手靠在墙上’,刀光剑影的场景她都不去写。”


  摈弃了“戏说”,这部小说却并不枯燥难读,其丰富的细节全部来自作者对史料的阅读搜集。“作者对历史文献有非常好的直觉。她写这三个革命家,这些人和自己姐妹、情人、女友保留下来的日记、通信还有回忆录她几乎都去读,读过之后突然觉得这些细节描绘出的这三个人,与一般历史描述差异极大,所以她就从这个角度入手写作。”


  从《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中读到的很多对话,甚至一字不改地来自史料,而史料中原话无法衔接需要作者去填补的地方,曼特尔也力图站在这些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想象、还原对话。


  汤惟杰也认为这本小说可以补充很多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知,“中国读书界大家都知道法国大革命影响着世界史,但这个历史的细节是什么,很多人是不清楚的,甚至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很多认知来自于影视剧或传奇小说。而曼特尔这部小说,里面有很多真实的史料细节。”


  他提到小说出版后《纽约时报》的书评“这本小说可以写得更小说一点”,“言外之意是这部小说太历史了,不够小说,可见作者对史料下的功夫之深。”


20160721015418468.jpg
希拉里·曼特尔

  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小说”


  而在写作技巧方面,《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也有作者的个人追求。作家小白就直称,这部小说在作者完成它的1970年代末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前卫的小说”。


  在曼特尔最著名的小说《狼厅》《提堂》中,她有意摈弃过去时,通篇使用现在进行时,以在小说中形成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而这种意识,在《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中已有体现,“在曼特尔这部小说里面,过去式其实是很模糊的概念。她是将作者的角色作为一个身临其境的观察者,她其实就在小说中人物的身边。这不是曼特尔的发明,在英国战后小说中已经有作家思考这个问题,但在当时依旧是非常前卫的东西。”


  由于将作者角色设定为“站在小说人物身边”的人,小说中的场景转换有时并不是完全按照顺序或者逻辑,这也导致初次阅读进入有一定的困难性。“她的小说严格恪守这样的方法来写,很多地方情节觉得接不上,很奇怪。但反复去看,一旦找到叙述视角的时候,整个小说突然一下子贯通了。”小白认为,这也是阅读曼特尔的乐趣。


  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丹东、罗伯斯庇尔和德穆兰起初都是20几岁,都是律师出身,和学法律的作者心意相通,曼特尔可以说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去研究他们。罗伯斯庇尔有一个绰号叫“不可腐蚀之人”,曼特尔在书中特意描写了他的一个生活细节表现他对自己的高要求:罗伯斯庇尔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梳洗整齐,戴上领结,即使一天都不出门也会如此正装。“丹东和德穆兰,曼特尔写起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交替的,有时候有内心独白,但她写罗伯斯庇尔,基本是没有内心独白的,这说明曼特尔已经把他看成神秘的对象。”小宝认为,曼特尔叙述视角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代表她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臧否,“这三个人成就了革命但在革命史里也造成恐怖。最后罗伯斯庇尔把他最好的朋友德穆兰送上断头台,他是理想主义的革命者,但也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编辑:郑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