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朱正、陈子善谈《鲁迅的人际关系》

2016-03-14 14:56:01来源:搜狐读书    作者:朱正

   
毛泽东说,他活着要么不讲话,要么我把他关起来。

3418_31ebeb51_5f00_5470_aed3_71f1924ac376_1.jpg

  研究起因不满许广平未披露私生活


  陈子善:四人帮倒台以后,1976年十月份我参加《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不久朱(正)先生就借调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鲁迅全集注释的编辑,从那个时候起我们认识已经有35年了。他除了吃饭就是看书,认真地处理鲁迅全集着作的很多疑难问题,充分利用时间做好《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而且他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投入了鲁迅着作的注释、阐释、宣传工作中。朱先生的第一本书《鲁迅传略》是25岁的时候写的,在当时来讲是最年轻的鲁迅传的作者。他开创了一个鲁迅手稿的研究,第一本书《鲁迅手稿管窥》,所以他在鲁迅研究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他的最新的一本书——《鲁迅的人际关系》,接下来我们请朱先生谈一谈他的看法。


  朱正:说句老实话,我的第一本书的起点非常低。当时我是一个业余作者,职业是新湖南报(现《湖南日报》,是中共省委的机关报)的一个编辑,利用业余时间我就写了这本书。当时,作为一个报纸工作人员很懂得语言要一致,所以,我的那本书完全是按照主流媒体的观点来写的,没有丝毫自己的见解,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1955年正好是反胡风,所以我在书里面说,胡风很早就是一个反革命分子,他蒙蔽了鲁迅。现在我想,正因为我这样写,俘获了当时宣传的需要,所以出版非常顺利,稿子寄出去几个月就回复说决定采用。后来我自己从事出版行业,发现很少有这么快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现在看到这本书感觉到很惭愧,觉得自己起点很低。


3418_94e41d67_e243_d3dd_eacf_edd3fca77fcd_1.jpg
"黄金时代"的鲁迅和许广平

  我的第一本书出来以后,我还是不断地继续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就写了第二本书,即《鲁迅回忆录》。这本书的起因是在195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许广平连载了一本书,叫《鲁迅回忆录》。连载的时候,我对它还是有很大的期望,认为许先生作为鲁迅的太太应该很了解鲁迅的情况,我希望从这本书里面看到很多我们原来不知道的事情,结果大失所望,里面很少是我不知道的事情,私生活方面的事情也几乎没有提及。写得有些事情是我知道的,恰好也写错了,所以后来我就写了一些文章,考证这里面的错误。我把这些文章寄给冯雪峰先生看,他肯定了我的工作,他说“你的考证是对的,不过在这个时候,一时没有办法出版”,因为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所以直到1979年才出版。这本书出版以后又做了一些修订,可以说一版比一版好。因为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写的,所以书里面有很多文革的语言。后来我儿子看了,感觉里面有这么多文革的语言不好,而且书名也没有写好,他就给我改了一个书名叫做《被虚构的鲁迅》,拿到一个出版社印了一版。


  臭骂上海作家首富:有钱就看不起穷人?


  朱正:研究鲁迅传记的时候,我觉得一个人在社会上活着,他和什么人交往以及形成他的生平事迹和个性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争论?这都是关于他的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除了他个人的传记,还应该关注他周围的人。因此除了鲁迅个人的传记以外,我还写过一本《鲁迅伤心地》,把他和他两个弟弟的关系写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最开始是北京东环出版社的约稿,后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重印之后书名改成《鲁迅伤心地》。我以前没有专门想到写一本书,我碰到什么材料就写一点,后来越写越多,字数可以出一本书了,当时就拿到东环出版中心。后来我又根据编辑的提议,又补写了几篇,出了一本《鲁迅的人脉》。这本书出版以后,我又看到一些资料,比如我看到了一部很大的胡适的手稿集,里面有很多资料,于是我就写了一篇《胡适和鲁迅兄弟的关系》。后来我又看到东环出版中心出的宋庆龄和陈瀚生的书信集,原文是英文的,后来出版了一个中文译本,我看到里面有好资料,就写了一篇《鲁迅和宋庆龄的关系》。


  我写了这些文章,字数越来越多了,就拿到东环出版社出版了这本《鲁迅的人脉》。这本书讲的是鲁迅的朋友圈,里面很多都是他的朋友,不过有些开始是朋友,后来又不是朋友的;也有些一直是朋友的,比如说辛亥革命前在杭州师范教书的校长沈钧儒。我也提到了邵洵美,虽然他们有过一次见面,但也很难说是朋友。现在很多人都说邵洵美是一个被低估的作家,鲁迅对他的批评有过分之处。我这篇批评基本上是按照鲁迅的观点来讲,不过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做一点辩解,也许对邵洵美有一些不公正之处。但是鲁迅之所以对邵洵美很反感,原因在于他的富家罪习。他是盛宣怀家的女婿,在上海的作家里面确实是首富,有钱也并非坏事,鲁迅对其他有钱人也并不反感。但是自以为有钱就因此有理由看不起没有钱的人,这是鲁迅反感的地方。邵洵美觉得鲁迅他们靠卖文章生活,但卖文章生活有什么不好?所以鲁迅骂他也不无道理,可能对他骂得过分些。


  被鲁迅骂的标准是啥,为何没骂曹聚仁?


  这本书里面讲到鲁迅的朋友还有一个可以讲的,以鲁迅的好朋友和鲁迅研究的权威自居——曹聚仁。曹聚仁在鲁迅死后就编了一本书,在书里有一些地方说“鲁迅写信骂过很多人,就是没有骂过我”。也许没有骂过,在已经发表了的《鲁迅全集》里面,或者鲁迅自嘲信里面,确实没有一封是骂曹聚仁的。但是在鲁迅的全集里面,有一篇不是书信的文章《半夏小集》,那是1936年鲁迅在上海《作家》杂志上刊登的,里面有一篇写道:“ ‘你怎么把我们的事情反映给上面?’‘那是他们问我。’ ‘你不能说你不知道吗?’ ‘我可从来不是能说谎的人。’ ”这件事情说的就是曹聚仁,为什么?当时胡风、萧军和聂绀弩等在鲁迅支持下办一个文学杂志《海燕》,有一些犯忌讳的文章被租界上给封了。查的时候去问曹聚仁,他就原原本本把话都说了,鲁迅就抱怨他,为什么那天要说真话,他就说我从来不是说谎的人,这明显就是骂曹聚仁。


3418_35af171f_6cfc_59a6_a41e_b56f22547632_1.jpg
鲁迅书简

  那么为什么现在鲁迅的书信里面没有骂曹聚仁的?我有这样的推想,即鲁迅死了之后,许广平在报上登广告,请收藏了鲁迅信件的人把信件拿出来,收到并拍照后把原件奉还。广告登出去以后,很多收到鲁迅信件的人把信件都寄给她,可是曹聚仁没有反应,但是许广平知道曹聚仁收到鲁迅的信不少。于是,她给曹聚仁写了一封信,请曹聚仁把鲁迅写的信寄回来。这就没有办法了,他就拿出一部分的信件给她,并说还有一些信因为太重要,所以藏在什么地方了,现在没有拿来。许广平就把他拿出来的这一部分收在了《鲁迅书简》中,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曹聚仁在他后来发表的一篇文章里说,鲁迅给他的信有多少,但不是全部,有些不太重要的就没有放在一块。他给许广平的回信里讲的和后来文章里讲的正好互相矛盾,一个说是因为太重要的,所以珍藏起来了;一个是说不太重要,属于事务性的。就是这两个方面互相矛盾,所以这两个说法都不对,既不是重要的不拿出来,也不是不重要的不拿出来,而是对他不利的没拿出来。


  现在鲁迅全集里面有一封不完全的信是关于曹聚仁的,曹聚仁在某刊物上有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引用了那封信的一部分,后来删掉了一部分,大概那些内容就是对他不利的。所以我把曹聚仁的那本《鲁迅评卷》做了一些分析,有些内容完全不对,比如1931年发生的龙华惨案中枪毙的23个人中有五人是左翼作家,曹聚仁却说枪毙了23个青年作家,他把全部23人都算左联作家,连这样基本的事情都弄不清楚,怎么能写好《鲁迅评传》。


  中共"金主"被抓,鲁迅胡适没去营救?


  我这本书里面提到鲁迅和几个美国人的交往,原来他有三个美国朋友,一个是斯诺,另外两个是史沫特莱和伊罗生。其中史沫特莱、伊罗生不是作家,是共产国际的人,后来我看共产国际给中国革命的指示档案,那里边就有很多史沫特莱的情况。所以可以看到鲁迅当时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实际上这些材料涉及到鲁迅和共产国际以及营救牛兰事件的关系,但别人都没有太注意到。


  这个书里面有一篇讲鲁迅和宋庆龄的关系,他们一个是政治人物,一个是文学人物,为什么会有交往?因为他们创立了民权保障同盟,在参加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中有了交集。


  民权保障同盟是共产国际扶持起来,为什么要组织这样一个机构?因为当时共产国际的重要代表牛兰夫妇在上海被捕了,当时牛兰和毛泽东联系很密切,苏区的经费都归他管,他被捕以后造成很大的困难。共产国际根据惯例,请世界各国的知名人士给南京政府打电报,要求释放牛兰。国内的知名人士同时也给政府施加压力,并由宋庆龄负责组建了牛兰营救委员会。(后改为民权保障同盟,但第一个任务还是营救牛兰) 至于鲁迅、胡适跟这件事的关系,我有两个证据来说明。第一,鲁迅和胡适从来没有参加过牛兰营救委员会,他们参加的是民权保障同盟。而有位外国作家却在其撰写的宋庆龄传中误将两个机构当成一个机构。第二,该机构改称民权保障同盟后,首要目的仍是要求释放牛兰。并且,他们提出,民权、人权范围也应包括生存权,并广泛上包括革命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权会保护外国间谍,而当时民权保障同盟为了要求释放牛兰,就等于要求无条件释放一切政治犯,这也是莫名其妙的事。


  当时,胡适认为政治犯和普通犯、刑事犯一样,也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要求无条件释放是与虎谋皮。后来民权保障同盟又发表一个伪造的信件,胡适要求更正,他们就把胡适开除会籍了。胡适后来和蔡元培有过一次通信,现已遗失,但现在在蔡元培书信集里还能看到蔡元培给胡适的回信,蔡对胡适说:“我准备也退出这个组织。”可见两人都对这个组织失望了。


  鲁迅晚年参加自由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障同盟此三组织,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左联尽管是左翼组织,但是也是作家联盟,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参加作家组织是顺理成章的事。可为了营救外国间谍,参加民权保障同盟,这绝对不是鲁迅的光荣。


  毛泽东:鲁迅若活着,要么不讲话 要么被关


  关于这本书,我最看重的一篇是附录,内容是鲁迅和右派分子交往的事情,其中涉及49个右派分子。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原来罗稷南先生在1957年的时候发表了一个谈话,就是毛泽东和他谈到假如鲁迅活着怎么样,毛泽东说,他活着要么不讲话,要么我把他关起来。这话一出,引起了很多争论,有人说,怎么有这样的事情,既然毛主席对鲁迅推崇备至,对他的评价很高,怎么会把鲁迅抓起来?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有的人说,这个背景是1957年7月7日,毛泽东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和黄宗英等36个文化界名人开座谈会。后来黄宗英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亲临并听到了毛主席和罗稷南的话。同时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还提到要把鲁迅安排成文联主席,要向鲁迅学习。


  当时,陈明远先生编了一本《假如鲁迅活着》,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他编这本书的时候找到我,让我写一篇,我说毛泽东曾经说过如果鲁迅活着要让他当文联主席,到了七月份的时候说要把他关起来,这一点都不奇怪。比如三月份开新闻工作会议的时候,毛泽东说,“文汇报办得很好,我每天最先看《文汇报》”。到了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称“应该批判《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所以要谈1957年的事就要注意,1957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即6月8日《人民日报》的社论,这之前是整风鸣放,大鸣大放提意见,之后就是反右派斗争。所以,毛泽东在6月8日前后两次讲鲁迅问题的不同,那是完全符合那个“气侯”的变化的。所以,当时我就写了《鲁迅交往中的右派分子》,收在那本书里面,讲鲁迅和右派的关系,其中丁玲、冯雪峰这些都和鲁迅的关系很好,后来都打成右派,所以如果鲁迅活着的话,把他打成右派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3418_843f1d76_8c21_f9a3_b65c_3c6bbeb6afa9_1.jpg
毛泽东评鲁迅

  这本书出版以后我就不断收集材料,碰到材料就写,后来收集了大概有40多个材料。所以书里面也包括一些不常见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研究两大块,一个是鲁迅研究,一个是反右史的研究,这是两个独立的不相连的学科。但是它们现在有一个相切点,那就是鲁迅交友中的右派分子,所以这些文章我自己倒是挺感兴趣的。


  鲁迅亲日有底线 周作人成汉奸因日本妻


  读者:最近有一种风气,提出鲁迅到底是民族魂还是大汉奸的问题。如果他1936年没有去世,到抗日战争爆发会是怎样的局面,而且他的弟弟已经是汉奸,我有一点困惑不知他会怎样。这个论调也有一些史实,比如12.8的时候,鲁迅没有只言片语。另外他跟内山书店的关系很特殊,后来有文章说内山书店是日本军方的情报站。至于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他也是后来才开始写文章,并不是从日本就开始写文章,这是否和日本有关。


  朱正:有人说鲁迅是民族魂,有些人说鲁迅不是,如果你认为是就是,你认为不是就不是。每个人评价一个作家时,先看这个人,再看他的作品。至于你怎么看别人的评论,你可以相信及赞成,也可以不赞成,这是无所谓的。有人把鲁迅评为民族魂,鲁迅并不因此就增加一点份量,假如有人说鲁迅并不是民族魂,鲁迅也并不受什么损失,这是无所谓的事情。刚才说他和内山的关系,他的日本朋友很多,有人想到,如果抗日战争发生后鲁迅还活着,鲁迅会如何看待和日本的关系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以前有人提过。我想这些问题很好解决,为什么?把鲁迅要和周作人比较来看,周作人最倒霉的就是娶了一个日本老婆,这个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周作人汉奸可能主要是这个原因。当然,还有人性上的缺点,鲁迅没有这个因素,我看他当汉奸大概是不会的。


  陈子善:我再来补充两句,朱先生态度已经很明确的,我也谈谈自己的观点。刚才有人说内山完造是为日本军方提供情报的,这个材料哪里来的,有没有确凿的证据。


  读者:抗战结束以后,天皇委托内山完造撤离。


  陈子善:没有错,抗战结束以后,天皇和日本方面委托他撤离,但并不能推断出他以前就一直为日本天皇服务,为日本军部服务,这个是很危险的推论,为什么?因为当时内山是在上海最有名的日本人,尤其他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多朋友,日本人请他撤退,因为留在上海的日本人不完全是军方人员,还有很多日本侨民,这些日本侨民1945年以后当然也要回日本,这种情况下面,内山出面处理这个事情跟中国各个方面打交道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能因此就反证他跟日本军部有高人的关系.我们现在没有第一手的材料证明他是为日本军方服务的,因为要做这样的结论一定要有第一手的材料,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慎重。因为没有内山的话,鲁迅晚年在上海确实会遇到很大的垢病,内山书店确实帮了鲁迅很多忙,这一点鲁迅很明确,鲁迅看人还不至于糊涂到这个人到底是一个什么人都看不出来,尤其是日本人方面,他也是非常警觉的。另外一个材料,鲁迅晚年曾经想搬离虹口,想搬到租界里去。因为他意识到,如果发生战事的话,虹口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他想离开虹口,想搬到租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孤岛时期日本军队还不敢进入租界,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才占领整个上海,在这之前,租界里面还有相对的自由。我认为你可以提鲁迅其他方面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鲁迅不是没有底线,他跟日本人那么多交往,他是有底线的,他知道他接触的那人是真正愿意跟中国人友好,我们现在没有材料证明鲁迅跟日本的身份暧昧的人士有过任何接触,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要特别慎重,不要道听途说。


  生病让鲁迅脾气大:许广平是妻还是学生?


  读者:鲁迅的脾气是否比较不容易跟人交朋友?比如鲁迅夫人跟鲁迅的关系不是什么平常的夫妻关系,总是带着那种师生的关系,所以说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完全跟常人一样,他的脾气跟一般人也难以交流。


  陈子善:是不是应该把鲁迅看成是丈夫,怎么判断许广平一定把鲁迅看成老师?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但是由此证明鲁迅脾气很大是有问题的。


  首先我们要承认每个人都会有脾气,实际上鲁迅是有脾气,如果他认为你问题很大的话,他当然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但是他如果认为你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话,哪怕你有错误和缺点,鲁迅也不会把你一棍子打死。当然,有的时候他有写文章的表述,别人难以接受,当时情况太复杂,又难以解释。讨论鲁迅的脾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时候他确实脾气很大,一连串写好几篇文章针对对象,但是是有原因。


  读者:鲁迅的脾气大和他的身体有病有关系?


  陈子善:这个说法倒是可能,他晚年身体比较差,心情会很压抑,这种情况都会发生的,这个很正常的。如果一个病人长期生病的话,有的时候会烦燥,这种可能会有的,鲁迅也是常人,不是一个神。


3418_c92c8dae_ba70_716f_7cbf_aac160954f2c_1.jpg
绝不辍笔的鲁迅

  读者:毛泽东说鲁迅还活着的话将会怎么样,如果鲁迅进了监狱的话,还有继续写的可能吗?另外曹景行先生说我们是缺钙的一代,那我们怎样学习鲁迅的精神,能不能发扬鲁迅的精神?


  陈子善:一切都是假设,鲁迅没有活到1957年,也没有被毛泽东抓起来,我们现在只能是一种假设,假设鲁迅真的被抓起来,真的关在监狱里,我同意朱先生的观点,他在监狱里绝不会放下他的笔。即使剥夺他写作的权利,不给他笔,不给他纸,他可以在脑子里可以写。比如鲁迅的弟子胡风,在监狱里面写了很多诗,记在自己的脑子里面。他在监狱里面关了那么久,但他也留下文字了,他不会不写,你不能禁止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是禁锢不了的,鲁迅是作家,他不会轻易地放下他的笔。当然,他会不会写交代,写检举揭发是另外一个。


  我的年龄跟曹景平先生差不多,如果同样缺钙,我跟他一起缺钙,缺钙怎么办,补钙。当然,这个是一个比喻,我们文革十年耽误了,文革前也被耽误了。如果我再换一个环境,换一个语境,也许我的英文也很好,日文也很好,至少鲁迅还懂德文,做不到像鲁迅那样,至少初通一门外语。为什么缺钙?所以确实是被耽误的,缺钙的一代,这一点我同意曹先生的说法。有很多不足,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才尽可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鲁迅原配朱安无性婚姻40年 至死独守空房


  读者: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两位老师,最近对朱安谈论比较多,我很敬仰鲁迅,但是我感觉到这件事情上处理不太好。有人说朱安在这件事情是渺小的,鲁迅对待这件事情难道连怜悯都没有吗?当然,鲁迅曾经要求她放过脚,要求她学文化,朱安也想这样。但是我感觉到鲁迅对她过于冷酷了,往往有人把这个事情和胡适的太太江冬秀相比,我想鲁迅和胡适都是新思想的翘楚,为什么鲁迅这个问题上不能更宽容一些,这两者有可比性吗?


  朱正:谈到这个事情,如果要问我的看法,我就引用一句中国的成语,即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中间之间的事情,第三者很难去询问,也很难说出来,有些情况也不跟第三者说的。胡适和江冬秀的关系很好,胡适并不认为自己吃了亏,关于这个事情还跟别人写过信,他说这个事情是我最占便宜的事情。很难把这个事情跟鲁迅和朱安的关系来比,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之间具体怎么样。周建人这个事情我倒觉得可以稍微评论几句,因为羽太芳子是作为姐姐的陪侍,因为羽太信子要生孩子了,家里没有人照顾,把娘家的妹妹叫到婆家来照顾,在这个情况下,两个未婚男女结婚了,完全是恋爱结婚。后来他们周作人到上海文学馆工作,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是60块钱,属于底薪阶层,养不起一个太太,就把芳子留在北京了,结果他在上海就遇到了王蕴如。所以鲁迅有一封信就写给许广平的,就说现在三先生情况也和我们一样,也有婚外恋了。我在“鲁迅双兄弟”这一章中引用了这封信,我说这些都是有了婚外恋。所以我觉得至于他和朱安的事情,为什么他对朱安是那么一个态度,我觉得如果相信鲁迅的一面之词,他碰到了不懂爱情的太太。 


  五四文化人流行婚外恋?胡适出轨多次


  朱正:你可以看到鲁迅的很多文章有母性,无妻性。小孩子有女儿性,这是很理解的,希望她爸妈爱她,做了母亲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依然健康美丽。无妻性,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女人为妻怎么会无妻性?希望自己的丈夫爱她,她也爱自己的丈夫,这就是妻性,为什么他说无妻性?因为他碰到了一位无妻性的太太,只能这样解释。


3418_ea11c9ae_fd80_2761_fdb1_81455cfdec4b_1.jpg
五四运动(油画)

  陈子善:或者他认为许广平是有妻性的,否则不会跟许广平在一起。还有一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在相同的背景下,胡适跟江冬秀没有分手,但是胡适后来有很多次婚外恋,只不过他没有摆脱婚姻这个形式而已。我们有确凿证据,婚外恋是五四这一代文化人共同面临的问题,不仅是鲁迅和许广平,我们还可以找到郁达夫、郭沫若等很多例子。我们如果纠缠在鲁迅身上,好像对鲁迅不公平,因为这个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比如郁达夫跟他第一位妻子的关系很好的,郁达夫教导她文化程度太低,她也很认真写诗,把自己的诗写给他看,她也不笨,悟性很强的,郁达夫帮她修改的马上就能够修改。但后来郁达夫还是移情别恋了,所以这不是一个个案,而是带有相当的普遍性,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假如我们只批评鲁迅,不公平,其他人也都是这样的。当然,正如朱先生所讲,鲁迅跟朱安在沟通上出现了绝大的问题。


  朱正:事实上,他们的婚姻关系是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由鲁迅的母亲和朱安的母亲包办的婚姻,他认为这等于是一个骗局,隐瞒了女方的一些身体上的一些问题,一见面以后就凉了。


  鲁迅择友标准:最反对两面派和自由人士


  读者:今天我们讲的是走进鲁迅的朋友圈,那么鲁迅在判断朋友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谁可以是他的朋友,好朋友,伙伴,谁不是他的好朋友、伙伴。


  陈子善:鲁迅判断首先看这个人是不是正派,或者说有没有耍滑头,或者是两面派,鲁迅是最反对两面派,而且是最反对自由人士。以鲁迅跟郁达夫的关系为例,从他们第一次见面一直到最后一次,关系一直很好。不能说两个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为郁达夫的文学观跟鲁迅的文学观是有距离的,但是两个人始终能够保持友好的关系,为什么?因为鲁迅发现郁达夫对他很诚恳,鲁迅对郁达夫也很诚恳,这就是鲁迅交友的一个原则。鲁迅讲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郁达夫是创造社最无创造嘴脸的”,鲁这个话就是讽刺郭沫若这些人的,但唯独郁达夫没有创造气,所以愿意跟他交往。


  本来创造社跟文学研究会是剑拔弩张的关系,但是郁达夫1923年到北京拜访周作人和鲁迅,第一次见面双方感觉都很好,然后互相之间经常来往,一起喝酒,一起聊天。1928年以后在上海一起合作做了很多事情,后来郁达夫要移家杭州,鲁迅还劝过他不要回杭州。按照郁达夫的说法,一直到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年,郁达夫都在建议鲁迅一起去日本疗养,鲁迅表示愿意考虑,因为日本那里气侯比较好。所以,他们没有闹翻,当然不等于说他们两个人在所有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3418_5a2d51f1_bd7e_9409_c480_94c39061f37e_1.jpg
郁达夫的杭州故居

  还有其他很多人,关系一直保持几十年,但是确实也有像钱玄同那样关系闹僵的。他对每个人也有不同的情况,比如四条汉子(编者按:鲁迅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把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四人合称为四条汉子。)被鲁迅骂得狗血淋头,但是实际上鲁迅也只不过是一个比喻,四个男人就是四条汉子,而且夏衍跟鲁迅的关系没有像周扬那么紧张,夏衍拜访过鲁迅,另外夏衍曾寄书给鲁迅,请他批评指正。所以鲁迅也是区别对待的,而且鲁迅不满意的也不一定是坏人,比如鲁迅恰恰最不满意的四人中的周扬和田汉。


  鲁迅PK胡适:鲁迅更受愤青欢迎


  读者:一直有一种说法,“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鲁迅和胡适做一个比较,这两个人尽管都留过洋,而且都是新文学时代的执牛耳者,但这两个人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贡献差异很大。其实鲁迅骨子里面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人,包括他的写作风格,思维方式,最终是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他对朱安的态度与这也有一定的关系。胡适尽管家学渊源,但是胡适的思想已经完全秉承了西方民主社会的传承,包括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思想研究,甚至从政,其实他的整个的精神意识是和西方现代的民主社会是比较接洽的,二位认为这样的判断是不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陈子善:所谓“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我认为都可以的读的,少也可以读鲁迅,也可以读胡适,我现在也在读胡适,我不算太老,也有点老了,年轻人读点鲁迅也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很不错的。两个人对中国走现代化道路设计的方案和对中国未来的预测可能不太一样,但是这不能说明两人的高低。如果说鲁迅更像中国传统文人,没有接受西方科学、民主的观点,我认为这样说法过于偏颇了。我们所看到的鲁迅所读过的书,可见其对当时的思想的潮流也是花了很大的工夫的,不能说他除了日本,对外国的东西都不了解。通过他的买书账目,可以看到大量的西方的书,而且几乎是各个国家各个方面的书,从大国到小国,从思想家到文学家,哲学家,比如德国的尼采,鲁迅受尼采的影响很大,诸如此类。但是他们确实对中国的走向有不同的设想、设计。这个很正常,没有必要到今天为止我们还在争论不休。鲁迅思想中对我们有启发的,胡适对我们有启发的,我们都不要抛掉,我们尽可能地吸收可取的东西。鲁迅的旧体诗肯定比胡适写的好,但是胡适新式的长诗起点早,虽然他的新诗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他是最早尝试写新诗的人,开风气之新,还有很多其他的着作,包括胡适对中国传统的研究,比如红楼梦研究,那个工夫也很深的。


3418_7613013e_d1cd_605e_70ad_2d7dba4a76aa_1.jpg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和胡适

  朱正:关于鲁迅和胡适这两个人,年轻的时候,我绝对是喜欢鲁迅而不喜欢胡适的,因为那时候我也是一个愤青,我认为鲁迅是受到愤青欢迎的,胡适绝对不是愤青所欢迎的。但是他们希望中国进步,希望中国现代化,希望中国强大起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没有分歧的,两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用什么方法来做到这一点,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分歧更大一些,比如说对苏联的态度。胡适开始也是拥护苏联的,他到苏联游历过,鲁迅没有去过。胡适说苏联的试验很有价值的,对苏联开始都是评价很高的,但是他了解了苏联的一些内部情况以及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后,他就对苏联的看法变化了,举一个例子,斯大林大清洗时,他说,恐怕他们里面也有一些问题,不然这么多的高干都杀了,那斯大林在国内用什么手段来统治。而鲁迅对苏联的看法就是很好的,但是到1936年他对胡愈之说,“他们(苏联)现在看到他们自己也有问题”,就是表示他当时不愿意去苏联。


  鲁迅没写过抗日文章:绝对错误


  读者:鲁迅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也经历了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但是他没有到八一三事变,鲁迅对于中国人民的全民抗战他的观点是怎么样的,最近我看了一个上海图书馆的展览会,这个展览会上有很多当时国内着名的作家,包括巴金、萧军等人,他们都在抗战中写了很多作品,巴金写了一个《战士》,但是我们没有看到鲁迅的报道,所以在这样一个民族存亡的时刻,鲁迅先生应该有什么认识。


  朱正:抗战的文化人的展览,基本上是在讲抗战爆发以后这些作家的写作问题,巴金、萧军等人的都是在“七七事件”以后,大量的直呼要抗日,吹响战斗的号角。鲁迅是1936年去世,去世之前,实际上鲁迅写过很多内容有关抗战的杂文,但是鲁迅这个杂文非常隐讳,包括在《南腔北调集》、《自由初》,这些杂文集里面,每一本都有抗战的内容,大概有三本,每一本都有抗战的内容。而且,他对当时国民政府的有些做法是强烈批判,《申报》“自由谈”上面他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包括郁达夫和茅盾他们都互相呼应来坚持抗战的,但是他们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隐讳。因为什么?当时是不能公开地直截了当地这样写,孤岛时期,抗什么日,这个是要打XX的,可能有些人会误解,认为鲁迅没有写过抗战的文章,那是绝对错误的。其实鲁迅的杂文集里面大量的文字, 有很多写抗战的,以及不抵抗主义的。实际上这一点也不必怀疑,包括郁达夫,他们当时都是坚决主张抗战的,互相呼应,当时形成一个很大的作家反对日本侵略的文化氛围。另外,鲁迅还参加过很多抗日声明的签名,包括中华全国文化界关于抗敌御辱的宣言,鲁迅的名字也在上面,这个签名就是一种表态。


  鲁迅偷窥弟妹洗澡导致和周作人闹僵?


  读者:第一个问题是,您觉得鲁迅到底是不是一个启蒙者,因为鲁迅在他自己的着书当中有说到,他们第一代人身上都是带了鬼气的,有旧时代很多对他的影响。然后,第二个问题,简要地讲,就是鲁迅先生和周作人本来在北京的时候是住在一起的,为什么后来两个人关系破裂?


  朱正:我想鲁迅可以算启蒙者,如果说他认为当时中国多数人是一种在蒙昧状态的时候,他希望脱大家离蒙昧状态,他就是启蒙者。如在座的哪一位觉得国人有蒙昧的地方,想写文章,使大家摆脱这个蒙昧状态,也算启蒙者。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天才,谁都做可以启蒙者,只要你愿意的话。


3418_ff5bcf24_88ac_4080_93cb_3b5a5a95a6d7_1.jpg
鲁迅的北京故居内景

  鲁迅和周作人的关系怎么样,为什么会破裂?我在2013年文学出版社的版本的鲁迅卷里面引用了《新文学》上面的材料,鲁迅家庭是吃大伙食的,虽然是三兄弟,但是三兄弟不是分开开伙的,由周作人的太太当家。当时周建人是到上海去了,在家里吃的恐怕很难交伙食费,两位兄长也能够谅解他,所以能够经常交伙食费的就是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于是,新文学史料有一个统计表,把他们两个人的收入与情况统计出来。但教育部的薪水不能按时发出来的,周作人当时是大学教师,大学教师的薪水不怎么拖欠,因此伙食费交钱的话,周作人是交得比较多的。这个情况下,周作人的太太认为他们家吃亏了,交的钱多,鲁迅家交的钱少,可能有一些不耐烦的言论,在周作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个话让鲁迅听到了,鲁迅很生气,就搬走了。后来周作人问为什么要搬走的时候,周作人的太太不愿意说是因为我跟他算帐,把他逼走了,于是就讲了任何一个丈夫都不能够容忍的理由——偷窥她洗澡。所以周作人就生气了,写一个纸条,即“鲁迅先生请您以后不要到后面来”。鲁迅刚收到这个,不知道指什么事,假如鲁迅自己心里生气的时候就不会叫人去问你写的是什么,鲁迅真叫人去问,所以鲁迅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写。最后鲁迅就搬走了,他和朱安两个人尽量找房子,就在西三条,现在鲁迅博物馆的地方找到房子搬进去了。现在来看,两人闹翻最初的起因是经济上的原因,郁达夫写的回忆录里面认为是经济上的原因,许寿裳的回忆里面也提到周作人的太太歇斯底里的。但周丰一说过,鲁迅看他母亲洗澡。他们住的那个房子我也去过,完全没有可能靠近窗子,就这么一排,完全无法看到里面是不是有人洗澡。


    (实习编辑:郑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