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米兰·昆德拉当过“告密者”?

2008-10-15 09:35:56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强迫人们与他们合作,给另一些人设陷阱。这样,他们就能慢慢地把整个民族变成一个纯粹的告密者组织。”米兰·昆德拉曾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对当时东欧各国的“告密者”作了解释。而日前,米兰·昆德拉也被卷入告密丑闻。1975年,米兰·昆德拉因政治原因被迫流亡法国,这样一位政治观点鲜明的作家居然也是“告密者”,确实令许多人错愕。


   

  日前,一位年轻的捷克历史学家从一份1950年的档案中发现,时年21岁的昆德拉曾经干过“告密”的勾当。旅居法国的米兰·昆德拉罕见地打破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习惯,前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事断然表示否认。

  令被害者入狱14年

  “今天,大约下午4点,一位学生,米兰·昆德拉,出生于1929年1月4日布尔诺……来到他系里报告,爱娃·米莉塔会见了德佛哈塞克,德佛哈塞克显然是逃兵。”捷克的《观点》杂志全文刊登了这份告密文件,日期是1950年3月14日。捷克布拉格研究院的年轻历史学家哈狄雷克在偶然间发现了这份文件。文件中还写到,1948年,在苏联干预下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二月政变后,军人德佛哈塞克叛逃到德国。在慕尼黑的一个难民营中,他受到受美国资助、由捷克斯洛伐克流亡者组建的情报机构的招募,为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服务。1950年,他被派回捷克,收集有关化学工业的情报。在当地农民帮助下,他越过边境进入布拉格。

  “告密者”米兰·昆德拉还揭发,此次偷偷回国的德佛哈塞克将在当日前往爱娃的公寓取行李。根据这份密报,德佛哈塞克被警方逮捕,根据叛国罪他理应被判处死刑。后来,德佛哈塞克被判22年监禁,并在危险的铀矿强制劳改。德佛哈塞克于1963年被释放,在监狱中呆了14年。帮助他越境的农民家庭也被长期关押,其中一人甚至被处以绞刑。

  仍然在世的爱娃还告诉发现告密文件的哈狄雷克,当时她只对男朋友及后来的丈夫米洛索瓦·德拉斯克提起过德佛哈塞克的行踪。那天爱娃告诉男友德拉斯克当晚不要到她那里去,因为德佛哈塞克会和她在一起。可能是出于嫉妒,德拉斯克把这个秘密传了出去,告诉了朋友昆德拉,后者又向警方告发。当时他们都是布拉格电影学院的学生。这一系列线索似乎证明,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就是位告密者。

  爱娃现年79岁,58年来一直对朋友德佛哈塞克的被捕感到内疚,“这样一种感觉非常可怕。”她对哈狄雷克说。德拉斯克于1990年代去世,但这些年来他一直拒绝和妻子谈论爱娃此事。德佛哈塞克现居住在瑞典,对于当年的往事他拒绝作出回应。但他同时表示,“对于昆德拉以告密者的身份出现在捷克媒体上,我们并不感到惊讶。我承认昆德拉是一个好作家,但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而根据他家人的说法,德佛哈塞克一直认定是米兰·昆德拉背叛了他。谈到是否要求昆德拉道歉,德佛哈塞克的妻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不,不,这不需要。58年后来道歉?这不需要。”

  昆德拉称“一无所知”

  过去25年,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在法国深居简出的米兰·昆德拉在听闻此事后罕见地接受了媒体采访,对告密一事矢口否认,声称这样的攻击无异于是对“作家的暗杀”。米兰·昆德拉在接受捷克新闻社采访时,对所谓的“告密”传言澄清道,“我被这些事惊呆了,我完全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我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直到昨天。我不知道这件事情,也不认识那个人(德佛哈塞克)。”“我的记忆不会欺骗我,我从来没有替秘密警察干过活。”昆德拉说。米兰·昆德拉的一位好友罗伯特·卡拉索在看到这篇文章后表示,“这对曾经如此对待昆德拉的捷克真是个强烈讽刺。”“我们生活在一个私生活被任意摧残的时代……慢慢地,人们失去了对私生活和情感的感觉。没有秘密,一切皆不可靠,没有爱,没有友情。”昆德拉曾经说过。

  “米兰·昆德拉是告密者”的提出者哈狄雷克则表示,在之前他曾经通过传真再三向昆德拉求证此事,但作家一直没有给予回复。他同时认为,发表在《观点》上的那篇文章是经过其广泛的调查写出的,并非编造。“他(昆德拉)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捷克,并且用假名住在旅店……他还要他的朋友发誓不要谈任何他的事情。如今,一些模糊的传说突然浮出了水面……这暗示,他这些年隐居起来总是有些原因的。” 哈狄雷克说,“在道义上是否应该发表这篇文章,我曾深思熟虑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我决定公之于世,它能帮助解决一些未解之谜。” 而令这位年轻学者困惑的是,为什么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当局没有使用这份文件让昆德拉名誉扫地。

  虽然昆德拉还得为“告密者”嫌疑洗脱罪名,但不少捷克人认为即使告密的事情是真的,也只是证明了他当时是一个爱国者,只是履行公民义务向国家揭发了一名外国间谍。捷克历史学家索尼娅说:“即使他是一个告密者,也不会影响他后来作为作家的贡献和人们对他的爱戴。”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