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奥运题材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日前出版。今天,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北京作家协会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就该作品联合主办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出席会议并致辞,雷达、胡平、范咏戈、李敬泽、梁鸿鹰等多位作家、评论家参与研讨。
《八月狂想曲》经历了4年的创作过程,作者徐坤将其中艰辛形容为“一场写作上的马拉松”。全书共50余万字,以一座虚构的奥运协办城市为背景,以场馆建设为主线构架故事,塑造了奥运工程建设者的丰满形象,进而弘扬奥运精神,讴歌伟大时代。徐坤说,面对这样一个“承接历史、朝向未来的题目”,用笔、用键盘建起一座“文字的鸟巢”是她作为一个作家的时代使命。“我真心相信、赞同我们这个时代。我和我书中那些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人公们,都是有福的一代,也是承恩的一代,我们承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恩,享的是国家繁荣昌盛的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的强盛尽自己的一份职责。”金炳华在致辞中说,正是缘于一贯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徐坤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地高质量地完成《八月狂想曲》的写作任务。
《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说:“在‘青春中国’这个宏伟的中心性的现代意向之下,《八月狂想曲》满怀激情地发现和塑造‘新人’,他们不再是被欺负的、愤恨的和悲情的形象,他们开朗自信,他们能够坦然地与世界相处,在他们身上融汇着丰沛的激情与健全的理性,他们是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并且决心创造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的自觉的现代公民。这些‘新人’是《八月狂想曲》最主要的成就。在‘青春中国’的理想的照耀下,人们具体的活动获得了总体的意义和总体的光芒。”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