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最近被翻成日文后在日本出版。他在访问日本之际接受了共同社的专访,广泛地谈论了作品《兄弟》和自己的情况。
他谈到《兄弟》中有关“性”描写时说:“《兄弟》上部中是一个性很压抑的时代,下部是一个性很放纵的时代。上部中的厕所偷看,下部中的‘处美人大赛’在中国受到很多批评,说是粗俗作品,因为中国文学里没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我认为优美是文学的风格,粗俗也是文学的风格。因为文学的风格是开放的。”
他还谈及自己生长的地方浙江海盐对于写作的影响:“任何一个人童年的经历都决定了他一生的方向,因为世界最初的图像就是童年时来到一个人的印象中,街道是什么样的。天空什么样,河流什么样,农田什么样,房屋什么样,人的说话交往都是童年最初的世界的基本图像,就像复印机一样图案复制到人的脑子里,当长大后他远离故乡,做别的工作,但他对世界理解的基本图像是不可能改变的。写作像足球上的主场和客场,我的主场就是海盐。”
被问及为什么当小说家时,余华坦言:"我是1978年参加工作的,被分配到医院牙科,那时我也没有学过医,中间有一年离开医院去了卫生学校,回来干了5年,非常地不喜欢这个工作,我喜欢文化馆的工作,别人说写小说就可以进,我给北京文学杂志寄的小说被录用了。那年23岁,非常轰动,就去文化馆工作,开始写小说了。”
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要把中国存在的事实写出来,等我写出来,我才知道我是第一个写的。作家不是科学家,作家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事写出来。”
余华是中国著名作家,1960年4月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因父母在医院工作的关系迁至海盐县。曾经担任过5年牙医,23岁时转业开始走文学道路。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其中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曾获得意大利文学奖与法国文学和艺术勋章。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