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漫画/许英剑 图片来源:新京报)
29日,台湾作家张大春与大陆作家莫言举行了一场名为“讲故事的人”的主题对话活动。对话中,莫言在对比两岸作家的创作与生存状态时称,相对于台湾作家专职写作面临生存危机来说,大陆作家因为有各级作家协会补贴,所以没有太多来自生存方面的压力,反倒过于养尊处优。
交谈中,莫言说:“到台湾,与台湾作家们一起说话,明显感觉到我们在文学传统方面是断掉的,而他们则传承得很完整。另外,在对西方文学的了解和接受层面,我们也晚了二十年。”莫言说:“整体看来,我们缺少台湾作家技术方面的训练,没有像他们那样在一部小说中植入好的艺术构思,没有那么严密、典雅的语言,我们把小说名声败坏得很厉害。”莫言说,所以跟张大春这样才华横溢的台湾作家交往,是一种动力,能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所以要多读书,读他们的书,读他们读过的书,以尽快缩小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在谈到两岸作家创作与生存状态时,莫言表示,相对于台湾作家专职写作面临生存危机而言,大陆作家的日子好过多了。“最近有人觉得大陆作家待遇不够好,可跟台湾作家一比,我觉得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小的。我上一次去台湾,当时大春在一个广播电台做说书人,他拉我说了一场。他每天都去电台,关在电台里,像热锅上炒豆子一样说一个小时,说完之后还要开车回到台北郊区的家里,再爬格子、改稿子,还要看孩子。而我们大陆作家,都是在作家协会里做专职作家,哪怕10年不写作,照样有饭吃,照样有房住,生了病吃药、住院照样可以报销医药费,没有太多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
中国作协回应:我们不养活作家
中国作协秘书处副处长徐忠志昨日(30日)接受记者采访,他说:“首先,中国作协不养活作家,我们是服务机构,其次各省一级作协有专业作家,但不是专职作家。专业作家与现在的签约作家是并存的,只不过专业作家类似于国家干部,签约作家可能都有固定工作,只不过当有项目的时候参与写作。这不存在养尊处优的问题,它是一种模式,就好比一个企业,有合同工、临时工一样,所以挺正常的,不存在需要改变的问题。”
评论家:这种模式会退化
“这种模式迟早会退化。”著名评论家傅国涌很明确地说,“莫言说得太轻巧了,他说的根本不是问题的本质,我们早就说过这是制度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就不会提供如此的保障,这样作家自己就会找路子,写东西,养活自己,莫言责怪这些作家是没有找对方向。这样的模式只会培养出‘御用闲人’,发着工资,老实呆着。按理说,作协应该是作者们自愿组织的,自己交会费的组织,钱也应该是用来处理著作权等问题,结果倒发起工资了。我们的专业作家和西方的专业作家概念上不同,在西方,专业作家是指依靠自己写作能够满足自己生存的人。我相信,中国的这种模式会逐渐消弱、退化,现在已经有许多人不愿意加入这个模式,甚至拒绝,它已经不再成为必须。”
作家:别只盯着文学
记者昨日还采访了一位知名作家,他不愿透露姓名,因为不想加入这场讨论。他说:“我必须说,对于我们作协中存在的拿补贴却不写作的人,我和莫言有同样的感触,而且很深,我不赞同这些作家。但觉得大家能否不要总对作家行业要求太高,不要仅仅盯着文学这一块。现在一些机构也养着人,尤其是科学家,不也有这样一批吗?他们有国家的研究基金,宽敞的实验室,还有大量的助手,为什么就没有人说他们,这是我们实用主义指向所导致的。有人说,因为他们教授课程,可我们作家里也有不少在外教课,大家是一样的,有些作家的苦真是看得人心里都难受。我不赞同作家不写作,同样,也不赞同实用主义导向。”
(实习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