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外学者眼中的俄罗斯当代文学

2008-01-05 21:13:09来源:中华读书    作者:

   

作者:淼华

      继2002年中俄美三国学者参加的第一次北京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2007年11月24日——26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纪之交文化语境下的当代俄罗斯文学》在北京召开。

  106位国内外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其中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以色列等四个国家的学者16人,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29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以及中青年学者,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陕西人民出版社等新闻出版机构的代表90人出席了会议。

  此次国际会议学术论题具有宏观性、前沿性与包容性这样三个特点。会议不仅涉及了像俄罗斯文学中心主义的危机,文坛的多元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后苏联文学的现代性精神价值等宏观的学术命题,也涉及了像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大众文学,后苏联时期的文学批评,文学专题及作家、作品研究,当代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等具体的文学课题。文学的文化批评仍然是与会者的重要话题,不少学者都在报告中涉及了全球化与民族性,苏联文化与后苏联文化,文化的民族主义,当今俄罗斯文化价值观取向的转型等文化命题。它们都是近年来俄罗斯本土,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莫斯科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史家阿格诺索夫先生认为,阳光诗人普希金终生追求的“和谐世界”并未在20世纪俄国百年的社会与文学发展进程中实现,当代俄罗斯文学在对世界的悲剧性体验,渴望重建普希金式的和谐却又深知这种重构的不可能的思想交界处寻求着一种平衡。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两面性,既有对已知的文学手法的完善与丰富,又表现出文学深度的缺失,游戏词语和手法的单调。俄国文学史家认定,传统形式的社会小说还将长期无人问津,而将哲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同时运用了后现代诗学因素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将成为至少最近十年的主导趋势。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华先生认为,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尽管多元、多样、多变,但其现代性的精神价值不变。他指出,后苏联文学虽然失去了整体选择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认同,现实主义出现了在不同的、多样的价值层面上的分流,后现代主义文学一度成为后苏联文学的强势话语,但仍然贯穿着从普希金以来俄罗斯文学现代性的全部精神与理念:自由精神,批判精神,主体性意识与悲剧性意识。

  俄罗斯人文大学教授,著名俄罗斯文学及文化学学者伊·孔达科夫提出,“全球化理念”绝不意味着对文化民族性与本土化特征的遮蔽。相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文化与人员交流的拓展,“全球化理念”的民族性和本土化特征也会日渐鲜明,忽略了这一点将是对全球化文化认知的重大失误。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泽霖先生高度强调上个世纪苏联文学中“红色经典”重读重构的重要性。

  此外,社科院外文所刘文飞研究员对中国研究者应有的心态、研究方法的个性化和独创性,白俄罗斯明斯克大学教授斯科罗潘诺娃对后现代主义文学,莫斯科大学戈鲁勃科夫教授对多样、多变、多元的当代文学现实以及新作家类型的出现,北京大学任光宣教授对大众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英男教授对大众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变化,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教授对高尔基学的研究,南京大学余一中教授对当代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也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

  本次学术会议没有任何学术外活动的佐衬,两天大会、半天小会开得出奇地热烈、紧凑、集中,与会者自始至终精力集中、思想活跃,毫无倦态,这是其亮点之一。很高的学术层次是其亮点之二。与会者中不仅有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教授,文学史家,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文化学家,还有作家,国外大型文学报刊的主编,国内多家出版社和文艺报刊的俄罗斯文学编辑。中青年研究人员显现出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很强的研究潜质。亮点之三是,这次会议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多国学者平等、友好,而又充满争论的学术对话。组委会为会议提供的高质量的汉俄同声传译充分保证了会议畅达、准确的信息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学术会议是近年来罕见的,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它必将对中国未来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李金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