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听听读者怎么说

2023-11-17 21:34:04来源:文艺报    作者:文艺报

   

  《雪山大地》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了牧场风光和民俗风情,热情歌颂了汉藏人民的淳朴和善良。在这片草原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汉藏民族真情互助。他们共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草原的灵魂,什么是藏族人民心中的“雪山大地”。

  ——高山流水

  读完我想说一句:荡气回肠,好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文中的父亲母亲,也象征着雪山和大地。数十年间的生命体验,扎根在牧民家庭生活样貌与思想观念的真实变迁,作者以扎实绵密的生活细节、出虚入实的诗意笔墨,刻画了雪域高原的牧场风光、藏地文化的民族风情。身居天寒地冻的雪原荒野,人们更需要心灵抚慰和精神滋养。正所谓“羊铜牛银马黄金”,骏马和藏獒是牧民的忠诚伙伴,歌声与舞蹈是心灵的永恒财富。小说里首部颂歌中的一声声“扎西德勒”,可谓诉尽了作者对灵魂故乡的深情礼赞。

  ——极简主义者

  《雪山大地》的语言富于浓郁的民族特色,排比句信手拈来,幽默用语随处可见。书中充盈着对大量同一场景或相同人物之间重复聚餐交流的描述,也充盈着大量的罗列举例,如对草原草类、草原动物、聚餐食品门类、人物姓名、相互问候等。书中每个篇章均以短诗或歌词开章引句,同时又穿插了大量优美的藏族歌曲和藏族谚语典故,彰显了藏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文章的表情达意增添了一抹亮色。

  ——黎 丹

  本以为小说会晦涩难懂,但看的时候欲罢不能,青藏高原的一景一物在作者笔下都有了生命。每每看到描绘出的草原的天和云、河与湖、雪山和大地,就像在看一幅油画,从文字里感受到草原风霜雨雪的浸润和太阳的滋养。草原用广阔的胸怀哺育生养在此的牧民,牧民用最淳朴的信仰感念自然的馈赠、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人,这才有了角巴和强巴汉藏两家三代人几十年的牵绊,角巴家的纯粹和美好,强巴家的责任与担当,都是他们为了牧民也为了藏区甘于牺牲和奉献的表现。

  ——三 川

  我始终被这本书的饱满、真挚所感动,我觉得中国需要这样的书作为纯粹善良的传承,真的会有那样一批人一心为公,能窥见大势,为人不理解但宁愿自己默默洒下辛酸泪水也不放弃对底层人民的援助。这是发生在青海藏区的故事,汉族人民与藏族人民水乳交融,情真意浓。对于藏族人民的虔诚与敬畏我不曾怀疑,当这份信仰转化成古道热肠则让我感动不已。还是那句话,好想去西宁看看、去西藏看看,感受草原的苍茫和带给人们的辽阔。

  ——王丸子头

  这部小说深深扎根生活大地,又不乏雪域高原的空灵浪漫,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汉藏民族美美与共的终极大爱书写得让人感动、震撼,让人时不时潸然泪下……尤其是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小说,却时时处处看不到说教。特别是书中对草原自然风情的描写,让人一下子想到了顿河边的草原。“静静的顿河”,静静的雪山大地!

  ——在路上

  把一个宏大叙事主旋律故事写得细水长流、家长里短,着实没有想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村既是《宝水》的叙事主角,同时也是它的底色和亮眼之处。 我通常用两个标准来判断一部小说好不好:一是故事是否有惊喜、有意思、入木三分;二是语言是否有特色。《宝水》恰恰在这两方面都属上乘。首先,小说语言透着自然的清新,将花草树木、当地的方言俚语都融入文本的叙事当中。更重要的是,小说故事非常打动人,它写的是属于老家的乡土记忆,是一个老去的乡土中国再次年轻起来的春夏秋冬。我们既能看到乡村落后的一面,也能看到村庄动真感情的一面。因为情谊满载,《宝水》整个设定也别具一格。读这本小说我会一直不停地想到自己的村庄、自己的老家,和那些回不去的往事。

  ——瓦片外婆

  乔叶对乡土的书写在《最慢的是活着》里已经能够窥见其深厚功底。《宝水》这本书她断断续续写了好多年,写着写着还是写回了河南老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次读到和奶奶玉兰的叙事线我都会哭。“祖母与我”是乔叶一再讲述的故事,不是素材,只是有些情感只能通过故事来表达。看多了她对黑暗婚恋的刻画,再来看温情“土”味十足的作品,真好,喜欢乔叶。

  ——BUTTER那个FLY

  生活的“活”字左边偏旁部首“水”,到底来自乡村。 新时代能有这样的作品,不捧不贬,纪实生活,传递希望,以小见大,窥见乡土中国的一片天地,真是极致难得。村是你的村,故事是你的故事,但肉身是一样的肉身,魂是一样的魂。

  ——之花者也

  读《宝水》找到一种熟悉的感觉,这感觉来自我的家乡白马山村。大约十几年前,村子里的农民纷纷外出,去县城及外地务工,农田都扔给少量没有外出的人继续种着,村子空落得厉害。但是这几年呢,大家又纷纷回家盖楼房占地盘,对新农村的未来抱有美好希想。

  ——时寸光

  这部小说以豫北山村宝水为背景,透过归乡者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主人公在福田庄度过童年,人到中年被失眠症困扰,于是来到宝水村休养身体并帮朋友经营民宿。在这里,她见证了宝水村从传统的乡村转变为文旅小镇的过程,也深度参与了乡村建设的实践。不仅细腻描绘了乡村四时景物的绚烂多彩,也精心刻画了乡村生活的习俗文化,叙述了乡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节气、风俗、人情等,展现了乡土中国的恒常与新变。同时,小说也真实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现状,对乡土社会的伦理人情进行了深入剖析。

  ——克雷贝尔

  乔叶如此朴素的表达,还真的把农村现代的一面写了出来,时不时地说起抖音、民宿等话题,才知道原来这已经是如今的故事了。可是山村自有它自己运转的逻辑,那些人、那些风俗、那些在意的与故作平静的事,确实还是在每一个细节里影响每一代人。女主人公从割舍到回归,这回归的一年里她再次与一切和解。这部小说是作者对现代生活回归乡土传统的一次幻想尝试,当然这属于作者本人的感受,而作为读者,我也感受到了这种轻松。全文结束,朴实无华,结尾处描述,日子好像还是如此平淡无底,于是想起文中反复出现的三个字:就都笑。

  ——Ghost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奇遇。每一句都在脑子里炸烟花,黑白的字迹到了脑子里竟能变幻出像是《九色鹿》《天书奇谭》一样的画面色彩,形成万马奔腾之势。刘亮程笔下有乾坤,毫厘之间自成一世界,千里之外瞬息可至。哈日王在母腹中伸出一只脚,便可踢翻班布来宫。江格尔王能穿越岁月,牵住美人的手。这本书要读三遍:第一遍享受文字,第二遍再看故事,第三遍进入本巴世界。最后落座英雄群集的盛宴。

  ——小 梨

  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原始意象”“民族风情”“有生气的想象力”。就像一阵风刮来,把遥远的蒙古神话、史诗艺术还原成小说,用他自己的艺术美强化了勃勃生气。既民族风又后现代,想象力惊人,似乎就像卡夫卡写作那样,充满活力……草原上的风呼呼刮过,刮过前世今生,刮来历史场合,刮过一幕幕英雄人物事迹,刮过童年和异梦……刘亮程就像“风的使者”,西北呼啸而过的风,吹出一篇篇故事。那是带有民族底蕴的风,和《呼啸山庄》那欧洲荒原的风截然不同。

  ——偷咖啡的猫

  看完一本好书是对它最基本的尊重,充满哲思的文字讲述着时间和梦的史诗故事。读到三四章的时候,好像作者打破了第四堵墙,让史诗的主人公赫兰从史诗走到现实世界中来。有一种类似《楚门的世界》的即视感,跟随现实中的所闻逐渐明白:“当我们认真生活的时候,便没有什么是不真实的,当我们认真做梦的时候,真实的生活也会被我们颠覆起来。”作者想让我们明白的是,时间和梦一直都是来回补充的,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梦的世界都是真实的,世界在一个山谷中,移动的只是光阴和人的脚步。年轻时贪图醒来的世界,老年时喜欢用不会醒的梦去占有世界,心灵创造了你的梦,世界就成了你的一个想法。我喜欢这本书,正是因为它重新诠释了时间和梦。

  ——见到虫虫鹿

  刘亮程用一部本巴世界的“孩童书”写尽了远离故土的人们遭受的沉痛创伤:比起遗忘,真正难捱的,是人们试图寻根的每一次尝试。正像贾平凹在《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部纪录片中所说的——你生在那里,其实你的一半就死在那里,所以故乡也叫血地。而那片梦境尽头的辽阔草原,不是一个仅仅用来体验游牧的消遣圣地,还有无数思乡的人们,还有无数先辈的眼睛,在猎猎作响的风声里,在暮霭沉沉的夕阳中,见证着千年前的尘土,终于落在游子的脚下。

  ——张 瑜

  有人不愿变老,有人不愿长大,有人不愿出生。于是,他们便停留在他们想要的年纪。所有人都活在一个不愿醒来的梦里。书中的文字透着灵气,仿佛可以闻到草原上草叶汁液的芳香,可以感受到从三年前刮来的风吹到脸上的惬意。本书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英雄是由凡人创造出来的,当凡人相信了英雄的存在,凡人也可以成为英雄。宇宙由奇点诞生,也将回归奇点。当热寂过后,又将开始新的轮回。

  ——芥子书屋

  《本巴》讲述的故事,有点魔幻主义的影子。它脱胎于江格尔传说,却是以近乎童话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对民族史诗的解读方式,前所未有,但又新颖无比。如果沉下心来仔细研读,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找寻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故事中的人物由于时间停止而永葆年少,他们缺乏成年人的狡黠,但同时保留下属于孩童的天真与可爱。当成年之后的我们,在陷入中年泥潭中挣扎彷徨时,读罢此书,一定会羡慕和留恋那满是“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的时光。

  ——hyypia1982

  在读《千里江山图》之前,我对孙甘露的认知还停留在《访问梦境》先锋文学那里,谁能想到他有一天讲述了一个麦家式的谍战故事。龙华烈士的题材不算新,谍战题材写作者中也有麦家这样的优秀作家,至于上海的市井文化,《繁花》也已珠玉在前。但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孙甘露是“小说诗人”,虽然这本书的文字简练、干净,动词频出,描述性的文字有所减少,但角角落落里藏匿着的仍是诗意的语言,是这些语言勾勒出了这群有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是叶桃、陈千里,是守卫千里江山的龙华烈士们,吟诵着“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大步向前。

  ——汤展望

  如果不看作者名,谁也想不到,这部谍战小说是出自孙甘露之手。连夜读完,酣畅淋漓。对人物的塑造、对叙事节奏的把握、明线暗线的交替叙述,很有画面感。书中每个角色都丰富了小说对所谓“理想”的阐述,不只限于陈千里和叶启年。例如那个为了让楼下开会的同志逃离,不惜通过跳楼来报信的无名地下党员,以及假意投敌、与敌人玩套路的卫达夫,还有最后本可以逃生但为了把戏演足而留在现场的梁士超,他们用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甚至荒唐)的实际行动捍卫了内心深处的信念。正如文末无名烈士的信中说:“我们并不指望在另一个世界重聚,我们挚爱的只有我们曾经所在的地方,即使将来没有人记得我们,这也是我们唯一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地方。”

  ——简 亦

  《千里江山图》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书名伏脉千里的磅礴气势。当我知道是《呼吸》的作者孙甘露的最新力作时,我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并一口气读完。陈千里隐藏在宋画里的暗语,遥指一泻千里的黄浦江畔的摩登之都。这个发生在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上海、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敌特故事,具备扎实的史料储备、细密的历史考证、厚实的文字功底与丰富的视听表达。尤其是小说文本中的电影化手法,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这是一个关于牺牲与信仰的故事,一群抱定革命理想的年轻人,为了更长远的使命与责任,毫无畏惧地燃尽了自己的生命。陈千里的“千里江山”,何尝不是我们所有人的“千里江山”?生逢乱世,勇义者绝不苟且偷安。尽管在这场大型生死棋局中,幸免者亦为少数,但他们的光辉将指引后来者前仆后继,继续擘画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

  ——墨涅涅

  孙甘露其实仍是一个“先锋”的小说家,他只是把语言游戏的迷宫转换成了谍中谍式的、错综复杂的迷局故事。不同于一般类型的谍战,小说只讲了一件事,就是浩瀚同志的转移,孙甘露把时间不断拉长,平行式叙述不同角色,赋予凌汶、叶桃、易君年、老万、崔文泰、陈千里等人闪耀的光辉与伤感的色彩。精练的语言,收放自如的描写,戛然而止的定格,让故事的一幕幕在读者心中难以忘怀。

  ——寂寞的潜水艇

  《千里江山图》以20世纪30年代风声鹤唳的上海为背景,十里洋场表面的繁华下,另一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敌我殊死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小说以北宋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命名,它既是被组织委以重任的陈千里与同志之间的接头暗语,也寓意着一个一旦启动便无法撤销的计划。“千里江山图计划”真正的目标在于实现中央机关的战略大转移,毫无疑问,转移的过程必须是安全且行之有效的。问题在于,理想总是完美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良善的一面,也看到了罪恶的一面……读罢全书,我们不仅感动于伟大先烈们在白色恐怖时期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牺牲贡献,同时,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1世纪的今天,如果还有什么值得人类去珍惜、去思考,我想那一定是来之不易的和平。

  ——薛宝钗的冷香丸

  出乎意料的是,昔日的先锋小说家孙甘露,竟然如此会讲故事。小说开场就是数条线并进,电影感极强,刚劲处利落干脆,浪漫处缠绵动人。孙甘露的文字真好啊,那最后的一封信值得读出声来分享。这正印证了一句话:题材无新旧,就看谁来写。当孙甘露俯身开始讲故事,的确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萨鲁曼

  小说以一桩谋杀案开头,是吸引我往下读的原因。但这个小说要写的绝不是一个落入俗套的破案故事。随着案情的推进,各色人等浮出纸面。有知识分子夫妻间的猜忌,有年轻女孩和富商间的情感纠纷,有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控制,有年轻男女对爱情的向往……故事很吸引我。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理入木三分的描写。

  ——冬小麦

  那心灵的秘密地带,是大千世界的回响。一桩爱情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激荡起十年琴瑟和鸣的婚姻阵阵回响,他人婚姻的罅隙成为远视症患者的镜片,一再窥探婚姻的秘密,可婚姻哪叫得醒一个装睡的人?都说晨昏之际最易动情,太阳升起前再问一问自己,爱与不爱究竟是从哪一刻起开始割裂的?“至亲至疏,夫妻”,婚姻的围墙垒时艰难塌时易,如今被压在废墟下的“夫妻”,心怀“疚爱”,唯闻叹息,回响不绝。

  ——屁屁妈

  题材比较新颖。主人公审查案件的时候,又夹杂着一些私人的情感纠葛,需要摒弃情感的人却无法摒弃,需要信任的时候却无法完全信任。虽然读者不一定与书中主人公的境遇完全相同,但是在生活中也许会有着同样的纠结,阅读后还是感觉到有趣的。

  ——戴维斯的歌谣

  小说写得很有勇气、很有力量——推理和心理双线推进,作者要花费大量的智识储备,对人性进行不断审视与挖掘。女主角冉咚咚是中国城市小说里一个独特的形象:特别勇猛,不惜赔上婚姻也要弄清楚真相。她不是个智者,更像个勇敢者,所谓生活的智者就是懂得绕过生命中的激流险滩,装装糊涂,不要动不动就拷问人性,得看破不说破。但这是俗人的智慧,作家就是得有能力、有勇气深挖人性,逐层剖析。读这本小说真的心惊胆战,惊叹日常生活里的惊涛骇浪。

  ——萃 萃

  不是纯粹的推理悬疑案件类型作品,其中还涉及了感情、心理等等,看起来还是挺过瘾的。开篇的案件将一切悬念拉满,让读者产生种种好奇,对于受害人的行动轨迹、行为模式都是读者想要探究的。而作为案件侦查人员,冉咚咚还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对于她而言,案里案外都是一种挑战。

  ——洛木羽

  作者用这样一个案件,让我们普通读者深刻感受到了真实世界的复杂与难测。抓到凶手就结束了吗?没有!终于在审问徐山川妻子沈小迎的过程中知道了真相,这样就结束了吗?没有!人类心理的复杂、人类情感的复杂或许才是作者最想言说的。人心的变化奥妙无穷,这些内心的隐秘、情感你度过去了,人生就能继续往前走;度不过去,就是一场劫。

  ——星 辰

  (评论选自各网络平台,请以上读者尽快与本报联系)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