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诗歌主题活动】
九零后北京青年诗会
现实-是帕索里尼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庚续者的链环,是他作为该流派颠覆者的关键所在;帕索里尼的电影和小说,对神圣与亵渎,神话与现实,既对立又共构的复杂纠结关系,也跟他对现实独特的理解有关;通过文学介入社会,持续地关怀与批判;对自我带有强烈自恋色彩,无穷探索,达到痴迷,始终保持令人惊异的平衡,均来自帕索里尼的诗歌,对于现实独特的关注。
我们唯有明白帕索里尼对于现实的理解,才能顺理成章地看清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或左派知识分子,终其一生对生命的宗教性和神圣性,充满关切和眷恋的奇怪之举;才能理解帕索里尼不惮于一生33次被告上法庭,仍然坚持对现实的独特表达。当然,帕索里尼的现实表达,绝非某种客观意义上的揭露,因为,按照帕索里尼的理解,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客观性。在帕索里尼的作品中,一切都被糅合在一起并赋予诗意的情怀。正因如此,帕索里尼丝毫不满足在诗歌写作中追求光艳灼灼的词藻之美和修辞小技巧,而是在先倾向于一种被激情和纯粹思想所主宰的灵魂向度:“唯有激情和/思想的纯粹关系才举足轻重”(《现实》)。因这一独特向度,帕索里尼的诗歌开辟了,在我们惯常对于优秀和经典诗歌的认知之外,一种新的陌生体验。帕索里尼的诗句紧张、压迫、急促而恢弘,犹如急速奔泻的火热岩浆,随时将阅读者裹挟其中,不由自主地被瞬间点燃,这一点,唯有宗教般的激情堪与媲美。
今天,我们理解帕索里尼依然是困难的。这与我们对帕索里尼作品介绍的贫乏和滞后有关,尤其是,要优先考虑其作品和现实的关系。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想理解帕索里尼以诗歌作为源代码所体现岀来的整体性,现实-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电影导演,曾是我们对帕索里尼唯一的印象。或许,在这一身份前面,还要加上一个修饰性的形容词:惊世骇俗。至少在我们中文世界里是如此。《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刘国鹏译,2022)的出版打破了我们的认知。经由帕索里尼的诗歌,我们间接了解到他在文学、艺术领域:小说、诗剧、编剧、评论和绘画诸方面极其罕见的天才和创造力。而在所有这些艺术形式中,帕索里尼的诗歌扮演了君临一切的角色。
为此,我们将以帕索里尼的著名长诗《葛兰西的骨灰》作为诗歌讨论主题,邀请诗人、诗评家、电影评论家、文化学者等一起参与讨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诗歌主题讨论,激发当代中国最富有活力的九零后青年诗人,一起来感受我们对于现实独特的体认,自觉反思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将自身的诗歌写作推向深入和持久。
上午:诗歌主题讨论
“我唯一的偶像是现实”:帕索里尼的思想与作品
主持人:马克吐舟、张小榛
主讲嘉宾:刘国鹏、张献民
对谈嘉宾:敬文东、夏可君、王超、戴潍娜、王年军
连线嘉宾:郭熙志、木朵、翟明磊、楼河、赵学成、唐颖
时?间:2023年5月13日上午9:00-12:00
地?址:雪莲·亮点文创园(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5、17号)
下午:诗歌朗诵会
回声之巢:九零后诗歌的现实向度
主持人:侯乃琦、蔡英明
主讲嘉宾:王家新、蓝蓝
评论嘉宾:敬文东、夏可君、陈家坪、彭杰
连线嘉宾:耿占春、桑克、刘振周、赵卫峰、赵学成
九零后青年诗人朗诵作品
彭杰、叶飙、李嘉伟、张铎瀚、葭苇、孟垚、可仔、马克吐舟、张小榛、蔡英明、王年军、黄婧怡、郭旭、蜺痖、杨依菲、袁恬、述川、刘年久、李琬、张楠呐、赵汗青、陈翔、郭丛与、王彻之、张媛媛、张政硕、吴雨伦、刘阳鹤、李颇离、李海鹏、王奕奕、李照阳、侯乃琦、曹僧、付炜、橞子、田凌云、张晚禾、蒋静米、罗曼、张鲤、约安、白尔、子魈
时?间:2023年5月13日下午14:00-17:00
地?址:雪莲·亮点文创园(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5、17号)
嘉宾简介
刘国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006年获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天主教会史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于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现当代天主教会史、比较宗教学、中西文化比较等。著有《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译有《覆舟的愉悦:翁加雷蒂诗选》《沥青上的脸颊:奥尔达尼诗选》《的里雅斯特与一位女性》《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等。
张献民,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近年监制或出演电影《塔洛》《照相师》《柔情史》《东北虎》《云霄之上》《内沙》《金陵范特西》《日常生活》等。曾任亚太电影奖、亚洲纪录片基金等评委。致力于推广中国艺术电影,在十多个国家策划举办过中国电影专题展映。
王家新,中国当代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先后出版诗集、诗歌批评、诗论随笔、译诗集四十种,并编选出版有多部中外现当代诗选,其全部写作被视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启示录”(吴晓东语)。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表和出版,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和文学交流活动,在国外一些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曾获多种国内外诗歌奖、诗学批评奖和翻译奖。
耿占春,河南柘城人,现居开封、大理。诗人、批评家,河南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学研究、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著有《隐喻》《观察者的幻象》《话语和回忆之乡》《叙事与抒情》《失去象征的世界》《沙上的卜辞》《忧郁的年代》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数篇发于《文学评论》,多次被《新华文摘》转载。曾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论奖,2018年度十月诗歌奖,第三届昌耀诗歌奖·理论批评奖等奖项等。
敬文东,男,1968年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文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有学术著作、随笔集、小说集和诗集若干部,获得过第十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批评家奖。
蓝蓝,原名胡兰兰,祖籍河南,1967年生于山东烟台。出版有诗集:《含笑终生》《情歌》《内心生活》《睡梦睡梦》《诗篇》《诗人与小树》《从这里,到这里》《唱吧,悲伤》《一切的理由》《世界的渡口》等,出版中英文双语诗集《身体里的峡谷》、《钉子》以及俄语诗集《歌声之杯》;出版散文集六部;出版童话六部。曾获诗歌与人诗歌奖,苏轼诗歌奖,袁可嘉诗歌奖,华语传媒文学年度诗人奖等。
夏可君,哲学博士,评论家,策展人。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法兰克福大学以及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著作十多部,以"无用"为核心概念,出版《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无用的神学》《无用的文学》等文学、哲学专著,让无用、虚化以及余让的中国范畴生成为当代哲学的核心概念。
王超,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家、编剧、制片人。主要电影作品《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天国》《幻想曲》《寻找罗麦》《父子情》《孔秀》。作品入围戛纳、多伦多、纽约、芝加哥、圣塞巴斯蒂安、鹿特丹、温哥华、釜山、巴黎、华沙、开罗、塔林、南特、上海等五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并荣获第五十九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南特三大州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 佳编剧、美国圣塔巴巴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等二十个国际电影节奖项。小说作品《安阳婴儿》《南方》《天堂有爱》《去了西藏》《香格里拉》分別在中、法两国发表和出版。
郭熙志,1965年生于安徽铜陵,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2010年就职于电视台,现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作品多次入围国内国际电影节,并被多所国际知名大学收藏。
桑克,黑龙江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曾出版诗集《桑克诗选》《冬天的早班飞机》《转台游戏》《冷门》《朴素的低音号》等,译诗集《菲利普·拉金诗选》《学术涂鸦》等。获得过人民文学奖、中国诗人奖、《草原》文学奖等,四次入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翟明磊,野望书房主人。文化工作者。在汉声工作时参与编著有《水八仙》《大闸蟹》《康乾盛世苏州版》《松阳传家》并参与慈城民艺博物馆群建设。之前曾任《南方周末》调查记者,《民间》主编,公益组织绿根力量执行理事,从事公民教育。曾做为香港大学访问学者,为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中心编著《中国猛博》《出大事了》两书。其中中国猛博是当年香港畅销书,天地书局曾在地铁车厢为此书与龙应台大江大海两书作整车广告。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客座讲师,所授《新闻写作》《深度报道》《新闻采访》为学生必修课,座右铭“脚踏实地做不可能之事”。
刘振周(1979-),诗人,写作者。写有诗集《知幻集》等。
木朵,1972年生于江西宜春,现居家乡。诗人,元知网创办人,著有诗学散文集《诗人观念的当代阐释》。
陈家坪,诗人、纪录片导演。1970年4月生于重庆,现居北京。2011年,出版诗集《吊水浒》2016年在台湾殷海光故居举行诗集研讨会2017年,创作纪录片《孤儿》2018年获“第七届后天电影奖”,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展映,并永久收藏;2021年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华语独立影像资料馆永久收藏。2018年,创作纪录片《大兴失火》《胡杨与章冬翠》,2021年被英国纽专欺大学华语独立影像资料馆永久收藏;2019年,《大兴失火》参加美国纽约大学独立电影双年展。2019年,创作纪录片《xxx》,参加台湾第56届金马奖获得提名。2021年,创作纪录片《没什么了不起的年代》。2022年,独立出版诗集《囚室与莺尾》。2022年,创作纪录片《只有黎明在微笑》,入选世界游牧影展十佳纪录片。
赵卫峰,诗人,诗评者。著有诗集、评论集等多部,主编出版《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中国90后诗选》等,居贵阳。
戴潍娜,诗人、青年学者。毕业于牛津大学。出版诗集《我的降落伞坏了》《灵魂体操》《面盾》等,文论《未完成的悲剧—周作人与霭理士》,翻译有《天鹅绒监狱》等。自编自导戏剧《侵犯》。主编诗歌mook《光年》。荣获2014中国?星星诗歌奖年度大学生诗人;2014现代青年年度十大诗人;2017太平洋国际诗歌奖年度诗人;2018海子诗歌奖提名奖。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楼河,江西南城人,写诗、评论,和小说。
赵学成,80后,写诗,兼事批评。曾出版诗集《骤雨初歇》,主编《中国90后诗选》等。
唐颖,江西宜春人,写诗、小说、诗评。
王年军,写诗,兼事批评。生于湖北十堰,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彭杰,1999年生于安徽六安,从事新诗写作与批评。
马克吐舟,90后诗人、学者、独立音乐人,美国杜克大学东亚系硕士,北大中文系博士在读。著有诗集《玻璃与少年》,音乐专辑《空洞之火》《篱:马克吐舟的音乐诗歌》《飞内》《虚无那晴朗的黑夜里》等。
张小榛,青年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居杭州。作品散见于《诗刊》《飞地》等,有自选集《机器娃娃之歌》。
侯乃琦,1993 年生于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著有诗集《镜里水仙》(重庆出版社,2021.1)《美学装置》(草丛独立出版,2022.6)。草月流一级花道师,IFAR花艺设计师。
蔡英明,1999年生,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选《中国诗歌》第十一届新发现诗歌营。
北京诗歌沙龙于2009年发起,缘自诗人朋友之间的私人聚会。2012年4月正式举办北京诗歌沙龙活动,2014年成立北京青年诗会,之后暂停活动。2021年重新开展活动,作为诗歌公益平台,致力于以诗的视角观察并回应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