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影评集《四面楚歌

2009-02-19 10:03:17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

   

作者:韩浩月 

    《四面楚歌——周黎明纯影评精选》  周黎明著  花城出版社出版

    影评人周黎明新近出版了一本影评集子,书名叫《四面楚歌》,收纳了作者历年来写作的70余篇“纯影评”。“纯影评”是个什么东东?我理解的意思大概是,书中文章都是纯粹谈电影的,不杂七杂八地乱扯,用“周黎明纯影评精选”作为书的副标题,可能也是为了突出这点,捎带着还可以勾引一下文艺青年们的购买冲动。

    对电影之外的事情不怎么感兴趣的观众,不会知道周黎明这个名字,哪怕他有影评界老大的名头,是“影评界的潘石屹”。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观众大多数都只对电影本身有点兴趣,至于演员是谁、导演是谁、制片人是谁这等事情关心的不多,更具小众化色彩的影评,自然就更不受重视了。能在一个如此小众的专业领域写得风生水起,非一般耐心所能坚持的。

    读《四面楚歌》这本影评集的过程中,“影评人是干吗的?”这个疑问,一直回旋在脑海里。而周黎明的这本书,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首先,影评人是专骂大片的。在第一辑《大家的大片》中,作者对《英雄》之后的几乎所有大片进行了评论。这些评论文字,批评占了主导地位,比如说《赤壁》上集的文戏“存在针毡般的节奏缺陷……起码有半个小时是多余的”,比如说观众应该通过《英雄》扪心自问,“那流光溢彩、雕梁画栋、花团锦簇、规矩方圆有没有让你陶醉于文化的表层而失去对深层思想的思考,失去对核心的疑惑、对人性的渴求、对本质的探索?”……这些批评文字,凸现了一位专业影评人的深刻洞察力。

    其次,影评人是观影潮流的引领者。在第二辑《自己的经典》和第三辑《佳片不必有约》中,作者将《公民凯恩》、《三峡好人》等十余部电影,列为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必看一次的经典作品。值得欣赏的是,作者在推荐这些影片的时候,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欢而极尽溢美之词,而是采取“剥洋葱”的方式对电影进行层层解读,帮助感兴趣的观众了解电影的魅力核心所在。

    再者,影评人要担负起烂片的过滤者角色。和观众不一样的是,影评人是不分好片、烂片都要看的,影片人有给观众推荐好片的责任,也有给观众提醒烂片的义务,如此,影片人的价值才能得以凸现,在引领观影潮流的同时,也给电影产业提出一些严格的要求。在第四辑《烂片烂如泥》中,作者便将自己认为的烂片列举了出来,并解释了片子之所以烂的根源所在。这部分影评恐怕是全书中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部分,因为被作者列为烂片的如《风语者》、《功夫之王》等,在一些观众眼中也是好看有趣的佳片呐。

    看电影之前,先看影评人的评论,毋庸置疑,这已经是一种日渐明显的趋势。影评人对一部电影的影响,虽不至于左右票房,但起码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影趣味。《疯狂的石头》、《海角七号》等电影的走红,影评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影评人在国内的大量出现,对中国观众的观影审美提高了不少——当然,大量DVD影碟更是功不可没。

    中国的电影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据报道2008年的电影票房为42.15亿元,什么时候等到这个数字乘以10甚至更多的时候,才会发觉影评作为电影工业的边缘产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好莱坞影评人的“一语定生死”,是所有中国影评人的学习目标——如果他们都能够一直坚持公正、客观立场说话的话。

  (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