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丁吉槐散文集《老井》

2008-06-19 13:12:43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

   

    当前,散文创作处于空前活跃的时期,写散文的人也覆盖了各行各业,但写出自己风格特色的作者还是不多的。我以为,吉槐先生在这不多的作者中是当之无愧的一位。

    首先,他有最熟悉的生活领域,有吸引他的最强烈的“场”。尽管他的神思和笔墨足以涉猎许多领域,我觉得他最钟情的还是明丽淳朴的乡野,最拿手的还是刻画乡野的场景和人物,而且是那样得心应手,出神入化。我不说乡野是他的生活基地,而谓之曰他的“心灵的故乡”。

    再者,他极善写意境,写情味。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他深受中国传统诗词和散文的影响,对古典大家如苏轼、陶渊明等也情有独钟;但这一切,都不是简单的表面模仿,而是善于汲其精髓,得其神韵,这种感悟已上升至美学的层次。从他的《山村枣酒香》、《村边小溪》乃至《老井》等篇章,不难看到这一点。还有,他抒写的文笔很细,勾画的物事很精。写景状物,音容笑貌,绝无粗疏。而且,并不因此而造成篇幅冗长,总能使重心突显,“文眼”陡增亮色。读他的《村边小溪》,总也难忘溪畔“小媳妇大姑娘”之间戏谑打趣的种种。细而不烦,动而有灵气。

    如今散文创作兴盛,但“大路货”实在不少,粗俗之作也不难读到。如不善“创”,纵有车载斗量之篇数,也难以使人有粲然生辉之感。唯有像吉槐先生这样,善创出深具特色之文者也才能创出自己;否则,只能使人看到一篇文章,而很难透过文章看到背后的“那个人”。

    读吉槐先生这些散文,使我看出他的另一素质,即从文质中省察,他的散文与其它品类的文学颇有相通之感。我不知作者是否写小说和诗,但具体写不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他的散文中看到了传统小说成分,或曰合理汲取了小说创作的某些手法。他在关键处的具象化,精于刻镂的特点;他在烘托氛围时的注重效果,如《五十七条人命》、《在躲避地震的日子里》等等,都不难看出作者善于吸取其它文学门类之所长而融入散文创作。这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同时,从他的散文中,我时时可以感受到一种诗质的东西,一种诗情自字里行间涌流而出。此点还不仅表现在抒情的文字中,即使在叙述和描写的文字中,也能渗透出一些诗的韵味。可以断定,这并非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诗质的底蕴从心底不经意的流出。这样的诗意是自然的,一无造作痕迹。比如《一缕阳光》末尾这样写道:“他老了,老楠木窗户上檐已经把阳光遮住,一道阴影压了下来,慢慢地又来到他的脑门,阴影仍将不停地向下移动。此时光线已将他分为三截,一截在下,老红木的八仙桌遮住了光线,它藏在阴影里;一截在上,老楠木窗户的上檐遮住光线,它也藏在阴影里;只余下中间一截仍旧还沐浴着阳光。他清楚地知道,他沐浴着阳光那一截,太阳也会很快将他放弃,他会全部淹没在阴影里。然而,在他心里,并不觉得是太阳将他放弃,而觉得是太阳已经将他吞下去,将他连同他那一生的传奇故事一起吞下去———将他带走,将他拥在怀里,将他熔化。”色调细腻而带感伤意味,不乏震撼而又耐人深思,是诗与哲理的融合,将景象置于抒情笔调之中,读来有一种渗透力。其实,不唯有品味的散文往往具有一种诗的内质,纵是经得起看的上乘小说和报告文学,也不能与某种诗质的东西完全绝缘。丁吉槐的散文能够具备这种特质,便使之增加了一种经得起掂量的成色。

    (实习编辑:项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