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评《中国伦理十二讲》

2008-06-10 20:39:10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

   

作者:周桂钿 

    读陈卫平先生主编《对话中西》丛书中的《中国伦理十二讲》,觉得有话可说,提出来,与同好者相议。

    中西文化的比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由于刚开放,对外界所知甚少,来个比较,帮助读者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有好处的。一些学者曾在外国生活较长时间,对西方文化了解比较深刻,对当时的中西比较很是反感,认为对中西都不太了解的人在那里胡乱比较,会误导读者。因此一听说有人要比较中西,他就要拔出剑来。现在,那些老人即使还活着,也到了耄耋之年,想说也没有精力了。另外,外面的世界也有了巨大变化,今非昔比。现在年轻人学好英语,到外面闯荡几年或十几二十年,看到了许多新事物,远非过去那个时代的状况。外国人对中国的情况也有类似的误区。解放前到过中国或在中国生活若干时日的外国人,印象中的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封闭的、腐败的。加上冷战时期的宣传,中国又多了一点残酷、专制、愚昧的内容。这些老人与现代到过中国的新青年,对中国的认识,自然有天壤之别。现在,再来一次中西对话,就非常必要,而且与二十多年前的比较,有了更多新的内容,更多理性的态度,也就更有启发性。当然,这也没有到了下结论的时候,只能说表达了当代人的现在认识。

    《中国伦理十二讲》讲的是“中国伦理”。中国伦理,在古代儒家那里,就是“礼”。哲学的本原是“道”,道源于“天”。伦理的本原是“礼”,礼源于中国古代宗亲社会。宗亲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孝,孝扩展为仁,义是孝仁的原则,心中有义,礼为外化形式。礼要适当,就是过犹不及,中庸为高。“礼之用,和为贵。”这样,礼就将孝、仁、义、中、和这些儒学核心观都联系起来。礼治与法治,在春秋时代是对立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为政篇》第一章讲“为政以德”,第三章的这一段话就是讲的古代这样两条政治路线。孔子虽然强调德政、礼治,强调礼的教化作用,却也不反对法治,他对法家人物(管仲、子产等)的肯定,表明了这种态度。圣人不能无法以治国。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徒善,就是只有伦理;徒法,就是只有法律。这两种都是不能单独治国的。只有相配合,才能治国。伦理就是协调社会关系达到和谐的重要规则。西方传统是宗教管道德,政府管法律。所以在政府只讲以法治国就行了。中国的传统是政教合一,政府既管法律,又管道德。管道德,就是礼的教育,又称“礼教”。过去批判封建礼教,就是批判封建统治者用封建伦理来教化人民。现在再来研究中国古代的伦理,发现剔除了封建因素以后,中国伦理中有一些内容还有普遍价值,现在仍然可以应用的,需要继承下来。这就是这一本《中国伦理十二讲》的主要价值。这个价值就是“礼”的光辉。

    《中国伦理十二讲》以现代理论综合研究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首先是比较全面。有先秦诸子百家的伦理思想,也有儒、释、道三教的伦理思想的比较与分析,还以西方伦理观念来分析中国古代这些伦理的利弊,作出详细评论。也注意到伦理的时代性,对于过去的伦理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做了客观分析,不采取简单否定。关于儒、释、道三教,都以不同方式向民众宣传善良,对于社会安定都是有好处的,因此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容忍与支持。儒家强调诵读经典,由经师引导行善,特别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教则突出以神道设教的形式驱使信众行善,佛教则用因果报应以及灵魂不灭等理论宣传行善,并在教徒即和尚中实行许多戒律,强迫行善。关于伦理,在历史上有过争议的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其次是用对话的形式,比较通俗。例如讲道教与佛教的伦理时,讲他们与儒家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般文科大学生比较容易看懂。第三,在理论方面,有了与前人不同的见解。例如讲到天的含义时,汉代讲了五种天:皇天、昊天、旻天、上天、苍天。冯友兰先生也讲了五种:物质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道德之天。本书认为概括为三种就行了,这就是自然的天、主宰的天与本原的天。实际上,本原的天不属于自然的天,就属于主宰的天,没有脱离自然与主宰之外的本原之天,因此,刘禹锡只讲两种天:自然之天与阴骘之天。另外,讲伦理,更需要讲的正是道德之天。第四,在通俗方面似乎还不够。主要原因还是学术语言为主,没有采用社会流行的普及语言。有些西方的概念没有解释,有的古文没注释,对于不是哲学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读起来难度会更大些。当然对此有兴趣的大学生,多下些功夫,真正读懂了,收益会很大的。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