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领你到韩少功思想的四周

2008-05-11 17:55:58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作者:赵瑜  

    赵瑜

    我第一次和韩少功见面,是吃饭,过年时的团圆饭,他和想象中的一样,随和。他也和照片中的人一样,微笑着。他是一个不会让别人感觉到他是韩少功的人。他不刻意,但暗含锋利。

    没过多久,又一次见面,是去春游。跟随他的,有一个叫做安妮·居里安的女作家。韩少功向这位法国女士介绍我:“他叫赵瑜,也是个作家。”我很紧张,但事后发自内心的快乐,被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介绍为作家,这多少像孩子得到糖果的奖励。

    除了十多年前喜欢韩少功的作品,之外,我对韩少功的了解和其他人一样,都是通过媒体。这次有了这本《韩少功评传》便可细细地从多个方向抵达韩少功了。由谢有顺主编的这套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全套四册,分别是韩少功、余秋雨、莫言和张炜。韩少功评传的作者孔见,海南土著,现任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以文学评论见长。他和韩少功的交往长达17年,他熟悉韩少功的人与文。早在1994年时,他就写过三万字的类似于韩少功评传的评述文字。长期的交往和相处,让他笔下的韩少功有多个侧面和多个向度。阅读这本书就能体味到作者与韩少功诸多心灵相通的气息。

    但既然是评传,自然文本里加入了对韩少功作品的评述,这种以作者作品来反衬作者,或以作者作品中流露出的真实情绪来刻摹人物,会有更好的效果。在这本书里,有诸多的资料,都新鲜十分,譬如在《旧瓶子里装新酒》一节中,就引用了韩少功在任《天涯》杂志社社长时的一天的日记,尽管该日记是受命于某刊物的遵命文学,但如若不是韩少功本人提供,也很难再次看到。

    这本书里有很多日常的韩少功,大量的图片也是第一次曝光。从接受记者采访的著名作家到挑着粪桶浇菜地的农夫,从腰挎木枪的红卫兵照片到在国外报纸上刊登的大幅照片,那些被时间记下的面孔多是微笑着,思考着。

    如今的韩少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海南省文联主席,他要参加不同的会议,履行自己的职责,每一天,他骑着自行车上班,被日常的琐事分解;另一部分,是湖南汨罗八景洞的一个农民,每天早早起床在院子里忙碌,有时在村子里逛逛,东家西家串串门庭。

    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植入到了乡下。2006年,他终于拿出了他乡野生活之后的作品《山南水北》。如果细看《韩少功评传》便可知道,韩少功的山居笔记始于1968年,然而彻底地厘清这些被岁月遮蔽的感情,整整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

    我有一次和同事去韩少功的小区里,同事上楼去送书,我则沿着他们小区的石子路到处闲走。意料之外的是,当我回到他的楼下,韩少功却下来了,他把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筒里,很意外地看着我。他委婉地说:“我平时上班是骑自行车的,很近,正好可以锻炼一下身体。”说完看着我,又补充一句:“你也要注意锻炼一下身体。”他就是这样子的人,看到我年纪轻轻,却不遗余力地发福,便委婉地批评我一下。他的模样像一个长者,语气和词语都富有温度,让人在文火的炙烤下出汗。(《韩少功评传》孔见/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