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一部金庸洗冤录——《金庸与明报》

2007-11-19 16:46:04来源:读书    作者:

   

作者:潘采夫

     周末逛地坛书市,淘到一本颜色发黄的《金庸与明报》,半价拿回家来,发现竟然是9月新书。作者张圭阳曾做过《明报》副总编辑,对《明报》非同一般了解。读过一章后发现,此书很好,不为亲者歌,不为尊者讳,材料也严谨可信。


    《金庸与明报》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加工而成,故不同于一般的金庸传奇,很学术著作的底蕴,也有畅销书的趣味。张圭明报人出身,讲述历史如写新闻特稿,时代背景陈述清晰,一字一句注重出处,且具有通过对个案的解剖,透视一个时代风云的雄心。就笔者目力所及,关于香港报业的资料不多见,以这本书,完全可作为香港报业史来看待,所以推荐为秋季好书,应该是不过分的。


     这本书也影响了我对金庸的认识。在内地,功成名就的金庸一边被请进庙堂,成为大师,被视为”国士“,一边遭到民间写家无情批判。最流行的一个论调是,金庸武侠小说里只有忠孝节义,没有民主自由,青少年读之如饮狼奶,徒增杀气,对建设公民人格大大不利,所以喊出一句口号:“健康生活,远离金庸”。笔者虽然知道,限于信息封锁闭塞,内地对金庸的了解很不全面,只知武侠小说家金庸,不知报业巨子查良镛。但笔者也和大众一样,一边津津有味地读其武侠,一边唾沫纷飞斥其腐朽。现在想想,这种观点何其可笑。


    金庸是一个儒家,这是无庸置疑的,《明报》也是一份儒家气质浓郁的报纸。金庸在内地的遭遇,其实正是儒家在内地的真实形象。在香港,金庸作为儒家无人非议,至多嘲讽他有点中庸、机会主义,金庸写武侠小说也正常,在香港人眼里,武侠小说这种茶余饭后,完全不承载什么使命,谁也不会当真。正如香港黑帮电影横行,香港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吴宇森也不会被当作不良老师批判。但当所有的小说都要有教化功能,都要划分为牛奶和狼奶,都要从书中读出微言大义,金庸被批判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金庸挨骂虽然冤枉,但也不是全无来由。从《金庸与明报》中可看出,金庸一边对民主自由有坚定信仰,一边对强大、统一、稳定等儒家理念积极提倡。所以,《明报》在香港也曾被批评为“由左而右,又由右而左,摇摆不定的机会主义者报纸。”金庸本人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自由而又法治的社会,就可以确保将来继续地稳定和繁荣;至于政治上的民主,金庸认为不是必要的条件。香港过去没有政治上的民主,社会照样繁荣稳定;社会上有民主而人民不懂得怎样去运用,就会引出许多问题,社会也就难以稳定”。这让金庸遭到舆论批评。在香港,金庸通过报纸,可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全面表达,民众也不至于误解,但在内地,金庸的前一个信仰几乎不见声音,而后一个理念却通过小说、影视剧被海量放大。再加上人们对“儒家重来”的警惕心,于是乎,金庸留给人们的,就只能有封建、专制的面目了。


    从这个意义上,金庸应该感谢这本书在内地的出版。

   (编辑:熊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