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李夏姗
被访者:蔡晓峰(快门摄影画廊总经理)
李夏姗:您是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的,怎么会想到创办快门摄影画廊这家专业机构?
蔡晓峰:我个人比较喜欢尝试做一些新的东西,喜欢创新,并且我个人比较喜欢文艺,是因为读书的专业选择方向,才选择了医学专业,但是医学和文科的联系还是很密切的。我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对这个本身就爱好。只是以前没有条件拍照,工作以后,条件改善了,就喜欢上摄影了。因为摄影本身门槛比较低,不同于绘画、书法、音乐需要长时间的基本功的积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就有一个念头,摄影它不只是拍照,而是一门艺术。既然它是一门艺术,那么摄影作品它就应该是艺术的作品,应该带有美感。
我开这个摄影画廊,没有想过要做很多的宣传,如果能有一个人来到我们的画廊,静静地观看一遍展览,这样我认为就是对整个杭州市或者说是整个生活文化氛围的推动的一点点帮助。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其实也没有想很多,就是希望从一个人到无数个人能够通过这样的形式,观赏、了解摄影作品,感受到一些情绪上的愉悦或者是心灵上的慰藉,我就满足了。这就是我开这个摄影画廊的目的。这不是因为我是摄影发烧友的原因,如果我是发烧友,我可以通过买各种器材来满足自己,做摄影画廊是一种对外的形式。
我认为摄影应该是一种让观众去享受的美,而美的享受不应该局限在电脑上、网络上,就好比现在好多人买东西都喜欢去淘宝,而不愿意去商场买,其实淘宝和商场购物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看一幅摄影作品,在网络上看和在画廊展厅现场看,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也是希望让现在身处于网络时代的摄影朋友知道,除了网络,我们还有真实的生活。在这样一个讲究快捷、方便的数码时代,我希望能够保留一块天地让自己沉下心,踏实地只做一件事。
开这个摄影画廊我还有一个意愿,就是开一个银盐工作室,想在国内的银盐技术方面做一个领导者,希望能够做到一个殿堂级的暗房。目前有请国内一些做暗房、黑白胶片比较有名的人,定期做一个小型交流会。因为依据目前的情况还没有能力做一个比较大型的交流会。
李夏姗:既然是以胶片为主的一家摄影画廊,那么是什么让您在数码和胶片的选择上,那么执着、果断地选择了胶片呢?
蔡晓峰:真实性吧。如果数码拍多了,你就会发现你不是在拍照片,而是在做照片。比如现在你拿到一张数码拍摄的照片,你分辨不出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在照片上面看到有蓝天、有白帆、有大山、有游人,其实可能什么都没有。你可能都不需要相机,只要在电脑上通过软件就能做出一张很好看的照片。这样做出来的照片会显得很没劲,特别无聊。这不叫摄影作品。我觉得摄影作品,它就应该是以真实照片的形式挂在墙上展示出来。做出来的照片,我认为就是一种图文映像,一种数字媒介。所以过去,我们都是说“你把底片给我”,但是现在我们都说“你把U盘给我,或者你QQ传给我”。数码虽然方便、快捷了,但是它依旧不能代替传统的繁琐、手工的技艺,就好比你去吃麦当劳,蔬菜、牛肉、面包都组合在了一起,你吃起来很方便很省时间,但是西餐并没有因为这些快餐的出现而消失,依旧有人选择打领带、穿正装去西餐厅规规矩矩地享受一顿美食。这是为了享受一种过程、精神,而非仅仅是为了吃一顿饭。现在那么多的人选择拍数码,就是因为数码的方便快捷。作为我个人来说,现阶段是想要追求一种品质,因此选择了胶片。
李夏姗:这个画廊是什么时候办起来的?
蔡晓峰:画廊已经创办三年了,但是之前一直是以会所的形式存在,都是自己玩。完整组织展览,举办交流会只有一年的时间,是以2011年9月的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9级学生数码版画作品展开始的。每次展览都会举办一个交流会,但目前这种交流会的群体比较窄,影响力也比较小,因为画廊本身也只是我的一个副业,如果今后能够有组织或者媒体的支持,当然也希望能够做得大一些,为社会做些贡献。
[NextPage]
李夏姗:目前您的这个画廊是靠什么支撑,运营如何?
蔡晓峰:只有花钱的份儿,还谈不上支撑。我们目前也接放大的业务,还是有人喜欢拍些胶片的,但是可能没有条件放大,那么我们一次收100到200块钱左右,能够解决一下水电费、房租之类。愿望是这样的,但是目前还没有达到。
李夏姗:我们都知道在杭州,美术、书法市场比较成熟,画廊林立,摄影画廊据我所知您是第一家,您这个画廊从创办到现在也有三年时间了,期间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蔡晓峰:杭州有很好的饭店、茶楼,就是没有很好的摄影画廊,所以我想在杭州填补这一块空白。创办这个画廊因为我只是自己的爱好,所以困难也不大,要说最困难的,现在就是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因为我们也不是一种企业产品,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去宣传,目前只是通过微博或者朋友圈之间的介绍,传播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我自己的时间,因为我本身在国外工作,一年在国内的时间就两到四个月。开画廊本来就是我的爱好,再加上个人的时间问题,所以画廊的发展比较缓慢。不过好在我们画廊的员工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也能够独当一面了,我不在国内的时候,可以帮我处理一些问题。我们画廊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问题,不在闹市区,或者是西湖边,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所以就画廊发展来说也有制约。
李夏姗:浏览快门摄影画廊网站,发现全年的展览安排得非常满,从11年9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展览没有间断过,您是如何选择这些展览主题的?
蔡晓峰:现在因为知名度比较小,基本都是我自己找上门。目前办的展览还是通过朋友圈介绍的,后期制作、装裱都是我们画廊准备,所以每次展览都是付出。只要有摄影师愿意把作品带来在我们这里展览,所有后期制作、装裱的费用都是我们承担,所以我们都是做贡献,没有回报的。但我是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李夏姗:展览安排中发现有“《银盐心乐章》——首届快门黑白胶片联展暨现场拍卖”这个活动,这次胶片摄影展的拍卖活动情况如何?来参加活动的都是哪些人?拍卖的作品?成交情况?
蔡晓峰:其实国内有很多画廊都是以做拍卖为主的,特别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很红火的一个市场。因为那时候的外籍人士、驻外企业、大使馆,突然发现中国有很多很好的反映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摄影作品,觉得很稀奇,收购了大量有关茅舍、牛、农具等等的摄影作品。当时国内市场有了这样一个指向,于是就开了很多的画廊。但是到了98年就降到最低点。
我选择开画廊,首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摄影画廊和美术、书法画廊是一样的,展出的同时还需要销售,销售主要是以收藏、鉴赏为主,通过三年的摸索,我发现摄影作品市场完完全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之前我们做过年轻的摄影师黄京,老一辈摄影家吴家林的作品拍卖,一张作品也卖到过1、2万。但是之后,我们一屁股做到底,一百块起拍。就是从这里,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个很大转变,想明白了。目前来说,摄影作品还根本谈不上收藏,收藏是等你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发展的。
还是回到旧时代来谈,那时为什么会收藏书画作品,是因为书画作品已经被绝大部分家庭所使用了。民国时期清王朝的遗老,大部分以出售书画为职业,养家糊口。百姓家家户户都有这个习惯,在家里挂些字画作品。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普及、广泛的市场,才会出现一些名家、高档次的作品被皇亲贵族收藏,那这些作品的价格自然也就高了。话说回来,现在的摄影作品,或者说是书画作品,有几户人家愿意挂在自家的墙上,现在的人们会认为好好的墙壁为了挂张画还要钉一个钉子,心疼这面墙。正因为是出于这种原因,所以我说我们摄影作品现在做的不是鉴赏、收藏的问题,而是要先呼吁大家要有美学的概念,家里一定要挂点艺术品,在挂的艺术品里面你可以选择一张摄影作品,这张作品你可以选择是你自己拍的或是其他摄影师拍的。
我组织的拍卖活动,就是请的身边朋友带自己的作品过来,我们画廊帮他们手工放大,当然放大的成本就不止100块钱。来参加拍卖会的人没有任何负担,所有照片百元起拍。现在100块钱还能买到什么东西?何况是一张手工放大的银盐摄影作品。一共来了五、六十个人,一共是40幅摄影作品参拍,成功的是28幅,价格高的将近2000块,最便宜的就是100块。通过这个活动我就是想宣传一个概念,摄影作品也能上墙装饰。看着照片你会发现挺好看,也许你会想到去买一些更好的,或者再多买一些摄影作品,这样就能慢慢培养起来了。但是以后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现在就是做一个算一个。
我还打算将这些拍卖下来的资金分一半做慈善,专门帮助那些喜欢银盐的人,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胶片的,只是有可能因为条件有限,那么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胶卷、设备,帮助他们走下去。
李夏姗:您个人对胶片摄影的收藏、拍卖市场看不看好,画廊在这块活动未来有什么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吗?
蔡晓峰:基本不看好。未来想法是从零开始做,用最低的价格,最能接受的形式,让摄影作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靠我们的力量也是有限,我们也希望有组织和媒体的结合,把摄影文化推广开。摄影文化包含了很多方面,收藏和拍卖是其中的两点,但是如何结合起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计划。其实高端的摄影艺术是挺小众的,只要是和艺术相关的,它不会市场化。
李夏姗:接下去的活动是什么?
蔡晓峰:画廊联合都市快报将配合杭州市宣传部,做一期“自豪杭州人”的专题,专门为“最美妈妈”吴菊萍等8位杰出杭州人做大画幅人像拍摄和展览,让每一个杭州人都能分享“自豪杭州人”的风采和完美影像。
李夏姗:谢谢!也祝您的快门摄影画廊越办越红火。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