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水
朱晨:《空无,容纳》
采访者:白水
被访者:朱晨
摄影师朱晨最近拍摄了一组比较有意思的静物作品《空无,容纳》,他把镜头聚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些器皿之上,用高调的白来表现。他似乎想通过简单的影像来传达一些不那么简单的讯息。为此,蜂鸟网特意采访了朱晨,以下是对话实录。
Q&A
Q:怎么想到拍摄一组静物,有美感的静物很多,为什么是锅子、杯子、瓶子等朴实无华的器物?这与拍摄时的心境有关吗,在力图返璞归真?你介意把它定义成一组实验性的观念摄影么?
A:摄影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更是一种语言的表达。以视觉化的方式体现个人情感或者思想,是需要借物承载的。我常常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选择拍摄对象。一只杯子,最有价值的是它空的那一部份,这种“空”恰恰包容了一种哲理性。日常生活中的东西,看似平常,静思之,却饱含哲理,这是我选择拍摄这些日常生活器具的初衷。朴实并不一定无华,朴实有着更深层次的美学意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用静默包容的心境去观看身边的一花一木,一人一物。
关于你提出的实验性的观念摄影说法,我觉得可以接受。我们总是在实验中不断丰富自己。我在大学所学专业是光学仪器制造,光学实验室的经历和20多年摄影经历告诉我,实验是一种不断重复并且非常枯燥的工作,但只有不断否定自己,才会进行下一次的实验,而一轮又一轮新的实验恰恰是获得发现和形成突破的关键。
Q:作品中高调的白色是怎么得到的,在这组作品中你基本把它风格化了,介绍一下你的拍摄手法。
A:首先,我在拍摄背景和主体物件的选择上选取了本身多为白色的漫反射体,比如白墙、白色塑料、毛玻璃等等。物体之所以呈现白色,是因为它集中了更多的反射光,这是简单的光学原理,这种素雅格调的营造,非常符合我们寻求安静的内在心境。离开光学的物理性,白色在我们的传统语境中代表了“空白、空无”的概念,这在我们的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中都有非常多的运用。完成前期的拍摄后,我会通过电脑后期做适当的调整,但是我反对对摄影作品进行过度的调整,这样会丢失摄影的原味。对于同一组作品,无论风光还是纪实,我都追求影调的一致性,这并非形式上的刻意追求,而是为了强调语言的统一性。我的《乌桕情结》、《记忆风景》也是同样手法。
Q:老实说,这个作品欣赏起来比较费眼睛,不过话说回来,物体的低辨识度也强迫着观者花更多时间去欣赏。如今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但是你的作品强迫我们慢下来,这一慢,似乎就感觉到一点禅的意味了,为我们来阐释一下个中的禅意吧。
A:你说的没错,这组作品在展览的时候,很多人也有相同的感受,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其实,具象和抽象之间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它有一个过渡的临界状态,这种状态会给人一种迷茫,但又不乏真实的感觉,我想尝试着去表达。齐白石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在于似与非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这种思想对我的摄影创作影响很大。
我认为器物的空无与容纳,隐藏着含混的禅学意境。“一切法本来空寂”,但其另一面却依存着“有”或“容纳”,如何参悟其中的妙处,值得细细品味。当自我安静的内心流淌于这些画面,我当然希望观者也能放慢他的脚步和眼神,在这些影象面前寻找到和我一样的感觉。
Q:前一阵世界最贵的照片出炉,很多人都说读不懂,但是价钱支撑了它的价值,你觉得你的这组作品最大的价值何在?
A:我认为,艺术品的被认同,价钱并非是唯一衡量的标准,学术有学术的标准,市场有市场的准则。当然,如果能够让艺术品的价值和实际的经济价格能合二为一,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这往往又是较难实现的。其实这很正常,我不赞同一定要求那些拥有金钱的人们,也象他们拥有丰富的金钱那样拥有丰富的艺术鉴赏力,购买的人只要觉得物有所值就可以。我只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利用摄影这种方式,艺术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没有考虑它的商用价值,甚至艺术价值。这种阅读是要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阅历的。
[NextPage]
朱晨:《空无,容纳》
Q:一些先锋前卫的东西因为观念超前,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被当成垃圾或者就开宗立派了,你看好国内哪些先锋的摄影师?你的摄影追求是什么?
A:我所理解的先锋和观念超前,是那些还没有被人们探索过的摄影“原始森林”,也可以叫做原摄影,这些地带所呈现的摄影样式或信息,有一部分可能会被人们所接受,但更多的是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受众的多样性会导致创作者分流于不同的取向,一部分人会坚持自我,一部分人会从众,也有一部分人能在两者的夹缝间舞蹈。垃圾堆里也有闪光的金子,关键是您是否有心去发现。我觉得“开宗立派”这个说法很有江湖气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独辟蹊径,即便已经开宗立派了的,他们的道路也不一定都能通往艺术的最高殿堂,但是我认为没有人走过的路,未必就是一条不好的路。
关于先锋摄影师或者新锐摄影师,我只是通过观看和学习他们的作品,得到一些启示,至于看好谁或者不看好谁,我觉得这个问题就留给学术理论界去争论吧,呵呵。
关于摄影追求,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本意还是通过摄影之原语言的探索,包括摄影的词汇、语法,摄影语言的多样性,以及摄影的审美意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没有太多的企望,摄影只是我生活的一个部分。
Q:还会拍类似风格的作品吗?下一个选题可能是什么?刻意的风格化会不会走向僵化?
A:应该说,这么多年摄影,我最幸运的是自己没有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最大的自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各种已成名成家的“门派”约束。每个思想独立的摄影师,都会自然形成自己的拍摄手法和拍摄习惯,但我认为,自己的思维一定不是固定的,我喜欢不断的尝试再尝试,不想把自己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曾经拥有的作品,都不是最好的作品。相信风格也不是刻意形成,而是在一次次“实验”中自然形成的阶段性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在不断变化的,应该尝试用多种风格来表达。
我一直没有刻意的选题,多的是一闪而过的想法,一旦有了想法,就希望能有一个最好的表达形式。
Q:平时你也拍一些让人容易看懂的作品么?你喜欢的题材还有哪些?望附上几张其他风格的作品,让大家全面了解作为摄影师的你。
A:我经常拍一些风光地理和人文纪实的片,有时也会拍一些纯记录的。《乌桕情结》花了我整整一年的业余时间,一年四季一种树---乌桕树,从观察到拍摄,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创造,乐此不疲。我认为,选择拍摄的对象不在于他的独特,而在于你的发现,在于你如何去用相机观看它。
朱晨简介:光学仪器制造专业本科学士,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擅长风光、写意、主观性创作。作品多次在全国性赛事获奖,并在《中国摄影报》、《浙江画报》等专业报刊杂志发表专题、专版。2011年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举办个展,获优秀摄影师,作品被丽水摄影博物馆收藏。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