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摄影家王文澜访谈录:亲历地震的触目惊心

2009-01-24 10:32:1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腾讯直播访谈间,我是高如熠,今天我们谈的主题是汶川大地震,在2008年5月12号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近七万多人的死亡,和一万多人的失踪,带来的损失难以估计。在地震的第一时间,就有渠道传出了各种各样的图片,这些图片告诉了我们的网友很多灾区的现状,让我们的网友能够真实准确地了解在去的情况,可以说这些图片使我们的赈灾工作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持。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助理,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百名摄影记者聚焦”主编王文澜先生。

    主持人:我们知道“聚焦地震”是百名记者的三部曲,第一部是SARS,第二部是聚焦冰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三部曲呢?

    王文澜:2003年春季SARS爆发以后,那会儿我们忙于报道,在6月份的时候就想我们有一个图片网中心,为什么不利用这个网的优势,把全国各地记者拍的有关SARS的照片汇集起来出版。这个事如果要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就是无法想象的,因为那会儿的图片都是靠邮寄,邮寄就得三天五天,一个礼拜才能收到。现在在网络时代,通过网可以使有关SARS的所有照片都能以很快的速度汇集起来,而且印刷方面也是运用比较先进的技术,那会儿用了26天的时间,就出版了这本画册,就是百名摄影记者聚集SARS。今年年初冰雪灾害的时候,春节前夕我们就突然想到,既然有了2003年的那次SARS画册,应该把它续写下来,所以搞了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冰雪线画册,从编辑到出版,用了18天的时间就出版了,这一切得益于网络的优势。

    主持人:“百名记者”是一个概念,还是说具体的数量就是百名?

    王文澜:这是一个概念。起码是一百个记者以上。

    主持人:一百多人。

    王文澜:对。当然到了这回,我想不仅仅限于专业记者,还有很多的,因为现在摄影是非常普及的,每个人,每个在现场的,这回儿我到前边去,包括我们看抗震救灾的战士,有拿手机的,还有拿照相机、DV的,我一看在连队或者在普通老百姓、市民,包括农民他们都拿手机或数码相机随时进行拍照。我想百名摄影记者,当然也包括所有的这些拍摄者的作品,全都可以选入这本画册。

    主持人:摄影已经是非常普及的事情了。

    王文澜:对。

    主持人:地震的时候您在哪里呢?

    王文澜:地震的时候我在北京,在报社,得知地震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马上派出摄影记者加上文字记者,连夜往成都那边赶。结果成都的机场,因为当时被控制了,管制,后来我们就先到重庆,从重庆坐汽车一直往都江堰,所以先到了汇源中学,正在往外抢救。第二天,像这种现场抢救的照片就能发回来,在报纸上就能用。

    主持人:组织百名记者聚焦地震的想法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吗?

    王文澜:在聚焦SARS的时候是逐步形成了这么一个想法,聚焦冰雪线的时候也不是马上想到的,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再做一本呢,这回聚焦大地震,应该是一开始就想到了。因为事不过三嘛,到第三个,已经成为一个应该是马上就有这个概念。所以派出第一批记者,后来一看各个点跑不过来,交通中断等等,所以又派了第二批、第三批,报社派了很多批记者。当时我在报社,每天晚上处理来稿,就是他们发回来的稿子,往各版用。有好的照片就留下来,就开始构思画册的结构。后来到了半个月以后,前线记者也很疲劳,就慢慢换班,这个时候我因为要编辑这本画册,觉得哪个震点,这些具体情况,所以我就又飞到成都,用八天的时间,跑到汶川映秀,像什邡的红白镇,都江堰的相隔县,还有青川,就是离的比较远,既然到了青川,就干脆向甘肃的文县、闭口镇,还有陕西的宁强县、略强县,这些重灾区,不光是四川,甘、陕一块,这样的话县、乡、市的震情情况,相互比较,心里就比较清楚。

    主持人:您在现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

    王文澜:现场当然是触目惊心,因为我去的时候都是半个月以后了,我仍然还是非常沉重。可能有些现场已经是空无一人了,但是它蕴含的那种巨大的悲痛力量,反而是更沉重,因为当时就你一个人在那儿看着一大片的这些坍塌的山梁、环境,被毁坏的非常厉害。因为当年我也去过唐山大地震,当时是作为一名战士,去抗震救灾,另外当时也是一名部队的摄影员,那会儿拿的相机有比较简陋了,海鸥的双镜头相机,120的,而且那会儿框框也比较多,不像现在非常开放,什么都能够表现。那会儿还是比较拘谨的。唐山是我们24小时之内就到达了,为什么呢?因为是平原地带,顶多桥梁断了,可以把架起来,开进速度比较快。而且不是像四川这种在地形非常的险峻、复杂,蜀道难,这回一去确实是知道,汶川那个地儿,道路在群山峻岭之中,就这么一条 路,稍微一塌方,大石块滑坡,路就断了。

    主持人:四川的救灾条件要比当年唐山差得多。

    王文澜:要复杂、艰巨、困难,所以难度非常大。

    主持人:您半个月之后到达的灾区,差不多是二十几号。

    王文澜:对。

    主持人:当时在现场的媒体摄影人还多吗?

    王文澜:不是很多了。

    主持人:您觉得在现场的这些摄影记者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大家在拍照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很压抑呢?

    王文澜:我拍摄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是当天进去的,所以我就感觉到,肯定你碰到的这个创伤是各种各样的,所有的这种创伤应该都能看到。就跟一场核爆炸似的,所以把人,把家庭、城市、人,都给你淋漓尽致的破坏。

    主持人:您还记不记得,在唐山大概拍了多少张照片?

    王文澜:当时因为还要参加救人,我想也要拍了一二十卷照片,120的,所以也就是一百多张,不到二百张。

    主持人:这次您拍了大概多少张?

    王文澜:这回是数码,拍摄的可能多一些,几百张照片。就像这些很惨的东西,好象也无力,不忍去拍,这当然是事后去想,怎么没把它拍下来,当时觉得惨不忍睹,这么留下来,觉得有一些按不下快门。

    主持人:在现场,您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就是在您走过的这些灾区。

    王文澜:我现在像那种抢救时候的,很急迫的,时间是生命的东西已经都没了,所以呈现在我面前的都是比较静止的画面比较多。当然像这些废墟的惨状和人的表情,包括一些儿童的眼神,都是比较能够感动你的,震撼你的。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