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德国摄影师沃尔夫冈:中国比西方更令人困惑

2007-12-26 15:32:03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

   

    照相机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呈现镜头前的世界,这是德国摄影师沃尔夫冈泽本(Wofgang Zurborn)的观点,但他镜头下的世界并不全是真实世界,他把各种场景叠加、拼贴起来,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风格。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节上,国内外摄影师云集。他们来去匆匆,只有少数几位留到最后。出席了西方著名艺术策展人与地方政府官员“鸡同鸭讲”、形式颇为奇特的年度颁奖仪式,听完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关于100多年来摄影策展和收藏的演讲之后,他们乘坐长途汽车,在连州至广州的崎岖山路上颠簸6个小时,然后搭乘飞机回家。

  沃尔夫冈泽本是少数有耐心的艺术家之一。他曾任德国摄影学会主席,是德国最有名望的摄影师之一,如今住在科隆,在著名的不来梅艺术学院教授摄影。他的最新摄影集《漂移》被评为2008年德国“最佳摄影书籍”之一;明年,他还将在全球巡回展出一组在北京和上海拍摄的作品。

  本雅明的影响最大

  《漂移》是沃尔夫冈自1999年到2005年拍摄的一组作品,在本届连州国际摄影节上展出,呈现了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我用残缺不全的世界图像表现出现代生活的荒诞一面。在图像上,建筑、广告、街道、人群等多个层面被组合、叠加,各层面之间互相碰撞,具有蒙太奇效果和超现实主义的幽默感。”沃尔夫冈说。

  沃尔夫冈现在这种拼贴、后现代和超现实的风格,完全不同于他早期的写实风格。上世纪80年代,沃尔夫冈崭露头角,在他首次结集出版的作品《人群》(1986-1993)中,他聚焦于那些在节庆、典礼、选举演讲、狂欢游行等公众场合中的人们—他们带着梦游般的表情和间或掠过的哀伤参与其中,显得那么渺小。

  早期的沃尔夫冈花了十年多时间探索公共场所与摄影之间的关系,他并不注重客观描绘都市本身,也不像一个摄影记者那样去记录人们的行为。他的风格转变开始于第二部摄影作品《符号的迷宫》(1991-1993)。在这本书里,他把日常世界里的各种真实事物拼贴在一起,制造出迷宫一般的感觉。观者被色彩缤纷的图片吸引后,不由自主地发挥想象,赋予图中碎片以意义。有评论指出,沃尔夫冈通过摄影提出了哲学问题:在数字时代的日常公众背景中,物体在多大程度上能达到个人的认识和行为层面?

  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纪实风格人像摄影到现今的后现代风格,大众文化始终是沃尔夫冈关注的对象。他坦言这是受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的影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沃尔夫冈说,他从不拍自然,也不想当布列松式的新闻摄影师,他想做的就是用镜头探索本雅明笔下大众文化的奥秘。“我把图像从上下文中剥离出来,重新组合在一个新的框架里。我关注后现代符号,在这一意义上我的作品是彻底现代的,但同时又是非常古典的。我指引观者退后到这样一个事实:照相机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呈现镜头前面的世界。通常我们很难注意到这些事物,它们对我们来说好像很不重要,或者陈腐。我们不看事物,事物却看着我们。”

  中国比西方更令人困惑

  2006年6月,沃尔夫冈带领建筑系学生来到中国,在北京和上海各呆了10天。那是沃尔夫冈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先到北京,沃尔夫冈一下子就被北京迷住了。“我觉得北京是一个过去与未来并存的城市。在北京的部分地区,我能觉察到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在另外一些地方,这座超级城市的发展和成长如此迅速,犹如置身于科幻小说的画面中。”

  北京的街道生活在这位德国摄影师眼里,犹如符号、人群和建筑组成的一幅幅密集拼贴画。因其太过浓厚,沃尔夫冈认为很难“破译”他看到的情景:“我所看到的一切,简直具有‘杀伤力’。”

  沃尔夫冈镜头里的北京既充满疏离感,又非常贴切:古老庙宇前的轻烟、石狮子和大红灯笼透出古老文明的寂寞;一个男人穿拖鞋骑着三轮车,车筐里有一个空可乐瓶;另一个穿着短袖汗衫和短裤,骑着自行车买馒头……这些都以他个人的视角记录了北京人的生活。与北京相比,沃尔夫冈镜头下的上海更“工业”,缺少了北京那种闲散的生活气息。对这群“欧洲游客”来说,上海显然更亲切一些,因为第一眼看上去,上海更像一个美国城市,比如浦东的某些地区让他们想起了洛杉矶。在夜晚人类制造的光芒中,他们只看得到摩天大楼,而天空几乎隐匿了,这让沃尔夫冈觉得上海是一座“冷而匿名”的城市。

  摆脱了狭隘观念的摄影节

  今年12月,沃尔夫冈来到位于粤东北的小城连州,他被连州的一切惊呆了。展区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粮仓、鞋厂、果厂。那些废弃的厂房本身就是一座座令人惊叹的建筑,很多过去的标语口号至今还留在墙上。然而,当他拿起照相机时,却发现自己成了围观者的拍摄对象。自称是“一级演说家”的沃尔夫冈说起这段经历,爆发出一阵大笑。

  对沃尔夫冈而言,这次连州摄影节最“正面的现象”,是参展艺术家和摄影作品的多种多样。从纪实风格的摄影作品到“摆拍摄影”(staged photography,在最近30年的摄影发展中,“摆拍摄影”逐渐成为国际摄影界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参展作品正在摆脱对摄影的狭隘认识,呈现出极为多元的样态。

  谈及将来,沃尔夫冈当被问及会否像一些西方摄影师一样,定居于中国的某个城市,或者乘坐火车辗转于中国各个地方,拍摄他们眼中中国人的生活时,活尔夫冈表示“暂时不会”,他很忙,除了在柏林和不来梅有很多课要上,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还有一个工作室;他最近的工作计划依然是拍西方后现代社会的大众文化,那是他永远不会厌倦的课题。

   (编辑:熊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