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在不少报纸寸土寸金的版面上,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照片占据了重要位置。在强调照片作用的前提下,对图片可读性必须有客观的认识,只有价值判断准确,新闻照片才能真正起到传播信息、提高可读性和实证的功能。
讲究版面竞争力
既要保持发行量、阅读率的领先地位,又要减少成本的投入,如何有效传递信息,提高版面竞争力,成了一个关健问题。什么是版面竞争力,就是报纸版面在市场上获得读者注意,由此赢得读者满意度,最终实现读者对报纸有忠诚度的能力。
纵览当下报刊,无不在内容采编、版式设计、活动开展、发行招数上用尽心思,封面版导读的处理方式几乎为所有晚报、都市报采用。作为机关报的《广州日报》在原头版之前,采用外套式的两个导读版吸引读者。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张建星则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记者带队伍”的操作思路,对《天津日报》进行全面改版(参见张建星著《新闻的创意时代》)。如果说,《广州日报》在全国机关报中率先启动图片“冲击力”,那么津报集团应对《今晚报》的竞争,除了创办子报《每日新报》外,机关报本身对图片的重视功不可没。
好的报纸版面,风格应该具备几项:便利性、稳定性、差异性和兼容性。笔者的理解,便利性当然就是简洁、一目了然,是视觉冲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版面设计首先要考虑突出便利性,使读者以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多的阅读量,封面版作为一张报纸的外衣显得特别受读者关注。但仅有便利性是不够的。
追求冲击力是把双刃剑
众多研究表明,版面的吸引力,首先是照片,其次是标题,然后才是文章内容。于是有些报纸照片越放越大,越来越触目惊心。独家照片的拥有及图片的突出使用,是报纸在电视发达的今天仍然主导舆论阵地的原因之一。大量的图片,强烈的镜头感,可以迎合大众市场的需要,新闻照片、资料图片、电脑图解、表格、漫画等所占的位置越来越大,报纸几乎成了画报。但香港报纸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有些报纸图片多,色彩丰富,吸引眼球,可读性不低,可公信力却呈下降趋势。
“以图片带版面”,其关健在于图片是否对版面有提升力,能不能真正以一个较为独立的角色激活版面。发大图片,多发图片,却缺乏较强的新闻性,不能做到以图片带版面,有量没信息,是目前一些报纸图片运用失当的主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等人曾在北京做过调查,读者最关心的新闻版面不是最漂亮的版面,而是具有新闻重要性的版面,是反映热点、见解独到、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换句话说,重要加实用大于好看。如果一份报纸不反映社会热点,没有体现主流诉求,与广大读者的价值认同有较大差距,无论如何不能成为一份成功的大众报纸。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重要媒体中,既有《今日美国》的新潮,也有《纽约时报》这样比较传统的样式,一份报纸的成功,首先是内容的成功。
在主流媒体看来,吸引注意力不是决定性作用,而重要的是希望读者在今天关注什么,主流报纸不会把香车美女放在头版,既有品位的考虑,更是把最受人注意的版面让给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
视觉冲击力的三个关系
1. 符合审美的习惯与不唯美设计的操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消费的多样化,读报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中,许多读者阅读报纸时并不认真,要求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有用的资讯,在这种情况下,视觉感起到突出作用。
报纸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版面必然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版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广泛的重视。嘉兴日报社以30万年薪从杭州引进版式总监对许多报媒触动不小。从《北京青年报》的浓眉大眼到《都市快报》的清秀细腻,从大批报纸的瘦身风潮到个别报纸的颜色变革,从视觉新闻版的出现到图文并重的普遍强调,起码可以看出,有特色的报纸多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报纸,真正拥有视觉冲击力的报纸是内容有市场、版面有竞争力的报纸。
版面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符合审美视觉习惯,便于阅读。一幅吸引读者眼球的好照片不一定是构图最完美的照片,优秀的新闻照片要么给人震憾,要么带来轻松。《竞报》的头版照片,常常是体育的大特写,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因为照片中的表情或动态要表现的是体育人的内心世界,追求的是情感到位,这样的照片,“既让人感受运动比赛的激烈酣畅,又展现了体育美感的赏心悦目”。
版式的意义已渐为报纸所重视,许多报社除设立图片总监外,还设立版式总监,问题是有些美编在具体操作上过于杂志化思路,过分追求艺术效果。“称职的美编,应从传播的角度而非唯美角度出发。”读者最讲实际,他们要求有所得,而不仅是报纸与自己共鸣;要求报纸有所发现,从新知中帮助读者把握机会,因此,报纸要研究流行趋势,研究大众接受心理。
2. 外部拍摄的新闻化与内部管理的专业化 社会新闻层出不穷,新闻现场瞬间即逝,因此,要做“新闻发生了,我们在现场”并不容易。随着照相机和手机的普及,社会上的摄影发烧友群体庞大,目前,这一群体的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开发。许多有意思的照片没有出现在当地有影响的报纸上,反而在个人的博客上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摄影师由于缺乏新闻观,对突发现场、事件冲突没有敏感性,过分强调作品的艺术水平。因此,对社会上的摄影爱好者进行一定的新闻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新闻敏感性很有必要。
3. 新闻现场的到达与有效信息的传递 独家、原创,具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是增加信息,美化版面,吸引设计者,形成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认为,“好的新闻照片应有三方面条件:必须是新闻照片,而非一般的应景人物或活动场景,即必须有新闻由头;二是独立、单幅,不需要文字叙述便足以展示新闻事实;三是构图简洁,中心突出,具有深刻人文关怀。”
在这时,“新闻现场的到达”与“有效信息的传递”成了一道门槛。新闻事件下的摄影构图是新闻摄影的本质,新闻发生了,摄影记者不在现场,再好的摄影技术也等于零,不少报纸采用读者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尽管图片质量有限,但因为传达了有效信息,往往也成了独家照片。随着手机与网络的普遍化,现场照片的摄影者已由专职摄影记者延伸到社会大众,这些来自没有记者身份的人手中的照片与记者拍摄的照片一样有意义,在博客、拍客成为生活一种状态的今天,人人可以是记者,都可以记录时代的特定瞬间,只要照片拥有有效信息,就有传播的价值。有效信息越多,传播价值也越高。(作者:郭培明 《东南早报》常务副总编辑)
(编辑:一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