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每支售价仅十几元的叫做“鱼精蛋白”的药品,近一个多月来却难住了各大医院需要做心脏手术的专家。厂家停产,又没有替代品可用,非紧急手术只能临时叫停。
让人纠结的是,我国仅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一家生产鱼精蛋白,但目前已暂时停产。业内人士分析得很直白:药企停产之因,一是原料,一是生产线。鱼精蛋白非常廉价,利润低,药企自然缺少生产积极性。
有人说,这是价格管制的症结。这话有一定道理,又不完全如此。但事实上,诸如胃舒平、干酵母片、黄连素、肤轻松软膏等廉价药,均已在市场“气若游丝”。心脏领域救命的,拼不过补锌补钙的——这与“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诡异何其相似!
鱼精蛋白的今天,就是低价药命运的寓言——价格降下来了,要么换名字重生,要么原地灭绝。这不能怪企业,那么,相关决策就该反省:降价的行政指令与市场的利润逻辑,如何找到更为妥帖、而不至于互相戕害的平衡点? 低价药是好,但不能低到正常的利润线之下;而减轻患者负担,也显然不是企业一家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看病贵的矛头只是指向药企,不仅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反而可能出现类似鱼精蛋白的“人造危机”。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