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月22日,有“开往春天的列车”之称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被一架超低空飞行的无人机逼停。目前,重庆警方正着力整治轨道上空的无人机。
虽然此次没有人员受伤,列车很快恢复正常运营,但这一插曲既干扰了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秩序,折射出的安全隐患也让人后怕。
列车丛中过,繁花入眼来,确实很浪漫。但在列车穿行线路上放飞无人机,来捕捉“开往春天的列车”的画面,一点都不“浪漫”,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还涉嫌违法违规。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有明确规定,禁止“在地面或者高架线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升放风筝、气球等低空飘浮物体和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鉴于此,当地对此展开整治,也在情理之中。
为了规范无人机飞行,从生产企业到无人机机主,其实都有相应要求。但“黑飞”、“乱飞”问题依旧不时冒头。
一方面,包括《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等在内,无人机的规定繁多,但仍留含糊地带,如无人机算航空器还是航模,至今依旧存在争议,对应的行业监管执法权,也存在着归属模糊的难题。
另一方面,很多消费级无人机体积小、飞行高度低,在反制技术不够成熟的前提下,即便机主“黑飞”、“乱飞”,如果没有酿成事故,也很难及时发现并处罚,执法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长远来看,要破解“黑飞”、“乱飞”乱象,应完善法律法规,为无人机的行业管理确立更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强化监管,严格执法,规范飞行,无人机才能驶上“正轨”。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