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板块,亚洲文明周活动盛大开启。奥林匹克公园千米景观大道成了亚洲文化交流的主场,几日来,每天两场的亚洲文明巡游和亚洲美食节活动为到场的各国来宾奉献出一场丰厚的文化盛宴。
骄阳下,景观大道旁,游客们有任何需求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北京志愿者。在为期一周的亚洲文明巡游和亚洲美食节上,北京志愿者用他们多彩的志愿服务,成就了奥林匹克公园千米景观大道上一道新风景。
有游客的地方
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亚洲文明巡游和亚洲美食节活动于5月16日至22日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志愿者们在活动开幕前就进行了“踩点”,熟悉了自己的岗位安排。
5月16日上午8:30,从奥林匹克公园3号安检口进入,一个个身着白色上衣、红色裤子,印有象征亚洲文明的三组大河彩带的志愿者身影映入眼帘。沿着1000米景观大道继续往前走,这些青春靓丽的身影遍布在各个地方,他们或在某个岗位为游客提供定点服务,或者在移动中发现问题,并帮助游客解决问题。
巡游队伍引导接待、辅助导演组进行表演调度、巡游活动观众区人员引导、观众入口人员引导、观众入口至巡游观众区引导、现场观众引导咨询……翻开《志愿者岗位分布表格》,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只要有举办活动的地方,就设有志愿服务的岗位。在亚洲文明巡游开幕当天,就有百余名志愿者参与了景观大道的志愿服务。
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组织学院的蒋思彤和郑欣妍就是其中两个,在亚洲文明巡游活动开始时,两人就负责东四观众区的引导工作。“观众们热情很高,很多人都想站在最前边,拍到最美的画面。”蒋思彤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全程都在提醒观众不要拥挤、注意安全。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巡游表演,蒋思彤和郑欣妍磨破了嘴皮,一遍一遍耐心地提示着观众们遵守游览规则,而自己竟没顾得上欣赏一眼近在咫尺的巡游表演。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的大三学生汪澳哲则被分到了餐饮新科技馆。除了给来参观的游客发放《观众参观导览图》,汪澳哲更喜欢提前给游客们介绍一下馆内的“黑科技”,“这个馆分两个区,餐饮科技与传承馆和现代餐饮智慧生活馆,您可以去全息投影式餐厅体验 ‘沉浸式’用餐,也可以与送餐机器人、外卖机器人亲密互动。”
一天“答题”上千个
指路数百次
“如何穿过景观大道到达对面的场馆?”“卫生间在哪儿?”“出门往哪里走才能打到车?”由于景观大道将亚洲美食节八个展区从中间隔开,绕一圈需要走很远,很多游客都不想“走冤枉路”,所以“怎么走”成为志愿者们回答最多的问题。
在亚洲特色餐饮馆中有一个“五人小组”,他们均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0)班的学生,负责馆内的引导、问询工作。为了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小组组员们在5月16日活动开幕前,专门跑过来进行了“踩点”,“把各个场馆转一圈需要一个多小时”“景观大道走完需要1500步”,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对活动地点进行了“标记”。开幕当天,小组成员又进行了进一步“探点”,把哪里有捷径,哪里需要绕行“探清楚”,更专业地为游客指路。
“其实这两天工作很累。”小组成员李荫权告诉北青报记者,从8:30上岗到19:30结束,他们要么站在某个点位,要么在巡逻,一站就是一天,只有吃饭的时候才有机会坐一下,更多时间还是在回答游客们的问题,为他们指路。她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美食区里各家特色参观的位置,游客任何有关餐馆位置及特色的问题,她都能“口吐莲花”般给出娴熟的介绍。“就像商场的服务生一样,游客们想品尝哪个国家的口味,我们都可以向他们推荐”。黄凤是这个志愿服务小组中最喜欢美食的女孩,每次走进特色餐饮馆,闻着各个摊位传来的香味,她都不由得咽一下口水。但在回答游客问题时,她立刻恢复了端庄大方,用最好的状态为游客提供最满意的志愿服务。
连续10天在岗
幕后志愿者获点赞
亚洲文明周期间,由28个中外表演团队带来的亚洲文明巡游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沸腾起来。观众享受文化盛宴的背后是表演团队一次次辛苦的排练。为了方便交流,从排练到活动结束,主办方为每个国外表演团队配备了一名志愿者。和景观大道上每天轮岗的志愿者不同,他们需要连续在岗十天,为国外表演团队提供翻译、引导等所有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隐身在表演团队背后的“小管家”们,用他们专业热情的服务获得了各国演员的点赞。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姬瑾煜担任巡游中尼泊尔表演团队的英语翻译工作。“尼泊尔团里大部分是非常优秀的大学生,我们的交流很顺畅,他们沉浸在表演中的那份快乐深深打动了我。”5月13日上岗后,性格开朗的姬瑾煜就和演员们成了好朋友。团队表演用的旗杆没有带,她一趟趟地跑到演艺后勤保障组去找替代品;4次彩排她全程陪同团队走完千米的巡游路线。
5月16日上午,亚洲文明巡游首场演出开始,姬瑾煜没有去现场,默默地守在不远处的团队休息区,为他们准备矿泉水。“当听到主持人报出尼泊尔代表团的名字时,就像听到了我的家人即将登台,特别幸福。”中午,演员们拉着姬瑾煜去鸟巢合影,她为演员讲解景观大道两边的建筑;回来,在演员们的邀请下,她学起了尼泊尔舞蹈。“这次的志愿服务太难忘了,这么多国家的人聚在一起,音乐响起,舞蹈跳起来,语言早已不是障碍,亚洲文化就这样在自然的沟通中融合互通。” 姬瑾煜觉得收获满满。
亚洲文明巡游中还有一个需要连续在岗的幕后志愿者岗位——导演组后台物料清点岗。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4名志愿者在这里默默坚守,协助导演组发放、收取演员们的服装,清点各种道具,每天随叫随到。
5月16日亚洲文明巡游结束后,刘金赫、刘梦迪、赵玉婕、秦俊琦迎来了当天工作的高峰。不同学校、班级结束表演的学生,将帽子、鞋、上衣、裙子、袜子等表演服装交回导演组。一会儿工夫,物料间的门外就堆起了小山似的黑色袋子。4名志愿者分工协作,700余件的帽子、鞋、上衣、裙子、袜子需要分门别类地清点,一件都不能错。
开幕式当天,天气炎热,演员们的汗水早就湿透了衣服。“面对堆积如山和散发着汗味的服装,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这个岗位真不轻松,看着每一套被汗水湿透的表演服,我们被感动了,演员们的付出值得尊敬。”刘金赫说。
“开始听说自己的志愿者岗位是在导演组,我们都觉得特高大上,可真的来了才知道,这里没有光环,只有严谨认真的付出。”赵玉婕说,物料的清点需要特别的细心,每次数百件的服装、道具他们要数上好多遍。这份工作还需要有过硬的体力,一双演出鞋就可能重达一两斤,一袋子加起来一个人搬起来都吃力……
5月22日亚洲文明巡游将结束,这期间,这些隐身在景观大道背后的志愿者们将会坚守岗位,全力付出。
自撰广播稿
听见“青春”声
“碗筷在歌唱,带您开启全新味觉之旅。”“又到了和您说再见的时候了,请您抓紧时间挑选您所需要的商品……”走进亚洲美食节,除了微笑的志愿者,游客们还可以听见“青春”的声音。开场欢迎、文明规则、失物招领、寻人启事、结束致辞,亚洲美食节的广播词既活泼又不失稳重,中英文交替播放更体现着服务的多样化。
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李昱震和唐宇就是亚洲美食节上的广播员。游客们听到的广播语都是他们自己撰写。为了让游客感受到亚洲美食节的魅力,他们在写作上下了大功夫。“我特意去请教了我学播音主持的同学,他们告诉我让游客听得明白、舒服最重要。” 李昱震说。上岗前,他翻了公园、博物馆、剧场的广播与范本,再结合亚洲美食节的特点最终完成美食节上的广播稿,“游客们听着顺耳,我们挺满意。”
李昱震和唐宇除了广播还兼任失物招领的工作,两个人轮岗时,还会到各个志愿者服务点去送水,可以说身兼多职。5月16日,一位中国农业大学志愿者丢失的场地工作证和身份证被送到了他们服务的岗位,经过广播无人认领。“我联系了农大的老师,最终和失主联系上了,下班我就快递给他。”小小的一次帮助让唐宇体会到服务的快乐。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刘婧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谦
志愿者日记
机场内外无缝对接找回遗忘的背包
首都体育学院志愿者孙雅欣 刘雨晴
5月14日,是参加亚洲文明大会的国内外宾客抵达北京的一个小高峰。这天,负责接送机的志愿者们非常忙碌,但令人欣慰的是,哪怕是遇上了一些突发小状况,志愿者们都能在忙碌中迅速地找到解决办法,得到了参会者们的一致好评。
5月14日下午,我和刘雨晴在机场有条不紊地迎接抵京宾客。18点左右,来自广东的两位女士和一位男士从机场走了出来,按照原计划,我将带着他们乘坐一辆车前往五洲皇冠国际酒店,三人将行李放到了车上。此时,司机发现,前面一位要出发的志愿者车辆将会途经五洲皇冠酒店,于是,决定将三人安排到前面的车辆跟随刘雨晴一起出发。
我和刘雨晴协助司机将宾客们的行李放到了前面的车辆上,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我接到刘雨晴的电话:“我们刚到酒店,有位女士的包落在了原来的车辆上,她说里面有身份证和手机!”
接到刘雨晴电话后,我马上返回车上,找到了被遗忘的包。但接下来怎么把包安全送到主人手上呢?我开始在脑海里飞速捋着时间表:晚上8点多,机场的志愿者就会离开返回酒店,这期间能把包交接给谁呢?
最终,丢失背包的女士决定自己返回机场,我把在机场等候的司机师傅的电话用短信形式发给了她,并跟她一直保持联系,安慰她不要着急。
晚上8点20分左右她们到达了机场,核实了女士和背包里的证件信息无误后,被遗忘的背包终于物归原主。丢包的女士看到我们的时候很激动,说:“刚到北京,我只和志愿者交流过,只认识你!多亏有你!感谢你们!”
整理/本报记者 张小妹
“听”完整场嘉年华 现场和亲人擦肩而过
北京语言大学志愿者王晓如
5月15日,作为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东帝汶代表团入场联络员兼翻译的我,在亚洲文化嘉年华的大屏幕后“听”完了整场精彩的演出。听着演出,看着外宾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的心里踏实而满足。5月7日上岗到5月15日工作将近10天,点点滴滴一下子涌上心头。
5月12日是亚洲文化嘉年华带观众正式彩排的日子。天气预报是雷阵雨,一路上都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忙碌了一整天后,我才从朋友圈里看到,爷爷奶奶作为观众被邀请到现场观看彩排,而我们没有互相告知对方,就这样在一个活动中“擦肩而过”。看着奶奶发来的微信,亚洲文化嘉年华的舞台美轮美奂,我的眼睛有点湿润,因为志愿者的任务已经有好久没去看他们了。
整个志愿者服务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记忆,它们必将深深地留在我的心里。一次彩排,东帝汶代表团的一位外宾表演时不慎将一个头饰掉在了舞台上,下台后他着急地找到我,说那个头饰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我一边安抚他,一边琢磨着到哪里去找。我守在台口,希望有人能够发现台上被遗失的那个头饰。我的守候终于有了结果,我看到一位外国演员手里不停地摆弄着这个头饰。当我把失而复得的头饰送到这位东帝汶的外宾手上时,他连声说着谢谢,在日后的相处中,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