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两位航天员天“马”行空33日

2016-10-17 11:38:0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7日发射,两名属马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进入天宫二号,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







  神舟·人物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7日发射,两名属马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进入天宫二号,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的太空驻留。


  50岁的山西人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负责载人飞船驾驶、交会对接、飞行计划管理、飞行安全保障。这是景海鹏的第三次太空之行。这一次,他将打破中国载人航天的多项纪录,成为中国飞得次数最多、时间最久、高度最高的航天员。今年38岁的陈冬说,“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


  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


  对话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


  经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2名男航天员组成,他们是航天员景海鹏、航天员陈冬。


  10月16日上午,两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问景海鹏,你今年已经50岁了,又是一名将军,是什么力量支撑你第三次出征太空?


  景海鹏: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事业,更是我崇高的使命。虽然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乃至危险,但我喜欢、热爱、甚至享受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非常荣幸,我能够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要真诚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我决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好一名航天员。


  记者:请问陈冬,你在2010年成为第二批航天员,等待六年迎来自己第一次飞天,和你预期相比快还是慢,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与第三次飞天的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是怎样一种感觉?


  陈冬:我感到,这次任务来的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时机刚刚好。景海鹏师兄,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能与景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很幸运,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


  记者:请问景海鹏,听说首批航天员有一部分已经停航停训,你也面对过一次落选,一次备份。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既充满竞争又充满浓浓战友情的团队的?


  景海鹏:我经历过五次选拔,包括一次落选、一次备份。作为一名航天员,每迎接一次飞行任务,就要按统一标准重新选拔,确实存在着竞争。一个团队只有竞争才能出战斗力,但航天员这个团队除了竞争,更有携手并肩、传承帮带,一旦乘组定下来,其他战友就会送上掌声,全力以赴支持入选乘组。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下,此时此刻,我的其他战友正在飞控岗位严阵以待。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们将与我们一同“飞行”。我感到,航天员是勤奋的集体,是团结的集体,是自律的集体,是乐于奉献的集体,也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团队,生活在这个团队很幸福。


  记者:请问陈冬,这是你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陈冬:自从我们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就一直在做各项准备,在思想、身体、心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训练,为每次任务打牢基础。此外,针对每次任务,还要进行专项训练,在这次任务中,我们重点提高了应急情况处置能力、医学急救互救能力、空间实验能力。我感到,只有把地面训练当做太空实战,才能在太空实战中自信从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记者:请问景海鹏,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届时你已经54岁了,有什么期待吗?


  景海鹏: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是每一名航天员的梦想宿营地,我当然充满期待。据我所知,世界上有的航天员已经飞行7次,有的航天员已经累计飞行800多天,有的航天员一次任务飞行400多天,我还得向他们学习。对空间站来说,我还是一名新兵,我期待着为空间站建设发展多作贡献,只要祖国需要,我坚决听从召唤。


  记者:请问陈冬,据我了解,这次任务的作息将采取“6+1”模式,也就是说每周工作6天,会有1天休息时间,每天工作8小时,业余时间你怎么度过?


  陈冬: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会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丽的地球和我的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真是非常期待啊!不过,这次任务安排的各类试验还是挺多的,我们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前期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准备。总之,就是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文并图/新华社


  人物


  景海鹏:三度“飞天” 50岁生日太空过


  当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历史再次被景海鹏刷新——中国首位第三次飞天的航天员来了。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景海鹏足够幸运。“神七”飞天,他与翟志刚、刘伯明漂亮地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神九”飞天,身为指令长的他和刘旺、刘洋珠联璧合,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命为“神十一”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的他,将和战友陈冬完成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眼中,“仅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保持飞天的身体状态,景海鹏的坚持和努力就足以让人敬佩。”


  三年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50年前,出生在10月;50年后,出征又逢10月。


  即便从世界范围内来看,50岁出征太空的景海鹏也是名副其实的老将。那份举手投足中流露出的自信和从容,有绽放的荣光,更有坚守的执著。


  尽管时光在他的身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明显痕迹,但读懂这份自信和从容,也便读懂了时间在这位飞天老将身上的积淀和升华。


  打开景海鹏的方式有很多种,时间无疑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如果从1998年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那一刻算起,他坚守了整整10年,才迎来首次飞天。但此后,时间仿佛站在了他一边,一如航天员刘洋所说:“不曾改变的严谨,不曾改变的认真,不曾改变的勤奋,甚至不曾改变的面容和体重……”


  “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赢得时间的奥秘如此简单,但又如此艰辛。尽管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足以令人动容:“备战‘神十一’,一年左右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刘洋至今仍为偶然撞见的一幕深深震撼。那是“神九”返回后不久,他们刚刚从紧张的任务中脱离,还未来得及休整喘息。一次她敲开景海鹏的门,赫然看到了满屋的学习资料。刘洋诧异地问:“师兄,你摆满屋子书干吗呢?”他笑了笑说:“准备下次任务。”“可‘神十’任务我们按规定不能参加选拔呀?” “那还有下次呢,还有‘神十一’、‘神十二’呢?”


  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持让他赢得了时间,时间也回报他以精彩:飞天时间越来越长——从“神七”3天、“神九”13天到“神十一”33天,飞天高度越来越高——此次“神舟”“天宫”组合体飞行的高度比以往抬高了50公里,他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飞天高度最高的两名中国人之一。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景海鹏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今天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父母的养育;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里,都浸透着太多人的心血。


  他盛赞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为飞天开拓者、先行者,感激默默支持他的科研团队, 感谢所有航天人:“他们都是给我们增添翅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飞天翅膀!”


  太空飞行的高风险,众所周知。已经两度飞天“功成名就”的景海鹏,为什么还要选择第三次飞天?


  他的回答很简单:“航天员是我的职业,航天员的使命就是不断去执行飞天任务。”


  他的回答很动情:“我热爱这个职业,挚爱这个职业,酷爱这个职业,愿意时刻准备着接受祖国挑选,宁可备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备。”


  茫茫太空,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注定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


  今年4月24日,中国首个航天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前,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重温了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


  “最后一句‘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景海鹏说,“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文并图/中国军网


  陈冬:“失踪”6年 老师曾登报寻人


  昨天,陈冬——还是一个陌生的面孔和一个普通的名字。


  今天,他举世瞩目,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神十一”飞行乘组航天员。


  13年前,看着杨利伟出征太空的雄壮一幕,陈冬热血沸腾: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6年前,他跟随英雄的脚步,加入到这个飞天“梦之队”,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如今,38岁的他,终于接过飞天的接力棒,站在了飞向太空的起跑线上。


  “我能做到的,我就要做到最好!”为了这一刻,他全力以赴,时刻准备着飞向更高更远的太空。


  从小在工厂里长大的陈冬,在子弟学校里从来都是“孩子王”。那时候调皮爱惹事的陈冬,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性格沉静、稳重,责任心强”的航天员。


  1997年,陈冬以优异成绩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在这里,他将逐渐适应另一个角色对他的塑造。


  那是新训时,一次因为被子没叠好,班长直接把他的被子给扔了。一开始陈冬比较抵触,认为被子叠成豆腐块实在没有必要。直到教导员告诉他:叠被子实际上是一种军人意志和作风的锤炼和养成。


  “当班长,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在军校,我懂得了什么叫军人的责任。”随着时间的延伸,他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从飞行学员到飞行员,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转眼,军校毕业,当飞行员、当中队长、大队长……他的生活就像那个宣传片一样,他一度以为“此生只能和蓝天为伴了”。直到有一天,他的目光被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天的身影牢牢吸引,他的眼神被火箭的尾焰点亮,25岁的陈冬似乎再次触摸到了太空的气息。


  当时陈冬飞的是强击机,主要在低空飞行。“我就想飞得高点、再高点,飞出大气层,去那里看看什么样。”这样的心情随着“神六”、“神七”的陆续飞天,变得越来越强烈。


  当得知所有航天员都在飞行员中选拔,杨利伟和他一样飞的也是强击机的时候,他一下子听到了梦想的心跳:“自己会不会能赶上也挑一次?”


  机会说来就来。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开始了!真不巧,时任大队长的陈冬带着大队在西北执行演习,本来可以试一下的机会就这么无情地从指缝中溜走了。正在他懊恼之际,演习归来的他再次接到参加体检的命令。


  陈冬顺利进入面试,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面试他的考官竟是他崇拜的英雄杨利伟。“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我更加坚定了当航天员的梦想。”说起这一幕,陈冬至今津津乐道。


  两次飞天的景海鹏同样是陈冬的偶像。他说:“被自己的偶像带进这个队伍,然后和偶像一起出征太空,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运、更幸福的吗?”


  整整用了6年时间,陈冬才站在飞天的起跑线上。这6年,也是陈冬在他的朋友圈“失踪”的6年。2012年,远在洛阳的高中班主任姚志强思念爱徒陈冬心切,在洛阳晚报以《姚老师“想念你”》为题登报寻找陈冬。至今,那则思念浓烈的文章仍挂在互联网上。


  姚志强老师哪里知道,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


  6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是一段长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爆发力。”陈冬直言,他又回到了高强度的学习时代。


  “他的入选是一个必然。”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的眼里,陈冬各方面都很优秀,各方面都很全面,没有明显短板。从初选到定选,陈冬在同批航天员中成绩都是第一。他的融会贯通能力有时候让教员吃惊,他对完美的追求连景海鹏都赞叹不已。


  全力以赴,厚积薄发。备战“神十一”的日日夜夜里,他和景海鹏共计完成了3000多个学时训练。


  此次出征,挑战空前。他们不仅要当好“驾驶员”,还要当好“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医生”、“生物学家”、“农民”,不仅要去做各种实验,还要种菜。“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陈冬说。


  出征前,这位偶尔给孩子讲《铁臂阿童木》故事的父亲,对喜欢看星空的双胞胎儿子说:“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夜空,去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然后给爸爸打声招呼。”


  文并图/中国军网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