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
北京时间昨晚7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由此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8年设立以来首位女性获奖者。
共同获奖原因
经济治理研究
从理论渊源上看,两位得主都受到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高斯的影响,堪称是高斯的信徒。“经济治理研究”是两位得主的共同获奖原因。
评审委员会给出的授奖理由如下: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奖,是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对普通人经济治理活动的研究”,奥利弗·E·威廉姆森获奖,是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的经济治理边界的分析”。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年出生于美国,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公共经济学、政治理论和政策分析等。奥利弗·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于美国,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
两位经济学家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2.8万美元)奖金。
与2008年度得主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而令人大跌眼镜相似,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再爆冷门。此前媒体圈定的六大热门人物全部落选,其中包括得奖大热门——被喻为“效率市场理论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法马,英国博彩公司立博甚至开出法马夺奖赔率仅1赔2。
奥斯特罗姆
挑战传统理论
奥斯特罗姆以“涉及公共财产或处于公共控制下财产的经济治理分析”见长。
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如何利用认识科学中的研究成果建立可行的模型,以探讨和解释人类在不同制度安排下的选择问题;各种制度如何产生帮助个体进行决策的信息;在不同方式的集体决策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和调整;在各种制度架构中的互动过程里,不同的偏好是如何被放大和修正的。
评审委员会称,传统观念认为,公共财产无法得到有效管理,需“交由中央权威机构管理或加以私有化后(由私人处置)”。奥斯特罗姆所获研究成果颠覆了这种看法。
她发现,资源使用者常能针对各类利益冲突开发复杂的决策和执行机制。她在研究中归纳出良好机制所具备的特征。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以来首名女性获奖者,奥斯特罗姆12日借助电话告诉诺贝尔奖发布会现场的记者,她得知自己获奖后“深感荣幸,也感到惶恐……恐怕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谈及如何处置奖金,她说,还未认真考虑,可能捐给所在学校的政治理论、政策分析等研究项目,“反正不会用于个人目的。”[NextPage]
威廉姆森
解读市场和企业
威廉姆森以“涉及企业边界的经济治理分析”得到评委们的青睐。
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高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高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新制度经济学”就是威廉姆森对这一新分支的命名。
此分支的启蒙者高斯本人荣获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继他之后;道格拉斯·诺思也戴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不仅肯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而且显示了当代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强大生命力。
评审委员会说,威廉姆森对市场和以垂直权力架构为特征的企业展开研究,发现这两种治理结构在化解利益冲突时具有不同特征,也各有缺陷。
市场的缺陷体现为不同主体之间存在大量意见分歧、争执不断,企业的缺陷则体现为管理层可能压制不同声音、滥用权力。
按照威廉姆森的理论,竞争市场环境下,买方和卖方遭遇分歧后可转向其他交易伙伴,市场运作相对有效。而在竞争不够充分的市场里,“企业比市场更能有效解决利益冲突”。大型私有制企业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是它们能有效运作。“当它们无法有效获取利润时,自身存在就会出现问题。”
威廉姆森告诉美联社记者,获得认可令他深感“满足”。
经济治理研究
从边缘到前沿
评审委员会说,两名获奖者过去30年间所付出努力“表明经济分析能够令人们更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社会组织形式……令经济治理研究从学界关注的边缘走到前沿。”
全球不少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之际,企业管理层未能有效防范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反思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治理机制。
威廉姆森12日告诉美联社记者,他希望今后涉及经济活动的研究更加关注各类组织机构。
诺贝尔经济学奖通常授予历经数十年检验的研究成果。
评审委员会说,当前金融危机虽是评审委员们确定获奖者过程中的衡量因素之一,但“所占比重不大……我们不希望若干年后发现相关理论站不住脚”。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