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细说诺奖背后的故事:有人因为疏忽而错过诺奖

2009-10-09 09:29:56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

   

  年复一年,诺贝尔奖几乎已成为人类社会的最高奖项 ,成为对人类科技创造最荣耀的表彰,甚至成为某种是非评判标准,难怪诺贝尔奖总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诺贝尔奖,以及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有人因为疏忽而错过诺奖,因此抱恨终身;有人最初不受待见,而最终却享誉全世界……  

  最郁闷没及时发表论文错过诺奖恨终身

  2004年,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一个美女和一个俊男上台,两人手里各抓住一条红色绸带的一端。当他们两人靠近的时候,绸带松垂着,两人之间很自由,彼此不受束缚 ;但是当两个人身体分开并向后仰,使得绸带绷紧了的时候,他们就不自由了,而且不能分开(除了剪断红绸带。为什么用红色绸带?这也有讲究,因为这与物理学的所谓“红色奴役”有关)。这就是“渐近自由”理论:夸克彼此之间离开得越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当它们靠得很近的时候反而相互作用很小,非常自由。简单说就是:越靠近越自由;离开得越远就越不自由,而且永远不能把它们分开……2004年诺贝尔委员会颁奖时用一出小品如此诠释。三位美国物理学家格罗斯、维尔切克和波利策正是由于其在1973年发现:物质的最基本粒子——夸克(夸克,通俗地说就是:组成质子、中子、介子的人类目前不可再分的物质基本粒子)有一种所谓“渐近自由”的特性而获得20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面对这个小品,有两位物理学家却笑不起来,而且悔得肠子发青。一位是特霍夫特,一位是华裔美国物理学家徐一鸿。徐一鸿在1972年春天就想到了“渐近自由”,但是这种想法在那时是太出格了,因此他没有敢再往下想。

  最可惜的是美国物理学家特霍夫特。在1972年春天马赛一次会议上,他对德国物理学家西曼尼说,他可以证明“渐近自由”符合现有的理论;西曼尼觉得难以置信说:“倘若你是对的 ,那么你应该马上发表这一结果,因为这会十分重要!”可惜特霍夫特当时忙于进行另外一个还没有结束的研究,没有听从西曼尼的建议。到1973年格罗斯、维尔切克和波利策发表他们的发现以后,特霍夫特真是后悔得想自己把自己狠狠揍一顿!

  最惊讶当初小说无人问津却获诺贝尔文学奖

  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1929年11月9日生于布达佩斯,是一名犹太人,1944年被德国纳粹遣往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后来又转到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

  1948年,凯尔泰斯在布达佩斯一家报社工作,但在1951年报社开除了他。于是他应征入伍,当了两年兵。退伍后,凯尔泰斯没有找工作,而是和妻子蜗居在布达佩斯一个只有25平方米的单间公寓,自由写作和翻译,一住就是35年。

  1965年,凯尔泰斯完成了他写“集中营的幸福”的《没有命运》的手稿。10年后小说才出版,但是几乎无人问津。这段出版遭遇被写进他的第二本小说《惨败》(1988年)中。1985年,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政治氛围里,《没有命运》的新版才给他带来了他应有的文学上的认可。凯尔泰斯把他的《没有命运》和《惨败》、《祈祷文——给未出生的孩子》(1990年)合称为“没有命运者三部曲”。

  1990年,凯尔泰斯的作品《没有命运》以《没有命运的人》的书名第一次在德国出版发行,未引起任何反响。直到1996年,新的翻译版本《一个没有命运者的小说》在柏林出版,才真正引起轰动。1995年凯尔泰斯获得德国布兰登堡文学奖,或许对他获诺贝尔奖有所影响。

  得知获诺贝尔奖,凯尔泰斯当时惊呆了,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最怪诞自认是心理学家却得了经济学奖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丹尼尔·卡尼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和弗农·史密斯(美)。他们获奖原因是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

  卡尼曼认为自己是一名心理学家而非经济学家。他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他拥有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头衔。自1993年以来他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是该大学第3名获诺贝尔奖的教授。2002年10月9日,当他得知自己获奖消息后,十分激动,以至于把自己反锁到屋外,后来来庆贺的人们不得不破窗而入 。

[NextPage]

  最可贺首届诺贝尔奖得主获奖至今已百余年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的5个奖项得主分别是: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贝林。因《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和《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和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及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瑞士人桂南和法国人帕西。 本报综合整理

  “搞笑诺贝尔奖”公布成果千奇百怪雷翻人

  由哈佛大学幽默杂志《不可能的研究纪录》、哈佛大学计算机协会等机构评选的“另类诺贝尔奖”10月1日晚出炉,分布在各大洲的获奖者“分享”了10个奖项,下面介绍几个搞笑的奖项。

  公共健康奖:“防毒胸罩”

  公共健康奖由美国伊利诺伊州医学博士埃莱娜·博德纳尔与同事获得。她们设计了一种可迅速转变为两只防毒面具的胸罩,并获得专利。在紧急情况下,胸罩佩戴者除自己保命外,还可利用额外的面具救助身旁的朋友。

  兽医奖:有名的奶牛产量高

  兽医奖得主是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学者凯瑟琳·道格拉斯以及彼得·罗林森。他们在今年1月份公布研究成果称,有名字的奶牛比未起名的奶牛产奶量高。

  和平奖:空酒瓶打头不爆

  瑞士伯尔尼大学病理学家斯特凡·博利格尔与同事因研究空啤酒瓶与装满酒的酒瓶击打头骨哪个更有破坏力而获得和平奖。他们的结论是,两者都能砸碎头骨,但空酒瓶更坚固,因为受啤酒中碳酸压力的影响,装满酒的酒瓶更容易爆炸。

  生物奖:熊猫粪能分解垃圾

  一项用熊猫粪便中提取的细菌成功分解90%以上厨房垃圾的研究获得了生物奖。两名曾是日本北里大学研究生的中国研究人员与日本北里大学名誉教授田口文章共同获得了该奖。

  此外,物理学奖、经济学奖以及医学奖得主也都取得了“首先令人发笑,继而让人思考”的成就。

    (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