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首个入选世界非遗节日;另有宣纸和粤剧等21个项目同时入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幕,来自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与会。为期三天的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高居榜首,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介绍,本次申报的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于2008年10月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其中申报材料由鄂湘苏三省联合“打包”。而此前,上述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已于2006年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刘守华说:“早在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完整生动地记录了端午习俗,成功入选是名正言顺,众望所归。”
刘守华表示,申遗成功并不是最终目的,提醒国人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精华,并加以传承、发扬才是目的。
22个项目清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