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地平线”号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NASA)的“新地平线”探测器预计到2015年抵达目标冥王星,于2006年发射升空,它给了人类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冥王星的机会。为了达到这个遥远的目标,“新地平线”探测器以闪电般的速度离开地球。然后可以进一步的研究太阳系和调查柯伊伯带——也就是冥王星的所在地。冥王星不久前刚刚被天文学家们排除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外,目前它的地位只是一颗矮行星。
2.“火星科学实验室”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的新一代核动力火星探测器——“火星科学实验室”是一个庞然大物,无论是它的尺寸还是它的预算支出。原打算在今年秋季发射升空,由于研发遭遇问题,计划被迫推迟到了2011年,其成本估计也将高达23亿美元。一旦发射成功,将成为有史以来进入外太空的最大科研装置。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科学目标包括追捕有机分子,进一步调查火星的地质情况,描述火星的表面特征和寻找水和二氧化碳。
当它在2012年到达火星之后,“火星科学实验室”探测器将使“勇气”号和“机遇”号相形见绌,这两个火星探测漫游者目前正在观测火星。图片的右手边是火星科学实验室模型,左手边是火星探测漫游者模型,中间的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已经于1997降落在火星上,并探索了近3个月的火星表面。
3.“罗塞塔”探测器
2004年欧洲宇航局发射了“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罗塞塔”的任务是用10年的时间来追逐一颗名叫“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Churyumov-Gerasimenko)的彗星,其代号是67p。它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轨道运行、观测并投放一个登陆器在彗核表面的探测器。登陆器将从“罗塞塔”携带的飞船降落到彗星的表面。罗塞塔有可能在关于世界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起源方面作出重大发现。
4.“黎明”号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探测器于2007年发射升空,用于勘查小行星“灶神星”和矮行星“谷神星”。它们是几十亿年前行星形成过程中,存在至今最大的小行星。根据新定义,谷神星已经从小行星跃升为“矮行星”,但美国宇航局没有改口,仍称“黎明”号为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探测器采用得是新式的等离子推进器。按计划,它将于2011年飞抵灶神星轨道,在结束对其为期6个月的观察后启程继续赶往谷神星,预计在2015年抵达谷神星。如果不辱使命,“黎明”号将成为第一个环绕两个不同天体运行的探测器。
5.“信使”号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MESSENGER)探测器集水星表面、太空环境、地球化学和距离探测于一身,于2004年8月发射升空,将在2011年成为第一个进入水星轨道的探测器。“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星球,很难对水星进行全面的观察研究,在使用“信使”探测器之前,只能拍摄到不到一半的水星表面。通过测量水星的磁场、评估其化学成分和在三维图像上标注出水星表面的痘坑,为探索水星的奥妙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信使”号将是第一艘拍摄到水星全貌的探测器,借助‘信使’号有关水星的很多迷底将被揭开。
(实习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