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8万张座椅的冠名权将进行首次拍卖。昨天,鸟巢意大利超级杯活动新闻发言人马健透露,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周年纪念日(8月8日)当天,鸟巢将举办国际米兰队和拉齐奥队之间的意大利超级杯比赛。为了创新体育赛事的盈利模式,承办方将对8月8日当天鸟巢的8万张座椅进行冠名,首次通过拍卖的方式来确定冠名单位。
马健介绍,8月8日晚,鸟巢的商业权益已经归承办单位合力万盛体育公司所有,因此合力万盛体育公司进行的一系列商业开发都是合法的。他表示,拍卖后获得冠名权的企业不会直接将企业名称粘贴到鸟巢座椅上,而是通过环保袋套在座椅靠背上的做法来实现临时冠名。这样做既不会伤害鸟巢座椅本身,也有助于观众看完比赛后把现场吃喝遗留下的垃圾带走,既环保又省事。
此次拍卖将采用无底价拍卖的方式,竞拍定金10万元,门槛很低,从即日起即可参与报名。
昨天,笔者接受了中央电台《经济之声》的采访,主要谈鸟巢冠名权问题。本人从经济管理角度谈了一点看法。
众所周知,鸟巢是2008年中国奥运的主体建筑或标志性建筑,举世闻名。这一建筑物共耗资5亿美元。举办奥运是全国人民的百年期盼,为了办好这届奥运,中国政府和人民投资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应该说,这届奥运办得非常成功,扬了中国的国威。当时是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
然而在奥运之后,鸟巢的运营和维护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鸟巢每年运营费用约1.5亿元,负责鸟巢的中信联合体在经营期内还将累计投资30多亿元。目前鸟巢主要收入来源是旅游,从去年“十一”开放至今,鸟巢接待了308万游客,按50元/张的门票计算,旅游总收入约1.54亿元。此外鸟巢也承担了少量文艺演出活动。但是,鸟巢如此大手笔的投入,仅靠目前的旅游和商业演出很难维持正常运营。所以,必须寻找新的经营模式。这也许就是鸟巢冠名权的由来。
负责鸟巢和水立方这两个场馆经纪业务的纽约Leverage Agency首席执行长本.思特纳(Ben Sturner)透露,目前有六家跨国公司正在争夺鸟巢的冠名权,胜出者可以把公司的名字写在“鸟巢”的前面。鸟巢冠名权可能的买家或包括了当前奥运赞助商,如联想集团(Lenovo Group)、阿迪达斯(Adidas)和可口可乐(Coca-Cola)等奥运赞助商在内。其中,阿迪达斯(Adidas)呼声最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鸟巢30年冠名权,标价高达数亿美元,预计最终结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北京市政府也会对赞助商选择工作进行审核。
现在问题是,中国的群众可能无法接受拍卖鸟巢冠名权这种商业运作,认为中国的鸟巢为什么要冠外国公司的名字?这太伤“国尊”了。
事实上,这可能有商业炒作的成分。鸟巢冠名权其实不涉及那么严重的“国尊”问题。首先是因为,冠名权是一种商业模式,它没有国家或民族界限(当然主权不能冠名)。目前世界各国有各种各样的冠名权,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和模式。第二,鸟巢冠名权不涉及中国主权。即使鸟巢冠名权被外国公司获得,也不损害中国的主权利益,鸟巢还是在中国;而且30年后又是我们的。第三,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利益和效率优先。现在奥运早已经开完,鸟巢开始商业化运作。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运作,或者运作亏损,那么就应该采取别的经营模式,包括拍卖鸟巢冠名权,否则的话,鸟巢就没有人去运营和维护,它的命运就长不了。而且,鸟巢的成本就永远无法收回,这将是重大损失。
当然,鸟巢冠名权拍卖之后,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考虑,不要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涉及到鸟巢运营、维护和利益分配等问题还是要划分清楚,各负其责。
(编辑:范文馨)